半月谈 记者 苑苏文 2016-06-20 11:15
“多建几层停车位有这么难吗?”每次在路上绕着圈子找停车位,唐显军都感到格外郁闷。作为停车规划师,他已从业14年。
每次眯着眼睛寻找空位时,出于职业本能,唐显军都会在脑中不断闪现各种立体停车解决方案:比如升降横移式成本最低,停车位上用钢材建出三层架子,就能扩大三倍容积;比如电梯式停车塔,向空中叠加车辆,不但占地面积少,而且可以停放更多的车辆;再比如仓储类停车场,把车停在指定位置后,通过升降平移堆垛在地下空间里……
让停车位立体起来
以重庆为例,2014年底总人口达到2884.62万。随人口增加的还有车辆,2015年初,重庆机动车达到438.4万辆。面对有限的城市地面空间和庞大的人口数,城市居住空间不得不向上拓展,在鳞次栉比的高楼缝隙里,也出现了不少立体停车空间。
在嘉陵江畔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区里,车库入口位于居民楼中间部位的山顶,住户将车开到指定位置后,机械托盘将车掉头,沉入指定的位置。这个仓储式机械车库共9层,总共104个车位,而地面投影面积仅仅为450平方米。
在原有停车位上增加一到两层是最通用的做法。重庆长安华都小区建造于10多年前,最初的1户对应0.8个车位的停车规划配建已经无法满足住户停车需求。于是,根据评估结果,小区物业率先改造了20个停车位,在第二层钢架上增加了30个停车位。按下按钮,停在二层的车不到一分钟就能降落下来。
“停车难已经成为百姓头疼的问题,建造立体车库或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唐显军说。作为重庆飞澳停车设备公司(以下简称飞澳停车)的高管,唐显军参与了上述两个机械车库的建造。
他指出,由于性价比高,在国内,两三层的“升降横移式”深受欢迎,这种类型占所有机械停车库的85%以上。
据悉,立体车库在海外早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截至2014年,机械停车位共计296万个,机械式停车装置完成量共计55万多套。在韩国,机械停车设备近几年增速都在30%左右。在欧洲,使用的多为巷道堆垛式和多层升降横移式的“高端”产品。
“平改立”手续繁琐
在被停车难困扰的大城市,如果想投资立体停车楼,或把原有停车场“平改立”,首先遭遇的是繁琐的审批程序。
“有人想投资做立体车库,跑了两年手续还没跑完。”立体车库设计公司,杭州智泊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明说。在立体车库市场形成的早期,梁明就进入这一行业,如今已从业16年。据他介绍,我国立体车库行业至今都没有明确统一的管理标准。
“很多时候报立体车库项目是当建筑物报的,涉及消防、绿化、规划多个部门,手续繁琐,流程复杂,如果没有政府牵头,手续很难迅速办齐。”他说,这导致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目前,全国十几个城市都已经颁布了停车场建设鼓励政策,公共停车场建设也被纳入绿色审批通道,政府还会提供补贴。北京2014年发布政策,对于居住区和单位自有用地停车场的“平改立”,免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用地、环评、施工等许可手续。
2015年8月,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简化投资建设、经营手续办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规定办理时限和程序完成项目业主或投资主体提出的停车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或核准)。
但实际操作方面仍然存在困难。“部委已经有文件了,这让我们高兴。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投资商说,‘细则还没出来,我们还要再研究一下’,这让我们又高兴不起来了。”梁明说,这是因为全国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思路不一样,导致落实政策进展不一。“还是要看各地政府的决心。”梁明说。
对飞澳停车董事长韦灵臣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城市里复杂的土地属性和用途。“比如有的地是区里的,但是市里要管;有的商圈的地卖给开发商了,政府没有发言权等等。”
业主的不理解也会让项目困难重重。梁明回忆,在杭州,只要小区业委会三分之二的成员通过,就可申请建造机械停车场。当他陪同相关人员在小区做方案时,有时也会遭遇阻碍。有人说空地建了停车场,小孩就不能玩耍了,还有老人觉得机械车位会有噪音。
停车服务应和城市一同进步
立体车库建成后,虽然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但对于一些商业停车楼来说,赢利却成了新问题。
“一线城市还好,停车一小时收费10元、15元,但一些不发达地区,停车费一小时只收2元,这就很难收回成本。”梁明估计,一个机械车位成本一般需要3万元,如果每天每个车位停车费收入50元,一年按照300天来算就是15000元,扣除管理费,三四年才能收回成本。
在新修建的小区里,为了满足政府规划部门提出的车位配比,一些开发商在机械车位上做起了文章,最终不少机械车位成了应付验收的形象工程。
“我了解有三成左右是从没用过的。”梁明回忆,经常会有开发商开出很低的价格,要求机械车位“通过验收就可以”。通过验收之后,这样的车位要么不能用,要么被直接拆掉。
梁明建议从利用库存和增加车位两方面着手解决停车难。“有些地方地面上停得满满当当,但是隔壁就有一个空荡荡的停车楼。”他分析,这可能是因为车主对操作程序还不习惯,另外,也有停车楼建好后,由于手续不全,产权不清,而无法开放的情况存在。
韦灵臣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也看到了推广立体车库的希望。去年,飞澳停车与湖南吉首市签订了拟投建6万个停车位的合作协议,用于缓解这一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的停车难题。
这项投资建立在各地正大力推广的“PPP模式”的基础上。该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韦灵臣眼中,在二三线城市的扩张规划阶段就应该进行立体停车场的谋划,最终带来的是多方共赢的结果。
“很多做停车建设的企业都把自己定位成设备供应商,但是产品做得再好,应用和服务跟不上也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不止要提供产品,还要提供设计、规划和服务。最好能跟随城市发展,让停车场也不断得到完善。”他说。
【原标题】让都市停车位立体起来为何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