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个工作日广东获赞,"粤式反转"背后发生了啥

南方+  2016-06-07 10:08

从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茶山顶上俯瞰东莞厚街镇。新华社资料图

文|有料哥

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广东就被“点赞”。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速预计将超过粤东西北0.4个百分点。这是2009年以来,珠三角增速首次“反超”后发的粤东西北。

从有料哥收集到的数据看,珠三角主要城市经过金融危机以来的洗礼,在转型上已经摸到了一些门道,今年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的经济增速都站稳了脚跟,甚至有小幅提升。

2015年,珠三角发生了什么变化?来看几个故事先。

“衰落”的东莞

如果说珠三角是“世界工厂”,东莞就是世界工厂的晴雨表。包括学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把“珠三角模式”归纳为三来一补来料加工,其实这种模式只是非常早期的“东莞模式”。

世界经济一打喷嚏,东莞就要感冒,直接反应在出口订单上。东莞“企业倒闭潮”从2008年一直传到现在。企业倒闭数量往往被用作“东莞制造衰退”的“有力”论据。但极少被提及的一个事实是,近3年来,东莞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制造业企业数量都在持续增长。

不少人对东莞的印象还停留在“三来一补”企业众多的时代,对于这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明星”企业倒闭关停比较关注,对东莞新增加企业数量情况分析相对较少。

比如,外界关注微软旗下的原诺基亚东莞工厂关闭,但很多人不知道,东莞本土的智能手机已经占到国内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2.3亿台,约占全球的17.7%。

其实,这几年东莞的外向型出口制造业,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现在东莞逐渐离开OEM(代工厂)的模式,转型成OBM(自有品牌)经营,并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

在万里之遥的南非,一位约翰内斯堡的市民登录购物网站,选择了东莞企业制造的家具并完成支付。一个多月后,当地线下经销商就能送货上门安装。

不止家具企业,东莞许多厂商都走出了“英雄不留名”的代工厂模式,依托互联网推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催生东莞对外贸易的新模式。

目前,东莞共有跨境电商企业3500家,2.7万家制造企业以不同形式参与跨境电商,其中超过7000家工厂直接从事跨境电商交易。

全民电子商务的年代,互联网正在全方位改变东莞制造工厂。南方日报资料图

可能有人会问了,从大批量生产变成了小批量生产,靠电商销售,岂不是大幅“缩水”?其实不然。

东莞东信集团曾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发现,一款东莞生产的手机支架很受南非和南美消费者欢迎。在亚马逊平台上,有客户一次需要订300个,结果上线后2天就销售一空。客户追加订货2000个,3天卖完。现在,一天就能销售2000个。

这样算下来,其实订单没有少,只是呈现碎片化、个性化的需求了,谁能跟上客户的需求,谁就能赢得市场。这种“订单式”的生产吗,也更接近工业4.0的形态。

东莞提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东莞制造2025”战略,提出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实现1万亿元向2万亿元跨越,工业增加值率从20%增加到30%,接近日本、德国等国水平的目标。东莞还提出,要实现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贯穿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虽然现在东莞还不能说是已经走出转型的“万重山”,不过从跨境电商、机器换人的快速发展,还是能看出东莞制造转型的步伐。

南方日报资料图

深圳与硅谷

2011年,几名法国设计师带着生产一款100—300美金智能机的设想找到深圳华强北的手机制造商天龙,随后天龙提供研发、生产、制造和技术资源的手机WIKO在法国销售,到今年已经成为法国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在37个国家同时发售,而天龙则获得这款手机盈利的90%。

2015年9月,开源硬件供应商矽递科技在众筹网站上发布了全球首款开源模块化手机RePhone套件,售价249元人民币起。这款手机最大的特点是,定制部件、外观和功能,配备在宠物狗、自行车上实现自动接听、移动报警等功能需求。

这款创意来自全球创客社群,在珠三角和台湾采购元器件,全球设计师参与设计,在深圳完成外观和生产。依托珠三角完备的电子产业制造体系,不超过10个人的矽递项目团队实现了从产品设计、研发到制造生产的全流程。

位于深圳华侨城文化创意园里的“柴火创客空间”。新华社资料图

制造体系和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甚至不断吸引着海外创业者来到珠三角,其中也包括作为创新中心的硅谷。2015年,深圳创业型的创客和带有兴趣爱好的创客加在一块已超1万人,其中不少为海外创客。

很多硅谷人尤其是做硬件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地往深圳跑,深圳的企业也慢慢向硅谷发展,这种变化的方向趋于融合。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经常往来硅谷,他注意到,在硅谷显而易见的创新源头等优势外,其短板也非常明显,“除了英特尔等高端的CPU等产品,硅谷几乎没有什么制造业,一个电子产品打开,只有处理器这一片是美国的,其他的零部件都在台湾、深圳等地生产”。

这种现象被樊建平称为“产业链空心化”:硅谷的高附加值创新产业集中的特点使得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无法生存。而硅谷的这种“空心”却为占据制造业底端的世界工厂——珠三角的崛起带来机会。

“深圳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说,在创新产品的实现上,珠三角比硅谷拥有更强的产业链,它们让创意更容易和更快变成产品推向市场。

硬件、创客、供应链,这三者在深圳构成了良性循环:深圳硬件厂商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在硬件崛起浪潮中推动硬件创业,创客的需求刺激硬件厂商提供应链式的服务,从而进一步推动深圳制造产业升级。

“如果说硅谷是全球技术创新聚集地,可以接触最前沿的信息,那么深圳就是拥有非常密集的电子产业供应链资源,可以把技术快速转化为产品”,刘自鸿认为。

在与大洋彼岸的美国硅谷的竞赛中,深圳已经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灵巧迅速地将创意转化成现实。

珠三角地区作为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样板,国际金融危机后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用工短缺、利润收窄、订单锐减、融资紧张、人民币汇率波动等。中国的制造业重镇似乎嗅到了寒冬的气味。珠三角的发展还有没有后劲,成为让人忧心忡忡的问题。

兴建中的深圳前海自贸区。南方日报资料图

新华社在今天刊发的文章《“粤式反转”:中国经济企稳迹象初现》中评论说:“珠三角浴火重生。”

文章列举说:“深圳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生物、节能环保共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战略新兴产业4年时间实现翻一番,目前已成为国内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力最强、占GDP比重最高的城市。

珠海,以格力电器、中航通飞珠海基地为代表的现代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横琴、高栏、高新区‘三大引擎’呼之欲出。2015年前三季度,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3%,增速居全省第一。

佛山,针对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确定目标重点企业,有针对性进行转型升级,目前,佛山的家电、陶瓷、家具等传统产业都实现了全产业链打造。”

得到肯定固然可喜,但有料哥又反思,珠三角增速反超粤东西北就说明产业转型升级成功了吗?

有料哥觉着,珠三角产业升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速反超值得鼓励,但是“同志仍需努力”。一两个指标难以说明珠三角已经“触底反弹”,尤其2016年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整个中国经济还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上艰难跋涉。

鲜花在前方,我们在路上。年头这个“粤式反转”的消息,就把它当做鼓励吧!

编辑 葛政涵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