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记者 岳菲菲 赵萌 2016-06-02 08:49
当地时间5月31日20点45分左右,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马里稳定团)位于加奥的营地遭遇汽车炸弹袭击造成重大伤亡,其中一名中国维和人员牺牲,四名中国维和人员受伤。营区内部分集装箱住房在袭击中遭到损毁,具体财产损失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国防部、外交部昨日发声予以谴责。马里稳定团已派出武装直升机进行空中警戒,并在加奥市区部署快速反应部队。
一天之内的两次袭击
根据马里稳定团6月1日发布的新闻公告,马里稳定团位于加奥的维和人员营地5月31日晚遭汽车炸弹袭击,造成一名维和人员死亡、10余人受伤。
公告还说,在马里稳定团加奥营区当天遇袭前,联合国排雷行动处设在加奥市的一个工作点也遭到袭击,两名马里安保人员和一名国际专家在袭击中丧生。
“基地”组织北非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昨日通过网络发布消息,宣称制造了两起袭击事件。“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原名为“萨拉夫宣教与战斗组织”,是阿尔及利亚的一个恐怖组织,2006年与“基地”组织正式结盟,成为“基地”组织分支。近年来,该组织在阿尔及利亚、马里、尼日尔等国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已被美国和欧盟列入恐怖组织名单。
“第一次”袭击东战区司令部营区
据一名第二批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警卫人员介绍,马里稳定团分为西部、北部和东部三个战区,总部在巴马科。其中,中国的警卫、医疗和工兵三个分队都驻守在东部战区,而东部战区的司令部主要集中在加奥市。马里稳定团一直在加奥市南部修建“超级营地”,但在5月31日袭击事件发生前,中国三个分队中只有医疗分队搬到了“超级营地”,东战区司令部、警卫分队和工兵分队仍然驻扎在遇袭营区。
这名警卫人员说,遇袭的东战区司令部营区有多个入口,主入口由中国警卫分队和当地保安把守;南门只走人,但也由警卫分队把守。其中,驻扎在遇袭营区东北角的工兵分队距离十字路口和公路非常近。从公路上下来的车要进营区主入口,必须经过工兵分队的两个门。
“这次的袭击应该是要冲击正门,但由于门前有沙墙和防爆缓冲区,(袭击者)不一定能冲过去,”他说,“如果在沙墙之外引爆炸弹,那么距离工兵分队的门就会非常近,因此工兵分队的岗哨人员极易受到伤害。”
按这名警卫人员的说法,恐怖分子先前对加奥以北发动了多次袭击,但袭击目标相对分散,这次针对东战区司令部营区的袭击还是“第一次”。
遇袭的维和人员刚到马里不久
今年5月中下旬,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分两批奔赴马里,部署至加奥市,担负任务区内道路桥梁、机场跑道和营房设施抢修,战区司令部营区安全保卫,伤病员救治护送及卫生防疫等任务。
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共395人,包括一支155人的工兵分队、一支170人的警卫分队和一支70人的医疗分队。其中,工兵、警卫分队由陆军第16集团军某工兵团和某机步旅为主组建,医疗分队以沈阳军区总医院为主组建。
根据官方报道,这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是去接替第三批维和部队,执行为期一年的任务。
【释疑:加奥营地为何成为袭击目标?】
问题一
为何向加奥地区派维和力量?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联合国马里稳定团在马里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战区,加奥则隶属于稳定团东部战区。据央视新闻报道,加奥营地是联合国维和营地中最危险的所在。
首先,这与加奥的地理位置有关。“加奥是撒哈拉沙漠的大门”,这一地区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是各方势力争夺的战略重镇。
其次,马里目前局势非常混乱,这种混乱在加奥集中体现。一位熟悉马里当地情况的人士介绍道,加奥是马里东北部城市,是一个首府城市,马里北部的武装分子每次发动袭击,第一目标便是加奥。同马里首都巴马科相比,加奥地区的危险系数更高,频频受到安全威胁。正因为这里频发恐怖袭击事件,格外危险,所以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团向那里派遣维和人员。
问题二
马里局势为何混乱不堪?
谈及马里局势,上述人士援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话称,马里是最危险的国家。2012年以来,马里局势持续动荡,陷入内战后,产生了不同的反政府武装力量。此外,包括“基地”组织北非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在内的多个极端宗教组织和恐怖势力趁机渗透马里北部基达尔、加奥、通布图三个大区。
新华社分析称,马里恐袭只是非洲萨赫勒地带恐怖活动的一环。萨赫勒地带指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非洲中部苏丹草原地区之间的带状“走廊”,横跨马里、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乍得、苏丹等国。
多年来,由于各国政府管控乏力并缺少合作,军火走私、毒品贩运、非法移民在萨赫勒肆虐,使之逐渐形成一条犯罪活动活跃地带。利用这一管理真空,恐怖组织和极端势力借机聚敛资本并扩张势力。
问题三
中国官兵承担何种任务?
中国维和官兵在马里执行任务较为多样。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包括警卫、工兵、医疗分队等,主要担负战区司令部营区安全保卫、任务区内道路桥梁和营房设施抢修、伤病员救治后护送及卫生防疫等任务。
联合国安理会2013年4月25日通过决议,决定设立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团。2014年1月中旬,我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包括警卫、工兵、医疗分队共395人,在马里加奥地区全部部署到位。至今,我国已派出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加奥的联合国维和人员非常不易,因为那里气候环境恶劣,天气干燥炎热,还有沙尘暴袭击,经常在50摄氏度高温下执行任务。
问题四
武装分子为何袭击维和人员?
“中立是联合国维和行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我们是维和的,不是加剧战争的!”首批赴马里维和的警卫分队队长张革强在接受采访时说。那么,这些捍卫和平的蓝盔战士为何会遭受武装分子的袭击呢?
他们首先面对的生命威胁是恐怖分子公然的攻击和袭扰。报道称,首批马里维和人员抵达后就曾遭遇恐怖分子宣称要发起联合攻击,以制造国际影响。
除了恐怖分子和武装力量的蓄意袭击外,还有民众通过冲击维和部队以施压让他们卷入战火。2014年5月,加奥局势不断恶化,就有数百民众手持棍棒、砍刀多次冲击马里稳定团东战区司令部:烧轮胎、投石块、抛火把。“他们企图施压马里稳定团放弃中立,卷入战火。”
此外,由于这些维和人员的关键任务是保护平民的安危,这意味着,辖区内民众受到冲突影响时,维和人员也要在保护他们的同时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还有时候,武装分子甚至因为想要劫持由这些维和人员护卫的联合国车辆而向他们发动攻击。
延伸
中国维和人员在海外的日子如何度过?
中国维和26年,危险从未远离过。联合国维和官兵离国内民众的生活似乎很远,因为他们保护的土地是民众很少抵达的地区。那么,这些远赴海外的维和部队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中?“这里不是在演习场,要24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一名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在这里武器都是“子弹上膛”
“这里是准战争环境。”一名正在非洲执行任务的中国维和官兵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器当然都是子弹上膛。”
该名维和官兵的说法并不夸张,在局势最严峻的马里、南苏丹、达尔富尔等地,枪声和爆炸是家常便饭,为了防止武装力量的突然袭击或执行紧急任务,维和人员要时刻装备严整,准备战斗,而手里的枪支也是压弹上膛。
《解放军报》此前描述称,在营地里,车辆油箱保持加满状态,确保一有情况,10秒内能到达营区指定场所;官兵每天警戒执勤和外出执行任务时,即使天气再热,钢板防弹衣都要牢牢套在身上,钢盔随时戴在头上。
这名官兵向记者描绘了他们遇到的危急情况,3月,来自南非的维和力量在执行护卫联合国车队的任务时,遭到叛军袭击,牺牲了一名士兵。“后来,我们在去他们营地的路上也遭遇叛军,叛军坐在皮卡车上挥舞着AK47向我们挑衅。”
“精忠蓝盔”公众号文章中,一名刚刚在马里归来的中方人员提供了这样的细节,法国人的支奴干直升机在天上转圈,公路上稍微看到一点新鲜的浮土,就要下车检查,防止埋了地雷。到达指定地点,装甲车和士兵就呈战斗队型散开,丝毫不敢大意。
受访的维和官兵表示,在维和官兵的任务单中,保护当地平民安全是第一位的。“老百姓希望我们多去巡逻,以使他们免受叛军或武装分子侵扰。”他们知道,蓝色头盔意味着什么。
“联合国维和部队是个国际舞台,各国部队彼此都非常友好,因为我们为了共同的使命。”他说,“没想到,这次厄运发生在我们中国维和部队身上。”
“我身边就有两名维和人员牺牲”
王女士是联合国派往达尔富尔地区的工作人员。联合国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只要走出营地,就需要维和人员的保护,否则不要说工作难以开展,人身安全也时刻面临威胁。
她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一地区生存条件恶劣,极不安全,走在路上总能遇到荷枪实弹的武装分子,联合国工作人员外出时受伤的消息也时有传来。
刚到达尔富尔时,她听说营地里要来中国维和官兵,内心多了几分安定。维和人员的存在是当地百姓和各机构工作人员的一把保护伞。民事机构的工作人员若想外出工作,都得依赖维和部队保护才行:装甲运兵车开路,全副武装的运兵皮卡车跟随。
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她表示,自己到达尔富尔短短几个月,已经听说至少两名联合国维和人员牺牲。
“除了政府和反政府武装之间的冲突,当地还有部族间的武装冲突。”此外,也有专门针对难民营和联合国车辆的袭击。就在不久前,一伙武装分子袭击难民营,维和军人在保护难民时受伤,还有一些是在护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时被伏击。
很多经验只有实战能够获得
据“精忠蓝盔”微信公号介绍,在马里的加奥地区,中国维和医院门口单独放了一个集装箱。哨兵略带伤感地说:这是带有冷藏功能的停尸间。停尸间的门不断地被打开。中国维和医生不停地被派往更北边的基达尔或更远的地方,把客死在他乡的异国战友接回来收敛好。
每一次打开,中国维和医院都要举行一个简单而肃穆的仪式,为这些肤色不同的蓝盔战友送行。在马里,付出生命代价的国家已经超过了10个。
这就是维和官兵面临的真实的生存环境。受访维和官兵告诉北青报记者,这种环境也是最有利于摔打磨炼部队的真实战场,在这里为维护世界和平做贡献,赢得声誉。
维和期间,官兵们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在身体动脉附近挽上一条三角巾,以便在战场受伤后能够迅速止血;养成了用实弹检验防御工事的习惯,打不穿才敢“猫进去”……
此前,军报还曾记录,一次,一辆载着大量炸药的皮卡车冲向塞内加尔维和部队,塞方士兵只携带有常规弹,阻止不了加厚皮卡的冲撞,酿成2人死亡、7人受伤的惨剧。借鉴此教训,中国维和官兵每次出行都给各种武器备足弹药,将穿甲弹、爆破弹、常规弹等弹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装填。“这些不是书本上的要点,而是用鲜血换来的实战经验。”报道称。
至今,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26年,至少有19位中国军人和警察牺牲。根据去年国防部提供的数据,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万余人,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道路1.1万余公里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400余枚;接诊病人14.9万多人。
【记者】岳菲菲 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