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调研东北,重要的地区来三遍!

学习大国微信公众号 记者 艾阳  2016-05-24 21:29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考察调研,首站来到伊春市。从辽宁到吉林,再到黑龙江,三年的时间里,总书记的足迹已经遍布东三省。一步一履总关情!东北,为什么让总书记如此牵挂?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调研。伊春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美誉。总书记十分关心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产业转型发展和职工就业安置情况。……”

这是昨天推出的一条微博。查阅资料,这已经是习近平在担任总书记以来,第三次赴东北实地考察调研。

东北,在总书记心里分量很重

东北在总书记心里重不重?从全国两会他“下团组”的足迹就可看出。

2013年、2015年和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分别参加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代表团的审议。同样是这三年,参加完审议没几个月,习近平的身影就出现在东北大地上。

2013年8月28日至31日,习近平走访辽宁大连、沈阳等地,深入了解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发展情况;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奔赴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春市,深入农村、企业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就振兴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昨天,习近平到黑龙江省考察调研,首站来到伊春市。考察中,习近平与群众聊家常、谈生态、话经济,心系民生。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三次参加审议,三次实地调研,你说重不重要?

东北,为什么让总书记如此牵挂?

提到东北,很多人会想到北大仓,想到广袤的黑土地。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东北地区的工农业发展都曾走在全国前列。这块土地,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然而从2012年开始,东北经济增速一路下滑,“新东北现象”引人关注。2015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GDP增速分别是5.7%、6.5%、3%,在全国省区市中排名倒数,引来一片惊呼:东北到底怎么了?

经济的不景气,引起了人口的外流;人口外流,又加速了经济的下滑。曾经的“老大哥”,如今却成了“老大难”。东北不振兴,协调发展的路子就会受到阻碍,全国发展的大局也会受到影响,东北人民生活会受到波及,总书记当然牵挂不已!

“下团组”时,习近平谈及生态、农业、国企、法治环境、动能转换、改革等内容。他讲了很多话,核心就是如何实现“东北振兴”。

东北,振兴路上有何“良药”?

东北经济不振,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导致其在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以后抗风险能力、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

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的体制和机制性包袱也更重。在这样一个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计划经济最晚的地区,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以适应“新常态”的新要求,已是迫在眉睫。

去阻力、增活力、添动力,关键在于改革创新。习近平曾给东北开出一剂“良药”。他强调,老工业基地支柱产业要通过创新实现优化升级、脱胎换骨,进行深入改革创新,实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

在2015年两会期间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曾强调,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现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补课。”

经济转型的路上,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应当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过去的路子走不通了,新路子要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是必要之举。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还会开出怎样的振兴“良药”,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 陈海燕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