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来看看这几个天天靠写东西挣钱的人是怎样写的

南方+ 记者 李贺 李培等  2016-06-07 22:29

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一出,段子手们忙疯了,乃们先看图感受下:

于是,各路P图小能手从四面八方涌来……笑果满分!

有好学的网友认为题目“十分好写,但是很难突出”,这一题目似乎更强调思辨色彩,但能达到古人所讲的“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并不容易。是的,仅仅几个段子怎能满足勤学好问的你呢?所以南方+特别请来了几位文字工作者,来看看天天靠写东西挣钱的人写的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1:无形标尺的傲慢与偏见

陈崇正作家、《花城》编辑部副主任,2002年参加高考

古埃及神话中,人在死后就会被带到死神阿努比斯面前,由他用天平来称量人灵魂的重量,天平一边放着真理女神玛特的羽毛,另一头则放着死者代表灵魂的心脏。如果作恶多端,灵魂太重,则会被怪物一口吃掉。

俗话说,每个人心头都有一杆秤。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套评价体系,正所谓得失寸心知,这是一把无形的标尺,用以评判好坏轻重得失。在学校教育这个领域中,最重要的标尺就是及格线和满分线。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及格线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掉落下来的危险。

正如图画中所表达的,优秀学生从满分倒退两分就挨揍,而一个平时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这一回及格了,则得到奖赏。我们看到前者与后者的分数段位其实没有发生巨大逆转和改变,但却出现奖罚冰火两重天的奇怪景象,这正是因为看不见的标尺让人们有了更多傲慢与偏见。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于从对比中去获取事物的价值。对于大部分为及格线而焦虑的同学而言,有太多的阴影需要去克服。即使终于考了61分,逃过了及格线的追杀,但还有一个神奇的“邻居孩子”会覆盖很多艰难的努力——从小我们的父母就会指着邻居的孩子对我们说:“你看看邻居家的孩子多优秀……”是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领居那个永远不可超越的孩子所带来的摧毁力也是无穷的。

不仅是差生为无形标尺所苦,优生也有优生的噩梦。如果说60分是生死线,那么100分则是一个顶不破的天花板。“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无可进时,后退就成为大概率事件。为了封住自己后退的退路,优生要付出更多战战兢兢的努力让自己不挨巴掌。在这样“进亦忧退亦忧”的患得患失之中,钱学森等前辈所呼唤和期待的“大师苗子”可能就此“泯然众人矣”。

所以,差生固然需要鼓励,但优生则需要更多的理解。不能用同一把无形的标尺去衡量他们,不然这样的标尺上面就有太多的傲慢和偏见。当年清华大学可以接受数学零分的钱钟书,北京大学可以接受没有大学文凭的沈从文做教授,正是因为在一根无形的标尺之外,还有另外的天平,还有其他的维度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在一个良性的社会评价体系中,辍学的乔布斯和扎克伯格才能有所作为,而一棒子打死的评价体制则只能产生平庸之辈。所以,为什么不能将巴掌变为掌声,给成长以宽容,也给评价以多元呢?

2:什么是批评什么是爱?

唐诗人(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文学博士,2006年参加高考

唐诗人

两个孩子,两次考试,两种待遇。其中一个孩子第一次得满分,家长欣喜给了代表着高兴、鼓励的吻,而第二次差了一点点,为此受到训斥;第二个孩子首次考试不及格,吃了巴掌,后来有了进步,及格了,得到嘉奖,高兴异常。

乍看之下,这组漫画不就是反思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考试成绩吗?或者可以宽泛言之,即是思考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漫画家似乎想告诫家长,不应该对孩子的成绩浮动过分激动。我们的家长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喜怒忧乐模式:满分可喜,进步该乐,低分是怒,退步得批……这种心理模式,有问题吗?毫无疑问,在漫画家看来,它有问题。

我们暂且按着漫画家“有问题”的思路继续下去。孩子得满分,应该不会有家长不满意,而第二次“退步”了一点点,家长忧虑重重,极为不满,严厉相待,这在我们这些富有人道情怀的旁观者看来,家长不该见风就是雨,微小的上下浮动很正常,应该理解。这种心理,对比起第二个孩子的遭遇而言,它会变得更加顺理成章:分数依然低,但微小的进步也可以获得嘉许,那么分数高的又何必那么较真?

对此,我要说,漫画家的思路,其实是一个陷阱。批评退步与鼓励进步,这有问题吗?有问题的是要真正理解何为进步何为退步。仅仅从如何教育孩子而言,这漫画看似寓意深刻,实则空洞无比。第一个孩子,他若一向得满分,一次不得,受到批评又有何妨?可以理解。而若第二个孩子一向不及格,终于有一次及格了,获得嘉奖也属正常。没有背景情况,无法看清各自是怎样的退步与进步,对于这两个孩子的遭遇,我们其实无法做任何判断。

或许漫画家只是要求我们注意教育的“方式”——巴掌代表什么?吻又意味何在?巴掌代表着批评?吻意味着爱?什么是批评什么是爱?

批评也是爱,爱不排斥批评。可是,人们总是对批评充满偏见,总觉得批评不是好的表达爱的方式,为此漫画家要讽刺家长,社会人士也动不动就对教师家长们稍微生硬的训斥方式表达愤怒和指责……我不怀疑人们的善意,却也必须指出,这都是旁观者的平庸之善。若为当事人,谁又能保证每时每刻都挂着笑脸、给予亲吻?

我们理解批评或鼓励的教育方式,我们也切实需要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单一的鼓励同简单的批骂本质上效果是一致的,它们培养的都是不健全的性格、人格。回到漫画本身,这种建立在偏见基础上的嘲讽,其实并不可靠,可靠的只是我们自身从分数的浮动中领略了什么,什么是批评什么是爱即是其中之一。

3:寻找自身的生命坐标

陈培浩(青年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文学博士,1999年参加高考)

人生忧患识字始。识字固然有助于认识世界、增益智力,然而读书却免不了考核和比较,而后两者则常使读书的快乐变为沉重的负担。譬如,优生的100分降为98分,所得便从赏吻而沦为巴掌;差生的55分升为61分,巴掌便迅速转换为香吻。此间的颠倒扭曲五味杂陈自然会引发无数烦恼和感慨。

或曰:成绩一贯优秀者,很容易反而变得脆弱,拘泥于成绩之细微得失,将来难有大成;反是那些后进生,惯看冷眼打击,走上社会往往人缘好,抗打压能力强,常能东成西就。这大概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概括。那些成绩又好、身体又棒、情商还特别高的“哈佛女生”们并不少见;而我们又何尝少见成绩糟糕,毕业后也不得意的人们。或曰:没有比较就没有烦恼,但比较无处不在,只有“会比”,才能快乐。比如说,优生如果仅限于纵比,退步自然令人烦恼,但如果也横比一下,依然笑傲群雄,大可以心平气和;而差生纵比固然有所进步,值得鼓励;但如若横比,形势依然严峻,自然“同志还需努力”。或曰:漫画中的差生家长相比优生家长更懂教育之道,鼓励比责罚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于我愚见,这种种说法固然有理,但都流于皮相。事实上,这两位家长的赏罚标准惊人相似:分低则罚,分高则赏。很难说他们的教育方式有什么本质差异。让人不免感慨粗暴的唯分数教育观对学生的异化,以及一个由学校成绩构成的牢不可破的评价坐标的无远弗届。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意味着,自由不是自动降临的,人生的实质乃在于摆脱种种有形无形的枷锁而终于获得自由。因此,重要的便是找到自己的生命坐标。

不难发现,漫画中人,分数便是他们的目标和坐标。他们的生命并无更多可能性。就家长而言,如果他们在分数之外另有评价坐标的话,何至于几分之差就冷暖悬殊呢?人之才智各擅胜场,明智的家长必然会引导儿女找到更丰富、更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但事实常常是,明智的家长往往是别人的,而你没有换一个家长的机会。因此,重要的便是当你在承受着畸形标准的异化之际,不是内化,而是反思。不是想着怎样在公共的坐标中力争前游,而想着怎样获得自己愿意戮力追寻的个人坐标。

这样说有理想化之嫌。人们会反驳说,时势比人强,人终究是环境的造物。可是,正如萨特所说,人生而自由,这种自由是选择的自由。当你选择看到并汇入漫画中由巴掌和香吻所构成的分数坐标时,你选择了让渡个人自由去获得一种公共坐标的奖赏,最终你的一生只成为一个千人一面的平均数;当你选择忽视和挑战你所不喜的奖赏和惩罚,转而追寻自己倾心认同的个人精神坐标时,你或许会经历种种艰辛,但这样的你才是向自由赎回自己的人。

这道选择题,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

4:幸福的秘诀在于合理预期

曾妮(南方+客户端内容总监,2000年参加高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这幅漫画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小明和小强是同学。小明成绩很好,而小强成绩很一般。第一次考试,小明考了100分,父母高兴地奖励了他;小强考了55分,父母非常生气。可是第二次考试,两个人的际遇却倒了过来:小明考了98分,因为2分的退步,父母严厉地批评了他。小强呢?虽然他只考了61分,但因为他的进步,父母乐开了花。

我想,画面上的两个孩子其实并不是故事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他们的父母,尽管他们从始至终没有出现在漫画里,却决定了故事的走向。为什么在第二次考试中,考98分的小明被父母批评了,而刚刚及格的小强却得到了表扬?荒诞的结局,恰恰是父母造成的。

从这故事中,我想到了一句话:“幸福的秘诀在于我们对预期的管理。”

每个人对于生活都有预期。有人说,预期就像一个装水的杯子,装得越满,幸福感就越强。然而每一个人的“杯子”是不一样大的,容量越大,越难填满,人就越难以满足;杯子越小,越容易填满,人也就越容易得到幸福感。

人们往往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实际上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的能力有两个内涵,一方面是你创造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你对预期的管理能力。幸福像杯子,人的能力有限,如果杯子太大,永远也填不满,幸福就像高山顶上的浮云看得见抓不着。幸福也像试卷,你不可能永远考100分;满分为100分的卷子,也不可能考出101分。

老人们常说“知足常乐”,讲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其实知足常乐也好,“管理预期”也好,并不是教人止步不前混日子,而是强调合理设定预期的重要性。跳起来能够到的,才叫“目标”;只能遥望的,那叫“诗和远方”。合理设定心理预期,一步步抬高目标,达到阶段性目标后的满足感,能让你获得更多的幸福,而心灵的满足将支撑你走得更远。

看着这幅漫画,我不禁想到一个问题:是一开始就给人生设定一个容量巨大的杯子,使自己一直沉浸在“求不得”的痛苦之中;还是填满了一个杯子,再换一个容量更大的杯子,在进步的同时享受满足的快乐?我想,我会选择后者。

如果我认识图中两个孩子的父母,我会对小明的父母说:苛求孩子每次考试都拿100分,不但夺走了他的幸福,也许还会阻挡他在其他“考试”中拿更多的高分。

而对小强的父母,我想告诉他们的是:不要吝于肯定孩子每一个进步,在人生这场攀登中,只要不停迈步,一定能走到出发时想象不到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孩子不仅达到了目标,更实现了人生真正的目的——幸福。

5:就要一百分

林旭娜 (南方日报主任记者,2002年参加高考,考入暨南大学新闻系)

据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经过两次关键驯化,狼才成为现代的犬。在《2001太空漫游》开头,当猿人举起骨头敲击,人完成了向工具时代的飞跃。然而,当竖起骨头这块丰碑的仪式结束,人类重新出发,随着库布里克的镜头,在黑夜铺开的宇宙布景里,遨游太空。

一只表具有四种命运(对照这四格漫画):糊涂的人把它造成次品,一出世就得扔;平庸的人造了它,指针按时走动,天桥上的地摊成了它的舞台;优秀的匠人打造它,它便在商场柔和的灯光中卖了个好价钱;只有当追求极致的瑞士人打磨了它,它才完成了商品向藏品、艺术品的进化,走上了独一无二的归宿。

一只准确计算时间的表才称得上是表。完美,却使一只表无限趋近于艺术。这就是度量一个可衡量世界的基本尺度:不合格、合格、优良和完美。

对不合格的批判,对合格的知足小安,对不完美的指摘,对极致的膜拜,乃人之常情。因为,这是一个理性的价值判断。

精益求精,追求超越,原是人类的基本精神,正是这种执着,使人从对一块骨头的简单使用出发,抵达遥远的星空。它最终散布于人类的各个领域,使我们航海时误差更加小、艺术和文明创造之花更璀璨、人类社会的运转更为良性,乃至才有今天的互联网+生活,如此的怡人。

不过,在一个随处充斥“网红”、“10万+”、“变现”,到处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即时利益的时代,人们却也更容易忽略品质灵魂,而这,恰恰就是其他分与100分的本质区别。我们并非执着于刻板的“100”,而是惊惧于到处泛滥的沾沾自喜——为了那些容易变现的童话。

要不然,为什么要为中国制造树起工匠精神的大旗?

现实中,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得先跨过及格的考验,这是必须完成的第一次质变,然而,我却没听说过哪一个学生考试时写到60分就停滞不前。

世界上最好的表,永远是走着的那只。生活,并非一张容量有限的考卷。自古以来,就有在时间之河中探索这个游戏的人。

当乔达摩·悉达多诞生,所有人都感觉到他会循着父亲的谱系成为虔诚的教士时,他的内心却感知到神圣的教义也有所缺失,踏上自寻正路之旅,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我不知道,这样追寻下去,当时间的概念也变得飘渺之时,现世与永恒,痛苦与极乐,善与恶,当然也包括分数的分界线是否也会成为一种幻象。然而,我相信,追索到那个时刻的人,才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记者】李贺 李培 陈龙

【校对】符如瑜

编辑 陈峥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