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章太平蒲织能手:织出10米长草席卖出1800元天价

湛江晚报  2016-06-16 08:07

麻章太平蒲织,是用一根根柔韧的蒲草,经过编织工人的巧手,交错编织成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其传承历史悠久,产品经久耐用。在太平镇良村,有一位巧手女艺人徐少文,她虽出身贫困家庭,腿脚有残疾,但依然乐观向上生活。她热爱蒲织,不断开发蒲织新花样、新款式,让原本售价低廉的蒲织卖出了好价钱。徐少文的巧手为传统蒲织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新式蒲织的走俏也让徐少文的日子越过越好。

新式蒲织远销外地

说起太平蒲织,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一张灰绿色的草席,平白无奇,但是太平镇良村的蒲织能手徐少文,偏偏在这看似平常的编织工作中玩出了新花样。红绿相间的手提包,色彩大胆艳丽,几何图案简约时尚,美女背上一个,走在街头回头率肯定百分百;草帽甩掉了“土气”,有的帽子帽檐宽阔,上有不规则镂空,有的帽子有红黄绿三色图案,醒目抢眼;蒲扇结实细密,上面也有变化的纹路和图案,既实用,又是一件装饰品。让人惊奇的是,所有这些蒲织成品上的图案和纹路,都是徐少文自己设计并用蒲草制成的。她把蒲织当做纸和笔,用自己的巧手绘制出心中的图样。

与传统蒲织相比,徐少文的作品更加新潮、美观,因此更受市场欢迎,也卖出了好价钱。以草帽为例,传统样式的草帽最便宜的只卖2块钱,而徐少文自行设计编制的花式草帽批发价为15至20元,最复杂的一顶售价高达40元,是传统草帽售价的20倍,还有女士手提包,批发价为50元一个。徐少文卖出的最贵的一件作品是一张十米长的草席,草席上编有汉字、花瓶、繁花等图案,工艺复杂,这张草席卖出了1800元的价格,曾在当地引起轰动。徐少文的产品供不应求,远销到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东北地区。

她对蒲织情有独钟

徐少文今年58岁,她从4岁就开始蒲织,算来她已经编了半个多世纪了。“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很穷,蒲织是家人农闲时候帮补生活的手艺。我还记得,父母忙完一天的农活,就会坐在地上编席子,圩日再拿去卖钱。”徐少文懂事后,就跟着母亲、婶婶学编织,“也许是我对蒲织比较有天赋,一学就会,而且我也很喜欢蒲织,总是研究怎样才能编得又快又好。”到了8岁,徐少文的手艺已经和村里编了多年蒲织的村民手艺相当了,大家都夸她做工快,产品好。

80年代,徐少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尽心教学的同时,空余时间她依然放不下蒲织,一是因为她要靠蒲织赚点钱贴补家用,再者,她是真的喜欢蒲织,放不下蒲织。2004年,因为种种原因,徐少文走下讲台,到广州工作,并在那里待了三年。在广州的三年可不好过,因为徐少文幼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因家贫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腿脚落下了残疾,因此在找工作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一些企业担心她不能胜任而拒绝录用她。在广州的日子过得很辛苦,收入也不见增加,徐少文萌生了退意,想回家乡湛江发展,但是回到湛江,以什么谋生呢?徐少文想起自己从小就接触、喜欢了几十年的蒲织。

巧手“织”出致富路

靠蒲织帮补家用,是当地不少村民的做法,但若要靠蒲织来谋生,则让人觉得不大可信。亲戚朋友听说徐少文要回家乡专门搞蒲织,都笑话她太幼稚,“有很多人觉得,蒲织是乡村手艺,织出来的无非是席子、帽子、筐子这些东西,虽实用性挺强,但是一点也不美观,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土,这些东西怎么能卖高价钱呢?他们根本不相信我能把这些东西卖出好价钱。”

徐少文则认为,如果是编制传统样式的蒲织品,当然难以卖得高价钱,但是如果对它进行创新,加入时尚元素,使蒲织品不仅是日用品,还是装饰品,那就能卖出好价钱了。可是对蒲织创新不是一件简单事。因为蒲织是用一根根柔韧的蒲草穿插编织而成,简单的材料限制了它变化的空间。徐少文就从色彩和编法上入手,注入新元素对蒲织进行改造。例如,传统蒲织草帽要求编得紧密、平整,徐少文就在帽檐上编出镂空、褶皱;又如,传统蒲织色彩单调,图案少见,徐少文就用红色、绿色、黄色、褐色的草交错编织,编成各种图案。可以说,从2008年回乡专门从事蒲织生产到2010年,徐少文一直在摸索、改进,“那几年,我做梦都梦到蒲织的样式,我还把自己想的花样画在纸上,贴在屋子里,时时都能看到。”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少文的新式蒲织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不少人专程登门拜访她,从她那里订货,她的销路逐渐打开;一位开办度假村的老板看到了她的作品后,邀请她到度假村现场表演蒲织,并售卖她的产品;市区一所小学的校长邀请她到学校给学生上蒲织课,介绍蒲织文化,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近年来,找徐少文进货的人越来越多,就算她一天忙个不停,也供不应求。于是,她就聘请了村中的姐妹一起编,把新式花样的变法传授给她们,按日付工钱,帮助了不少家庭。徐少文认为,蒲织是雷州半岛的传统手工艺品,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即使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蒲织还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编辑 刘稳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