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冬冬 2016-06-17 10:30
从高处俯瞰东区紫马岭公园绿树成荫。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摄
6月16日,“中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为力争在2018年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中山将积极打造三块“国字号金字招牌”,推进生态廊道、森林小镇和乡村绿化工作,广泛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乡绿化和湿地公园建设,共建共享绿色家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薛晓峰表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实实在在为民谋利、为民造福,让广大市民享受更多优质绿色生态产品。各部门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造林,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纵深发展,整体提升市域生态环境品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 郭冬冬
力争3年内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记者在会上获悉,“十二五”时期,中山累计投入绿化资金50.6亿元,通过实施“三年绿化大提升”和新一轮绿化中山大行动,新种与提升道路绿化1000多公里、绿地面积近450万平方米、公园41个,绿化美化村庄200个,森林面积、森林质量等指标连创新高。对比国家森林城市5大类40项指标,目前中山已达标的指标共32项,将于近期达标的指标有2项,仍在努力的尚有6项。
根据近日出台的《中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在2016年启动创建工作后,中山将力争2018年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对于仍存在的短板指标,薛晓峰要求相关部门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填平补齐,确保如期达标,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打下基础。
焦兰生指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中山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三个适宜”的城市定位相契合,是促进城市永续发展的关键抓手。各部门要结合地域生态资源、人文条件、产业优势,努力建设具有中山特色的山水田林交融的国家森林城市。
5年绿化资金社会投入近六成
“植树促进修身、树木也是树人”。每年3月12日至4月12日的“全民修身绿化月”,随处可见参与绿化植树、爱绿护绿活动的热情市民身影。借此,中山以认种认养认捐创新义务植树活动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绿化造林,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市直接和间接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216万人次,植树近5000万株,累计投入绿化资金50.6亿元,其中社会资金投入30.2亿元,占比接近60%。
“全民绿化、树木树人是中山植树造林的独特优势。”薛晓峰表示,通过认种、认养、认捐的方式,发动市民和树“结对子”,极大地提高了市民参与植树绿化的积极性。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中,要运用好全民绿化、树木树人经验,持续推进“认种认养认捐”以及主题林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人文建设“双丰收”。同时,进一步研究制定鼓励多造林、造好林的奖励措施,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资造林,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纵深发展。
薛晓峰还要求,进一步推进生态廊道、森林小镇和乡村绿化工作,要合理配置乔木、灌木比例,着力推广种植乡土树种,打造“全域生态公益林”,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层次分明、互融互通的生态廊道网络。此外,大力推进森林小镇和秀美村庄建设,推动森林绿地建设向城镇和乡村延伸,力争所有镇区全部达到森林小镇规定标准。
打造3个“国字号金字招牌”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湿地公园建设也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近日出台的《关于中山市建设高标准湿地公园的工作意见》,到2020年底,中山将建设完成20个湿地公园,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多类型、多层级、多功能的湿地公园体系,重现中山水乡风貌。
会议透露,中山还将打造五桂山国家级保护区、金钟湖国家级森林公园、翠亨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国字号金字招牌”。创建五桂山国家级保护区,中山将在现有的长江水源林保护区基础上,合理区分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全面推进保护区内森林防火、资源管护等工作进度,努力实现保护区跨越式发展;创建金钟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则要秉承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科学理念,围绕建设“山、水、林、湖于一体的特色国家级森林公园”定位,突出金钟湖、古香林、树木园等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奋力打造一个和谐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创建翠亨国家级湿地公园,应依托翠亨新区逸仙湾,以保护红树林湿地资源为重点,积极构建沼泽、河流和水上森林的独特入海口湿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