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近 饶平所城大城所“游旱龙”

南方日报 记者 廖奕文 苏仕日  2016-06-05 10:53


图为当天“游旱龙”活动中游粉红色独角龙舟。南方日报讯 (记者/廖奕文 苏仕日 通讯员/余秋松)4日上午,饶平县所城镇大城所古城大衙,“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在此举行。“大城所游旱龙”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民俗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图为开幕式上的表演。上午10点,所城镇大城所锣鼓喧天,古城大衙已被村民和外地游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古戏台上,扮成明朝士兵的青年男女手持红缨枪,随着锣鼓声不断变换阵形,手中红缨枪时而前刺、时而挥舞,重现了当年明朝军队抵御倭寇的英姿。随后,“游旱龙”正式开始。“游旱龙”依旧保持着 600 多年来的传统形式:先由鸣锣十三声为游龙队伍开道,鼓乐齐鸣,再由少男扛彩旗,壮男抬结彩龙舟,老辈在龙舟后助阵,队伍浩浩荡荡,村民夹道喝彩,祈盼四季平安,仕农工商百业俱兴。


图为开幕式上的表演。据了解,每年端午节前夕,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海防城堡、省文物保护单位大城所的居民便会举行盛大的端午节“游旱龙”民俗活动,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每天分别巡游粉、褐、青、紫、红、黄六种颜色的旱龙,象征着各自不同的寓意。旱龙的制作工艺涵注入了潮州工艺、潮州刺绣、潮州木雕等多种元素。游行的过程则扮景表现当年明清海防前哨抗击倭寇的军民壮丽场面,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特征和端午节的纪念意义。“游旱龙”活动已于去年成功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城所也于近期入选由冯骥才先生主编的《20个古村落的家底——中国传统村落档案优选》一书。


图为紫、粉、褐三色的龙舟,将分别于农历五月初四、初一、初二进行“游旱龙”。据所城镇镇长杨振杰介绍,“旱龙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发扬了爱国进取、团结抗敌、拼搏奋发的民族精神。近年来,该镇先后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对大城所古城开展一系列的建设,整治了古城环境卫生,加强古城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传承保护古城文化和端午节“游旱龙”活动。目前,大城所已申报国家传统村落,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中。


图为“游旱龙”活动中游粉红色独角龙舟


图为“游旱龙”活动中游粉红色独角龙舟


图为当天“游旱龙”活动中游粉红色独角龙舟

编辑 郑淼鑫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