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获“国字号”大奖 珠海生态文明何以持续领跑?

南方日报 记者 林郁鸿  2016-06-06 08:53

珠海坚持生态立市、生态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留下了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图为珠海主城区。

6月5日,一个捷报从北京传来:珠海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珠海等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先行先试地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生态文明奖”是我国设立的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方面的政府奖项,也是目前我国级别最高的生态文明专项奖之一,主要表彰和奖励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和实际工作中,对生态文明创建实践、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这也是今年以来继入选全国首批生态园林城市、第三次问鼎中国最宜居城市之后,珠海拿下的又一“金字招牌”。

珠海再度获得含金量如此高的“国字号”奖项,这背后有什么原因?珠海形成了哪些特别的经验?

“大家对珠海的环境之美有着共同的感受,也十分认可珠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是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的承办单位,该机构办公室主任张建成这样表示。经过各地各部门申报、资格审查、专家初评、评委评审等环节,珠海最终入围颁奖名单,充分彰显了珠海长期坚持不懈推进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卓越成效,标志着珠海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此番获奖,也是珠海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久久为功的结果。

绿色是珠海最大的名片。坚持生态立市的理念,守护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构筑保障生态优先的“绿色法网”,激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美丽经济”,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公约数……多年来,珠海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改革创新为精神内核,以改善民生为发展宗旨,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具有示范意义。

坚持生态立市 守护“绿色银行”

周末,横琴芒洲湿地公园里,市民游客或在木栈道中穿行,或是直接踏上浮桥,沉浸在生态田园的迷人风光里。这个占地60公顷的湿地里,12万多株红树林植物和候鸟共栖共生,成了不少都市人放飞心情的好去处。

这是珠海生态环境之美的一个“特写”。

那边厢,绵延11公里的水红簕杜鹃成为广珠城际沿线的风景线,百花争艳的社区体育公园令人流连忘返,新修复的香炉湾和凤凰湾沙滩大受市民欢迎……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一直以来,珠海坚持生态立市、生态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守护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发展。

珠海严格生态空间管制,实施主体功能区划,将全市国土空间划分为提升完善区、集聚发展区、生态发展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划定市域生态控制线总面积为1051.08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总面积的58.44%,保护超过陆域面积70%的绿色开敞空间,为全市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安全格局。

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珠海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环境更安全”四大生态工程,令人欣喜的效果不断展现。

数据更加直观。去年珠海有323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优良,达标率为90.0%,较2014年提升1.6个百分点,空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前十位;主要污染物中的可吸主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降至51和31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下降了3.8%、8.8%。各主要河流、饮用水源地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保持100%稳定达标。

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曾是农村发展面临的两个“老大难”问题。珠海通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使209个村居告别“垃圾围城”,行政村居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美丽乡村”已具雏形。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珠海连续蝉联中国最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与关键支撑。

一批生态样板工程,为珠海市民提供了更多的获得感。其中,横琴滨海湿地公园一期工程、拱北水质净化厂四期扩建工程等10个项目去年已完工;横琴天沐河防洪及景观工程、珠海竹洲水乡水利风景区等15个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不久之后,珠海将呈现“一山三河百村落,两带三园百海岛”的水生态文明图景。

创新体制机制 织牢绿色“法网”

一空调阀门有限公司非法排放污水,还拒不整改,最终被行政处罚10万元,企业负责人周某还被行政拘留10日。这是珠海市因违法排污而被行政拘留的第一人,至今一些珠海市民还对此印象深刻。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珠海发挥特区立法权的优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编织了一张由17件地方性法规和12件政府规章有机构成的”绿色法网”,涵盖了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开发、执法查处、污染治理等五大领域,努力破解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让生态保护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营造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发展环境。

作为全省首个生态文明建设条例——2014年出台的《珠海市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首次提出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明确主体功能区管理、探索生态文明考核制度等创新做法。如今,一些设想已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举措。

借鉴国际先进模式,珠海率先实施生态文明考核,将其作为珠海“第一考”。去年6月,珠海市首次举行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议会,对全市8个区和17个职能部门进行了考核,并将此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形成了以生态制度管人的环保治理硬约束。

同时,珠海还首开全国先河,率先每周发布生态环境指数,并将其作为各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评价方式,倒逼各区政府及时发现并改进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推动落实生态补偿工作,明确市级和各区共同承担生态保护补偿责任,使生态保护区域得到应有的利益补偿,促进生态保护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法律、制度、规划三位一体,形成稳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三角保障结构。通过率先探索“五规融合”专项工作,珠海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要求体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总体、土地利用总体、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之中,让众多规划“形散而神不散”,从源头上解决彼此“打架”的问题。未来,珠海将以此为基础,实现“多规合一”的远期目标,以“一张蓝图”管到底。

在此前珠海市获得“全国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制度创新最佳事例奖”之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这样评价:珠海自特区成立以来就注重环境保护,坚持以法治保障为主线,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久久为功,实现了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做到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城市。

培育生态自觉 激活“美丽经济”

“我们争取今年内出台主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权的核定办法。”珠海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市正在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开展制度建设研究和排污权初次核定研究,拟在广东省开展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种交易因子的基础上,新增氨氮和氮氧化物因子,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这个突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机制,将进一步培育生态环保市场体系,深化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激活“美丽经济”,珠海市引入招商引资环境保护预评估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程序,使环保审查由“事后评估”变“事前评估”,从源头堵住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的项目落地的可能;同时,坚决依法关闭一批污染型、高能耗企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力度,发展节能环保、集约用地、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产业,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以产业政策为导向,以产业园为依托,珠海全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

如今,碧波万顷,有珠海制造的无人船“乘风破浪”;辽阔苍穹,有珠海制造的大飞机振翅翱翔。

今年第一季度,珠海经济实现了平稳开局,其中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成绩持续向好,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5.6%,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龙头效应逐步显现;第三产业比重接近“半壁江山”,万元GDP单位能耗、万元GDP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强度等指标均保持较好水平。

与此同时,珠海把培育生态自觉作为构建全民参与的核心内容,渗透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绿色节能的标准,选择自行车绿色出行的市民屡见不鲜……一种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正在逐步形成,这种自觉追求将不断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公约数。

■数读珠海生态文明

2015年珠海生态大数据

1.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0.0%;

2.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达100%;

3.全市各主要河流、饮用水源地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保持100%稳定达标;

4.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94%;

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

7.万元GDP单位能耗0.399吨标煤,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8.万元GDP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强度分别为1.98千克、1.61千克以内,较2009年下降42.4%、39.5%。

9.全市196个重点废水排放口和39个废气排放口实现24小时自动监测;

10.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49.6%、27.33%和38.67%;

11.休闲旅游、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三产比重调整为2.3:49.7:48.0。

珠海生态文明细胞工程

1.目前珠海市和香洲区、金湾区和斗门区三个行政区均获得“国家生态市(区)”命名;

2.先后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村)13个,广东省生态示范乡镇(村、社区)25个,市生态示范村(社区)271个;

3.累计建成各级绿色学校189所、绿色社区66个、环境教育基地12个,环保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了7万人。


【专家点评】

珠海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王奇

在第45个世界环境日之际,珠海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成为广东省唯一获评的城市。

这是目前我国级别最高的生态文明专项奖之一,珠海获奖具有重要的标杆性意义。这既是对珠海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积极探索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珠海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期待。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其中,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至关重要。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多年来,珠海一直践行“生态优先”的理念,努力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生态环境优良,管理水平提升,绿色发展成就斐然,成为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先后荣获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宜居城市等荣誉,被誉为“生态文明实验田”。

十八大之后,珠海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快马加鞭,实施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性生态文明建设法律——《珠海市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将生态文明建设行为法治化、有序化;将生态文明绩效考核作为城市“第一考”,明确规定限制性指标的“一票否决制”;组建了政府、公众与专家构成的环境宜居委员会,作为珠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议事机构。这些法制、机制、体制领域的创新性探索,为珠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搭建了一个制度平台。可以说,珠海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进入“十三五”,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强化,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关系全局,不仅需要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更需要同时推动物质文明生态化、政治文明生态化与精神文明生态化等工作,需要将“生态第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完全融入到珠海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的进程中。

面向未来,珠海如何继续改革创新、示范引领?笔者认为,可以坚持问题导向,继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坚持不懈地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抓手来统筹推进。一方面,重视源头生态化,进一步培育绿色、低碳、循环的新业态,绿化、优化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倡导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多方参与、全民行动的创建格局,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将生态文明理念真正塑造成珠海全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作者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中国生态文明奖”三年一评

6月5日,在国家环境保护部主办,中央文明办、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委参与表彰的“中国生态文明奖”表彰暨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上,珠海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获大会颁发的“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成为全国19个获奖集体之一。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在会上得到多部门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中国生态文明奖”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本次评选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的首次评选,奖项主要表彰和奖励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和实际工作中,对生态文明创建实践、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此次评选根据环境保护部《中国生态文明奖评选表彰办法(暂行)》规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经各地各部门申报、资格审查、专家初评、评委评审,共评选通过了19个先进集体、33名先进个人。

下一步,珠海市将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创建主力军作用,巩固政府、社会、市民共同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创建合力,携手推进珠海市、区、镇三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十三五”期间争创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撰文】 林郁鸿

【摄影】 王荣

编辑 胡净栋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