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同城”迈出一大步,一体化与限外冲不冲突?

南方+  2016-06-07 10:08

文|有料哥

今天在微博和微信上,广州和佛山的市民为了同一件喜事刷屏。就在一周之前,两城市民还在为广州要不要“限外”而争论。广州市民说,广州再不限外就堵死了;佛山市民却说,如果广州“限外”,广佛同城还要不要建设了?

广州最后会不会“限外”,有料哥不知道。不过广佛地铁的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融合是大趋势,势不可挡;二,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大家看着远方的风景,总有一条路能带我们到达。

佛山买房的广州小伙伴,你的同城生活还好吗

这位市民专程乘广佛线西朗至燕岗段到西朗买菜,她说从家出发全程只要20分钟,比公交快多了。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最近两三年,有料哥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广州小伙伴跑到佛山买房。

有料哥有一个小伙伴,2008年第一次置业是在广州芳村,毗邻西朗站,当时房价一万多,还是个单体楼;三年后,小伙伴沿着广佛线往西多走了5站,九千多的单价,在佛山最高大上的千灯湖板块买了一套能看到风景的房子。

佛山南海区毗邻广州荔湾、白云,房价相较于广州而言便宜不少,因此许多在广州工作的上班族选择在佛山置地买房,成为广佛“候鸟”。虽然广州和佛山在行政区划上仍有界线,但在人缘方面已经难分彼此。

如今广佛地铁直通海珠,大大缩短了佛山与广州核心城区的往来时间,对于有料哥的这位小伙伴而言,是继续在广州租房还是回佛山住,又多了一层选择。退一万步说,就算广州真的走到“限外”这一步,咱还可以坐地铁是不是?

话又说回来,希望在广佛之间,“合”的脚步永远比“分”的脚步要快得多。

大城市病困扰“候鸟”,但同城化没有回头路

“新白广”线路图。

“候鸟”岂止广佛间?

不得不说,我们广东省会大广州真的是一座很~大~的城市。到底有多大?

距离广州主城区30多公里的花都,人称“花里佛尼亚”,近年来越来越有替代“番罗旺斯”(番禺)成为广州后(刚)花(需)园(区)的趋势。

尽管不少人选择在花都买房,但不论有车的还是没车的,都被交通烦扰着每天的梦。没车的人从花都进市区坐公交车要一个小时以上,而有车的也要忍受堵车、停车难等困扰。

幸好,广州地铁9号线正在施工建设中,连通广州北站和白云机场的城际铁路也已开工建设,等到这些轨道交通线路全部开通的时候,相信花都与广州市中心的距离也将大大缩短。

三十多年前,中国经济刚启动的时候,有一句口号喊遍全国——要致富,先修路。如今,这句话大概要修改成——要“治病”,必修路。治病,治的是特大城市的“病”,包括拥堵病、规划病等等。但城市建成区新修一条路谈何容易?近年来广州人均道路就有不升反降的趋势,路修到了地下、修到了天上,够不够?很难说。

中央已经明确严控特大城市规模,规划更加科学的城市(城镇)体系。特大城市要避免走“摊大饼”的老路,城市要从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不然,路修得再多,也是不够用的。

提起城市体系,又要回到广佛同城的话题上。不仅广佛,广清也提出了同城。广州人搬去佛山、清远住,你能说他就不是广州人了吗?哪怕是从为自己市民服务的角度,同城化这篇文章也是要做好的。

让“地图炮”飞,让“一体化”向前走

广东高铁建设规划图。

近几年来,每到年底全国各大城市都会掀起一拨“地铁开通”的热潮,今年年末也没有例外。此前,江西南昌已于12月26日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路,而就在今天,北京、广州、武汉三座城市同时开通了地铁新线或延伸线。

12月22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的报告。广州新一轮地铁建设规划首度披露,未来十五年广州将投入3148亿元新建15条(段)地铁线,共413.5公里,贯通南沙自贸片区、白鹅潭、广州南站、广州北站等多个重点区域,未来广州市民出行将越来越便捷快速

根据广东省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将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目标。而连接湛江、肇庆、广州、河源的高铁新线路也在谋划当中,加上已经开通的武广、广深港、南广、贵广、厦深等高铁线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广清、穗莞深、莞惠等多条城际铁路,未来不但珠三角将被轨道交通“全覆盖”,而且也将辐射至非珠三角城市乃至周边的省份地区。

轨道交通就像经络,将全省的资源紧紧地聚合起来实现优化配置。当“上午在广州上班,下午在肇庆爬山”不是梦想,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周边城市的生态功能将实现真正的优势组合;当广州和深圳之间往来仅需半小时,“省会党”和“特区派”还会在中华城市吧里继续打“地图炮”吗?——哈哈,也许吧。不过,交通提速必将带来要素流动提速,而越来越紧密的要素流动,将让“城市”这个火车头跑得更快、更稳。

珠三角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在朝着全面铺开的日程上走,可以预见,在若干年后,强大的公共交通网络能够将珠三角真正连成一体,如果配套设施能够及时跟上,会吸引相当一部分人不再使用私家车,而是改乘公共交通出行,尾气的污染也会越来越少。

“广东蓝”今年已经频频刷屏,明年会不会更多“广东蓝”?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 张璟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