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经典老照片,穿越百年沧桑

南方+  2016-05-29 16:12

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也改变了城市,记忆中的场景在时代浪潮下冲洗得模糊了,几分恍然、几分陌生,却是无法磨灭的。

现在看来,佛山这些曾经的地标,代表的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种记忆……

禅城区 

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的变化和发展日新月异,但这些美好的景象依然在我们心中永久保存。 

1958年的洛水涌如今已成为祖庙路。

1985年的祖庙路,外貌已大大改变,越发朝气蓬勃、人气旺盛。

90年代的祖庙,当年还有喷泉水池,装潢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复古文艺feel”。

1959年的仁寿寺,当时还只有黑白照片呢。

途径仁寿寺的小资风格双层公交车也是一大亮点。

1958年的通济桥,不知道是不是从那时候就开始流行“行通济,无闭翳”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公正路,好一派繁华的景象。

1983年部分通车的汾江南路,已带有明显的现代化气息。

1980年的佛山火车站人头涌涌。

1982年兴华商场的开业盛况。

上世纪80年代的佛山大学,简洁的布局和设计风格。

1984年刚开业的旋宫酒店。

佛山科学馆,1985年8月落成。

金城大酒店,1989年2月建成开业。

1985年的佛山体育馆已经非常漂亮。


南海区

西樵山、九江渡口、客运码头……都是南海独有的记忆,这些摄影师们留下的珍贵照片,请问各位“老南海”们,还认得多少,记得多少?

旧时的西樵山,路上如鲫一样的自行车人流。那时候,踩单车上山还很流行!

西樵山下的风光——河的那边,良田千里,鱼塘片片;河的这边,灯火辉煌,你还认得老牌的云影琼楼等老建筑吗?

旧名烟浒桥,图中的建筑为盐步市场和食品收购站,食品收购站现在已拆除。你有无在附近围观过盐步锦龙盛会?

你有没有坐过这里的船呢?

船渡是黄岐大桥建成前海北三乡与黄岐城区的唯一交通方式。当时候还流传这样一段传说:三乡人大多熟习水性,晚上赶不上船渡,就脱下衣服,用手托着,直接游过对岸,上岸穿上衣服就可以回家了。

那时候车已经多了起来,现在更是繁忙。

人头涌涌的街上,手捧一扎扎的鲜花,市民忙着跟档口讨价还价买年货。原来,这都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在树头下,准备好“架撑”,摆好姿势就开始表演!以前每逢节庆,南海村头巷尾还是金钹飞舞、锣鼓欢腾,二三十个十番会人丁兴旺,佛山古镇无十番不欢。


顺德区

顺德人马诗蓓说:“我眷恋那时候甚少尘嚣的马路,那时的农地,听着青蛙呱呱叫入睡,但是我又习惯了多元化丰富的生活方式,和同伴去唱k,看戏,购物,这些都是以前不流行的。”许多旧事风化在历史的长河里,只能刻印在照片中,欢笑和感动却永远留在顺德人心中。
老华侨中学始建于1957年夏,是当时顺德仅有的三所中学之一。

容奇旧码头,售票员在船上游走,逐人收费,一人1毛钱,带单车5毛钱。

第二工人文化宫,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顺德人最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

 大良凤山桥彩虹一度让顺德人倍感骄傲,可惜因为三次出现险情被拆除。

农展馆,如今的青少宫、凤岭公园处。

 五十年代顺德的高档旅馆——凤城酒店,现在也是顺德历史最悠久的酒店之一。

八十年代的华盖路就热闹非凡,已经有了商业街的雏形。

雨花寺坐落在容山中学东北面与旧八景之一“流花古桥”为邻。

 同仁善堂,始创于1931年,即乐从医院的前身。


高明区

一张张珍贵的旧照片拼起了高明的历史,也许曾经的记忆被时间冲淡,这些图像有没有唤回你过往的岁月?
当时的高明县人民医院落成典礼,领导在剪彩。

高明客运港通航时的盛况。

高明第一届龙舟赛气氛热烈。

建设中的高明大桥设计独特。

高明大桥落成庆典,人群挤满在桥上见证历史一刻。

杨梅大队知青场

 高明人民政府


三水区

百年前,思贤滘边的竹竂屋、河口的青砖屋见证了三水发达水运;文塔、昆都山五显庙屹立不倒;三水城区从中山路、人民路这两条“筷子街”起步……
    
清末的三水

当时河口三水的老县城所在地。它在清末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起即被辟为通商口岸,商贸兴盛。百年变迁中,照片中的一些景观已不见踪迹甚至不可考。

1978年的人民二路。上世纪70年代,三水城区只有中山路和人民路两条筷子街,党政机关、电影院等皆聚集于此。

1988年的文锋路。上世纪80年代后,文锋路成为三水城区的主干道和商业街。

90年代的三水老街道,宽敞整洁。


鸟瞰佛山变迁

1984年从在建的金城大酒店顶楼俯瞰佛山。

1990年鸟瞰佛山,相隔仅仅6年就已经有很大变化。

2016鸟瞰佛山,真是越长越美了……

【来源】佛山发布微信公号

编辑 麦宇旻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