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汕头公交分担率需解多道题

南方日报  2016-05-26 07:44

在近日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提出了改善城市交通秩序的其中一个思路: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

汕头现有公交线路共115条,公交车1147辆,公交出行分担率仅约20%——也就说100人出行,约有20人选择了公交——对照汕头目前的人口数量,陈良贤认为20%的分担率远远不够。依照国家标准,公交出行分担率正常为45%左右。

如何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呢?陈良贤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抓便民公交,再穷不能穷公交,通过大马路配大公交、小马路配穿梭巴士的模式,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来规范城市交通秩序。

解决问题的方向已经明确,也还有不少难题需要面对和破解。

●南方日报记者 许晓婷 实习生 许斯涵

谈 现状

公交出行分担率仅约20%

跟广东省内很多珠三角城市的中心城区比较,汕头市的中心城区面积并不算太大。而与此同时,在汕头中心城区的公交站点的密度却不低。根据汕头市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汕头中心城区的建成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也就是说,在各个公交站点的500米范围内可以覆盖的面积,占到了汕头中心城区总面积的95%,接近全覆盖。

站点不少,公交车辆数量如何呢?汕头市交通运输局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汕头全市现有公交线路共计115条,拥有公交车1147辆。

“按照国家标准,每1万人要有15标台长度为10米的公交车。”汕头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科一位负责人解释说。这也意味着,仅以汕头市超过500万户籍人口的基数来计算,符合标准的汕头市全市公交车拥有率应该是7500辆。那仅以汕头市中心城区超过百万的户籍人口来计算,目前公交车的拥有量还是远远满足不了要求。

站点布点密度不低,但是公交车的数量少,这是两个矛盾的数据。另外,从规范城市交通秩序的角度,需要考究的数据是:究竟有多少人选择了公交出行?

“20%。”汕头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科的一位负责人介绍汕头公交出行分担率数据时说,这个数据也意味着在汕头市范围内的每100人中,约有20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依照国家标准,公交出行分担率正常是要达到45%左右。当然,考虑公交出行分担率的时候也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汕头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科认为,结合汕头的实际情况,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0%就算达标。

谈原因

公交出行分担率低在哪?

南方日报记者连日来在城区搭乘公交体验的班次里,候车时间比较准点、班次较为密集的属1路和24路公交车。

运营1路公交车的汕头市公交总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我们目前运营的车辆有420辆,共计45路车,承担了市区60%的运力。其中1路车算是公司运营情况最好的一条线路,它经过的站点大多贯穿城区东西方向主要道路,人流比较密集,而且每趟车间隔的时间都保持在5分钟左右。”

而承担运营24路公交车的南辰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目前运营的车辆有60辆,共3条线路,其中24路车总共有24辆车,经过的站点大多是学校、广场、商业综合体等通勤场所,而且每趟车间隔的时间都保持在3分钟左右,高峰期则保持不超过6分钟一班车,同时实行临时调度制,尤其在高峰期根据实际需要调度其它车辆补充营运力量,充分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准时准点,是吸引市民选择搭乘公交车的首要条件。”汕头市公交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介绍说,根据他们的调查,汕头目前共有大大小小的国营、民营公交企业19家,这些公交企业在规划线路、投放车辆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运营成本,当某条线路客流量少、收益低、运营成本增高时,部分企业就会将原本归属这条线路的车辆逐步转移到其它客流量多、收益高的线路,而那条收益低的线路车辆就会越来越少,导致有些线路最终陷入客流大幅流失、经营惨淡的局面。

这支公交志愿服务队基本上都是喜爱公交的“90后”。汕头公交志愿队队长谢振锴介绍说:“就拿我们调研过的18路车来说,一开始作为主力线路,它的班次非常密集,后来31路车出现后,31路的班次、准点率比18路还高,大量原先搭乘18路的乘客逐渐流失到31路去,而18路车的运营情况则越来越差。运营该线路的企业后来索性将车辆投放到收益比较好的线路去,导致现在18路车每天只剩下一班车在运营。”

在这些长时间关注汕头公交事业的年轻志愿者们看来,“大马路配大公交、小马路配穿梭巴士”的公交模式能否形成呢?谢振锴说:“早在2013年,汕头市委、市政府就投放了100辆小型公交车,共9条线路分布在市区多条小街小巷内行驶,然而当时运营不到半年后,这些小型公交车就几乎全部分流给大马路上运营收益较低的线路。现在市民看到的场景就是在大马路上有辆小巴在上面跑,并没有秉承‘小路小公交’的理念坚持做下去。”

除了人数多少决定的收益高低会影响公交车分担率以外,当前汕头的公交车还呈现老人、学生专车的特点,而且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客流量偏差非常大。

汕头公交服务志愿队队员邹栋告诉记者,“在我们的日常调研中发现,除了上下学的学生群体,买菜、逛公园的中老年人会选择搭乘公交车外,几乎很难看到有其他群体愿意选择公交车作为他们的出行工具,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候车时间太长,到站时间无法把握。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汕头大部分公交车的候车时间都要30分钟以上。”

谈方法

多措并举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

汕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已决定,“‘十三五’期间要坚持大抓公交,加大公交车运力投放。”

其中先要做的是补足公交车数量少的“短板”。按照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汕头将投放纯电动公交车300辆。至2018年底,汕头市将投放公交车1000辆以上,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

“目前汕头公交车由于配置不足,引发了发车不准点、班次少、乘客候车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汕头市政协委员黄锐辉说,500多万人口的城市,仅有1147辆公交车,这样的车辆数让市民怎么愿意去搭乘公交车?以前的公交车普遍都是手动挡和使用柴油燃料的,对城市的环境污染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现在几乎都换成新能源电动公交车了,既低碳又环保,不存在影响城市环境、市民生产生活的问题了。黄锐辉建议,政府在公交车配置这一块还是要加大财政帮扶力度,投入更多的车辆来提升公交出行的分担率。

近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对于公交的重视力度大有提升,如去年年底就补贴3000多万元用于购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同时长期对老人、小孩、学生进行相应的补贴,实行半票制甚至免费制。但与一些大城市、发达城市相比,汕头的公交事业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发展速度也比较滞后,部分机制、体制的设立与城市发展状况不相协调。

汕头市公交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交总公司属于国有企业,发展公交所需预算都要通过上级分管部门进行财政预算处理,再经过汕头市财政局审批才能获得相应的财政补贴,国家发放的资金补贴审批环节繁琐、进度缓慢、耗费时间长,对此我们也希望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资金扶持公交企业的发展上能有所倾斜,促使我们更好地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

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政府的资金补贴、政策鼓励则显得更有必要。汕头市南辰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我们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购置了一批新能源电动车,政府也加大了一定的资金补贴力度,企业获得了70%的补助,但这笔资金仅能让我们勉强做到收支平衡。作为民营公交企业,我们更希望能得到政府部门多一点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毕竟车辆的购买,车辆运行成本,车辆的保险、保养,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等都需要企业自收自支。”

加大投放公交车数量将衍生“三大难”

一难▶▷公交车遭遇“停车难”

根据改变公交车数量少的要求——至2018年底汕头将完成投放公交车1000辆以上,实现“三年翻一番”。

面对这样的数据,汕头市公交总公司一位负责人却表示了他的担心,“我们公司现有公交车约420辆,公交调度场站却只有18个,其中仅有2个是自有场站,其他的16个要么就是占用城市绿化地、要么就向周边场地负责人租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算,每辆公交车需占用60平方米用地面积,现大约有300多辆公交车无处停放,只能随处停放在路边,而这些停放在路边的公交车还面临着安全和消防问题。”

其他不少公交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出了一样的担忧。调度场站不足直接影响公交车的发车时间,同时也增加驾驶员的压力。第10路公交车司机李楚珠告诉记者,“现在市区很多公交车线路都是单向调度发车,驾驶员出一趟车要跑完一个来回才能回到调度室休息15分钟左右,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涨,交通拥堵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路上堵几分钟,乘客候车的时间就增加几分钟,驾驶员休息的时间也会直接减少几分钟。”

“公交场站数量不足的主要原因跟当地的土地资源紧张和场站规划设计落实不到位有关。”政协委员黄锐辉说,现阶段要一步到位解决汕头尤其是中心城区公交车停车难的问题还存在诸多困难,为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借鉴其他先进城市的经验,如清理、利用高架桥下、公园广场等一批废置空地或将原先已规划为公交场站且被他人占用的闲置土地合理收回,还原为公交场站。

二难▶▷公交车“路权优先”未实现

近年来,随着汕头中心城区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拥堵问题日益加剧。“保障公共交通的路权优先,是比增加投放公交车数量更加直接有效的办法。”黄锐辉说。

汕头公交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邹栋认为,“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出行效率和便利是最主要的指标。通过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方便市民出行,固然需要在车辆数量上做加法,但总体盘活公共交通的存量更为迫切。如果不想办法让公交车跑得快、跑得顺、跑得通,增加再多的公交车辆,也很难转变汕头市民的出行观念。一旦遭遇堵车、候车时间太长,市民更愿意选择舒适的私家车或‘穿梭自如’的轻便摩托车,而不是软硬条件一般的公交车。”

对此,黄锐辉建议,“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将公交优先车道的建设和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通过在部分有条件建设公交优先车道的道路,如金砂东路、中山东路、海滨路等路段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占用公交专用车道的社会车辆进行处罚,以充分保障公交车的优先通行权利,真正使公交成为市民出行优先选择的交通工具。”

三难▶▷公交车司机缺口大

汕头市公交志愿服务队队长谢振锴说:“汕头公交目前还面临‘有车无人开’的困境,现有的司机年龄普遍也比较高。”

南辰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认同这名关注公交的志愿者的观点。以南辰公司为例,该司现在有60台公交车、70名司机——在这些司机中,年龄普遍较高,全公司只有一名40岁以下的司机,其他都是50多岁临近退休的年龄。

南辰公司负责人表示,当前,城市道路拥堵、司机休息时间少、工作时间长等问题都制约着其聘请新司机的计划。

24路公交车司机张师傅则对记者说:“这条线路每天的运营时间是上午5:30到晚上00:00,也是全市公交线路营运时间最长的。我们一天要开8—9班车,来回程算一班车,一般是上午5班车,下午4班车,如果晚高峰时道路太拥堵,在路上的时间太长,则减少至3班车。”

对此,运营24路的公交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说:“司机缺口大,我们不得不调整司机的休息时间,将原先工作2天可以休息1天改为现在工作3天休息1天的制度。”

对此,邹栋认为,“政府部门应该考虑从提高司机的薪酬、降低工作压力、保证司机的身体健康等方面入手,出台相关福利政策和进行一定的资金补贴,吸引更多的新生司机加入。”

■记者体验

公交出行难不难

体验1:40路公交车

16:50分在“芙蓉园”候车,候车时间为30分钟。17:20分搭乘该线路途中共行驶17个站点,用时45分钟,于18:05分下车。平均站点间隔时间约2.5分钟。

行车过程中,宽敞的车厢内乘客很少。开这趟线路的司机告诉记者,学生和少数上班族是这条公交线路的主要乘客。

体验2:42路公交车

记者从8:22分开始在“星海华庭”站候车,在8:22分到8:40分之间有一辆11路、两辆53路车经过,期间不停有“摩的”司机冲记者按喇叭并示意要不要搭乘。

到9:00时,记者候车时间已达40分钟。据观察,同样在等42路公交车的有三名老人。9:15分,记者决定离开放弃乘车,至此记者的候车时间已接近1小时。

体验3:1路公交车

记者从11:30分开始在“华侨大厦”站候车,候车时间17分钟,11:47分搭乘该线路,途中共行驶8个站点,用时13分钟,于12:00下车,平均站点间隔时间约1分多钟。

体验4:11路公交车

记者从11:05在“绿茵庄”站候车,候车时间50分钟。

11:55分搭乘该线路,途中共行驶7个站点,用时35分钟,于12:33分下车。车上一乘客向记者抱怨,“原本想坐公交车去亲戚家做客,哪知道这趟车要等这么久,光侯车和坐车再加上还要走路到站点,至少花了1个半小时,这段路我平常开摩托车20分钟就能到。”


编辑 张伟炜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