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日报 记者 凌丽 黄小星 2016-05-29 10:36
和平县有个阳明镇,你可知为什么会叫阳明镇?这是因为明代军事天才王阳明利用其超人的军事才能,略施巧计就灭了和平县的寇患,铲除“积年老贼”池仲容等,当地百姓为纪念其功绩而名之。
王阳明有着怎样的军事本领,他是施用了什么计策灭了和平县的寇患?
因军事本领出色与和平结缘
王守仁(1472-1528年,号阳明)与河源的和平结缘,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或者说,与他自小就喜爱兵家之道说起。
这个以哲学闻名中外的大“心学”家,小时却不喜欢四书五经,而是喜欢兵法、骑射。他15岁时就曾对父亲——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王华说:“我写好了给皇帝的书信,愿领几万兵马,为国靖难!”然而,他得到的却是王华的严厉批评。
王守仁只好努力读书,20岁时中举。但在弘治六年(1493年)、弘治九年(1496年)两次会试均落榜。又过了三年,他终于考取了进士。在弘治十三年(1500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与兵事有关,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终于遂了小时心愿。
正德十一年(1516年)九月,一直看重王守仁才华的兵部尚书王琼推荐他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命他巡抚江西南安、赣州及湖广郴州、广东南雄、韶州、惠州、潮州等地,如有贼盗,即设法剿捕。
王守仁从此与和平县以及阳明镇结缘。
施计巧灭寇患和平县,是四省交界之处,山多,山大王也很多。浰头(今属和平县)的“积年老贼”、自号金龙霸王的池大鬓(原名池仲容),就是其中一个厉害的主儿。
饱读兵书、经纶满腹的王守仁,早就认真作了形势分析。先前,王守仁克服官军纪律松懈、狼兵(湘西、贵州等少数民族军队)不可用、军饷不足等不利条件,平定了漳南山贼。对如何平定包括浰头在内的三大股南赣乱民,王守仁已成竹在胸。
后人称王阳明为伟大的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确实是位军事天才。后来封在南昌的皇室宁王朱宸濠叛乱,也是他平定的。
王守仁知兵书而不拘泥于兵书,而且又知道如何尽量挖掘“天地人”三和的潜力。横水头领谢志山、桶冈头领蓝天凤,与王守仁官军一接触,便被打蒙,结果这两个头领被生擒,其余乱民被杀或被俘。而“积年老贼”池仲容,不时纠结众多乱民到河源、翁源、安远、龙南、信丰等处攻打城池、杀掳人口,民受荼毒,控告纷纭。对此,王守仁准备“克期并力进攻,必使根株悉拔,噍类无遗,以靖地方”。
当初,王守仁平漳南詹师富后,声名大振,龙川“贼”卢珂、郑志高、陈英及浰头的黄金巢等都前来请降,但池仲容却一直据险不降,与王守仁玩了几番花招。在几次“斗智”的交锋中,王守仁认为池仲容贪婪残暴终不可化,便决定将该土匪头子歼灭,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除夕之夜,用计将他铲除。
为防止寇患死灰复燃,王守仁在赣南一带实地勘察,听取地方官员的意见。他认为这里是四县交界之隙、“三省闰余之地”,政教不及,因而多有贼巢。他上疏朝廷,请求“乘此机会,复建县治以扼其害”。
不到4个月,朝廷批复,割龙川县和平都、仁义都并广三里、河源县惠化郡,在原广东龙川县和平峒羊子埔增设和平县治,将和平巡检司移至浰头以据险要,“百姓永享太平之乐”。
为纪念王守仁的功绩,后来,和平县将和平峒羊子埔改名为阳明镇。王阳明的名字,与阳明镇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百姓心中,永不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