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到家门口,俄罗斯怎么办

中国青年报  2016-06-02 09:42

文|海军工程大学李大鹏

5月13日,在波兰小镇列德泽科沃举行了盛大的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基地建设开工仪式。此前一周,罗马尼亚德维塞卢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基地投入作战值班。此外,在邻近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的立陶宛境内,北约开始部署远程预警雷达。

俄罗斯对此反应强烈。总统普京警告,美国和北约的上述举动违反了《中导条约》,将打破美俄之间在军事力量上的战略平衡,而军事力量的战略平衡是防止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最可靠保证。因此,俄罗斯绝不能接受欧洲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坚称,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目的是针对中近东和朝鲜的导弹威胁。去年7月,伊核问题谈判达成历史性协议,伊朗以中止核计划为代价,换取欧盟解除对伊制裁,因此,伊朗导弹威胁的理由有些站不住脚。至于朝鲜导弹威胁,美国在日、韩稳步推进部署东亚导弹防御系统,相比欧洲导弹防御系统,东亚导弹防御系统的体系更完备、作战性能更高。

导弹防御系统实现了“战斧”导弹的隐蔽部署

北约东扩和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一直被俄罗斯视为最大的军事威胁,这在近些年来俄发布的各个版本《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学说》中都有明确表述。俄罗斯对北约东扩和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指责从未停止,二者几乎成为俄美各领域谈判中“永恒”的话题。

2009年,奥巴马对小布什政府的导弹防御计划进行调整,按照先“海基”后“陆基”的顺序,分阶段推进部署。2011年,4艘装备有“宙斯盾+标准3”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进驻西班牙罗塔海军基地,并常态化巡逻在黑海、波罗的海等俄周边海域。因克里米亚问题和乌克兰东部危机,美俄关系急剧恶化,这几艘舰也成为俄战机近距离“骚扰”的对象。2014年,美国开始在罗马尼亚部署陆基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为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的陆上版本,可更方便和快速部署在北约成员国领土上,目前,主要是在波兰和罗马尼亚。此外,在土耳其领土上还部署有远程预警雷达。

近期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是计划内的行动,不应与克里米亚问题、乌克兰东部地区危机、叙利亚冲突联系过多和过分解读。俄罗斯之所以对此反应异常强烈,是由于陆基导弹防御系统通过模式转换,也可发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且这种转换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俄罗斯却无法对其实施监控。实际上,这相当于美国将中程和中短程导弹隐蔽地重新部署在欧洲大陆。

随着技术进步,防空反导系统性能不断提高,用途不断拓展,从单纯的防御性武器发展到攻防兼备,例如,其发射装置经过简单改装或发射模式转换后,就可发射反舰导弹或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成为进攻性武器。在罗马米亚和波兰部署的陆基导弹防御系统,与其海基版本一样,使用Mk-41型多用途发射装置,也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

根据战斗部不同,“战斧”导弹射程通常在500~2000公里,这意味着在作为俄国家重心的西部和南部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等目标,包括战略核力量目标,以及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重要城市,均处在“战斧”导弹精确打击范围之内。

俄罗斯可选择退出《中导条约》作为反制

从单纯军事角度看,现阶段部署的欧洲导弹防御系统不能对俄战略核力量构成实质威胁。但是,由于其在俄罗斯西部和南部两个战略方向上对俄构成“封堵”态势,给俄罗斯国家和军事安全带来较大压力,这相当于导弹防御系统这类防御性武器的战略攻势运用。

应指出的是,当今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入发展,颠覆性技术在军事领域快速得到应用,不远的将来,基于不同于现有导弹防御作用机理的新概念导弹防御武器将出现并形成战斗力。届时,这种压力将转化为现实威胁,俄罗斯将承受作为国家和军事安全根本保证的战略核力量的威慑、遏制能力被剥夺的苦果。

基于此判断,俄罗斯必须立即着手采取反制措施。退出《中导条约》,恢复部署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是俄罗斯自然的选择。因为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陆上目标都位于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射程之内。俄军曾装备多个型号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但因《中导条约》被全部销毁。

与保证国家安全相比,条约的约束力实在有限。《中导条约》成为俄罗斯必须移除的障碍。近年来,俄国内退出《中导条约》的呼声不断加大,依据是与条约签署时代相比,俄美、俄北关系以及世界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俄罗斯的多个邻国都拥有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欧洲导弹防御系统也可发射陆基巡航导弹。俄罗斯对近期欧洲导弹防御系统部署举动反应强烈,也可视为上述呼声对俄军政高层产生了切实影响。

俄罗斯可在其西部方向上的加里宁格勒州、南部方向上的克里米亚半岛、叙利亚领土上的俄军基地部署“伊斯坎德尔M”战役战术导弹。根据设计参数,“伊斯坎德尔M”属于短程导弹,但在增程后,导弹射程可覆盖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陆基部分。

不过,笔者认为,这种举措虽然有效但存在负面效应,因为这意味着“伊斯坎德尔M”导弹将被迫与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绑定”。战时,应使用“伊斯坎德尔M”导弹先行摧毁欧洲导弹防御系统,以保证随后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不被拦截。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伊斯坎德尔M”导弹就被视作俄战略核力量的组成部分,背离了其“常规高精度打击”的作战使用原则,或者说是大大缩小了其战役战术使用范围,造成其“贬值”。此外,二者在联合作战上也存在较大困难,毕竟是分属于不同层面的武器系统。

俄仍将选择优先发展战略核力量

战略核力量一直被俄罗斯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具有型号多、威力大、现代化水平高、突防能力强、作战使用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如“白杨M”、“雅尔斯”、“边界”等型号洲际弹道导弹,“圆锤”潜射弹道导弹已随“北风之神”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作战值班,甚至苏联时期的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也得到恢复。与陆基、海基部分都只由单一型号构成的美战略核力量相比,俄战略核力量拥有整体上的性能优势。

无论是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还是北约东扩,根本目的是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或组织有能力挑战其军事霸权。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指出,美将保持其全球领导地位,而军事霸权是美国保证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前提。

为达成此目标,美在与俄维持战略核力量平衡的前提下,立足于自身超强的科技、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实施“第三次抵销战略”这类非对称、超前发展战略,通过开发颠覆性技术、装备新概念武器,从而保持相对任何对手的巨大军事优势。更重要的是,与主要起到威慑和遏制作用的战略核力量相比,美国研发的进攻性武器的使用门槛要低得多,因此构成的威胁更大,也更为真实。

随着技术进步,进攻性武器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打击精度越来越高、毁伤威力越来越大,未来高技术战争中,“首战”可能即“决战”。为掌握战场主动、取得优势乃至获得战争胜利,敌对双方都力争“先发制人”,留给对方“开第二枪”的机会越来越小。

在此形势下,美国的潜在对手,受限于自身的军事、科技和经济实力,要么实力太弱赶不上美国武器装备的研发速度,要么可能卷入军备竞赛,进而承受被拖垮的风险。

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不想卷入军备竞赛。俄罗斯的《国家武器发展纲要》确定俄军武器装备投入费用不能增加,但可针对具体的安全威胁,对纲要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这是联邦法律允许的,因此,俄罗斯将重点发展那些能够有效反制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武器。

近年来,空天防御是俄军建设的重点。俄空天军成立后,一体化防空反导体系更完善高效。S-300、S-400、S-500等武器系统性能优异,通过航路规划,也可打击陆上目标,也可作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使用。

不过可以判断,未来中长期内,俄罗斯仍将优先发展战略核力量,借此保持与美在军事力量上的战略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实际上,自苏联解体后,这个平衡一直是不稳固的。而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决定了这个平衡难以长期维持。所以,解决好国内问题,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编辑 麦宇旻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