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污染已抵达北美,美国专家:对海洋影响空前

新华社 记者 郭爽、杨骏  2016-05-24 20:31

“福岛核事故对海洋的影响是空前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肯·比塞勒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自2011年起,比塞勒就一直在研究福岛核泄漏对海洋的影响,并在其所在机构内创立了海洋环境辐射中心。

比塞勒说,尽管就人为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总量而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更大的来源,但福岛核事故对海洋的影响更大,因为泄漏的放射性物质80%都进入了海洋。

这是2011年3月11日(上)和2016年2月15日拍摄的日本宫城县名取市的拼版照片。

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大约是福岛的10倍,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事实。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至今还没有完全被控制住,被污染的地下水还在流入海洋,核事故治理面临长期化局面。“福岛后遗症”引发国际社会的担忧。

比塞勒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多个独立的调查团队介入事件的评估。

“目前来说,日本与外界的沟通非常可怜。”比塞勒说,这一点应该改进,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评估污染水平,并了解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多大。

他强调,参与调查的不仅要有政府机构和东京电力公司,“还要包括环境放射化学等领域的独立科研人员”。

比塞勒认为,未来应有国际调查委员会或国际科学家对这一事件的影响展开长期研究。“即使(危害)水平已低于各种安全标准,我们仍可(通过这些研究)了解到放射性物质的流动情况”。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2011年曾在福岛核事故后对半衰期约为30年的放射性铯137的扩散情形进行过计算机模拟演算。结果发现,铯137顺着海流5年后将到达北美,10年后回到亚洲东部,30年后几乎扩散到整个太平洋,长期影响值得关注。

对于目前福岛核泄漏对海洋尤其是太平洋沿岸的具体影响如何,比塞勒不无遗憾地说:“美国联邦机构不支持对日本或美国沿海的(核泄漏)海洋研究,我对此感到失望。这些本应该是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进行的工作!”

比塞勒说,目前他从事的工作是帮助评估福岛核事故和泄漏情况,并帮助公众了解污染源的区别和影响,以及它们是怎样影响公众健康的。他认为,对于海洋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应该建立常规监测项目并组织相关研究。

日本福岛核污染已跨越太平洋抵达北美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至今已有5年,其后遗症并未彻底清除。日本和美国一些专家近日表示,福岛核事故泄漏的放射性污染物已经随着洋流横跨太平洋,对北美西海岸造成影响。但令美国专家感到奇怪的是,美国联邦机构不支持相关的海洋研究。

日本海洋大学副校长、日本海洋学会副会长神田穰太对新华社记者说,铯137是福岛核事故泄漏的最主要放射性物质,泄漏到海洋中的量一般认为在1万万亿贝克勒尔到2万万亿贝克勒尔之间,也有研究者认为高达5万万亿贝克勒尔。

神田穰太在电脑上展示的海洋放射性物质模拟动态图显示,现在太平洋西侧海域的放射性铯水平反而没有东侧的放射性铯水平高。这说明随着洋流运动,放射性铯已经到达美国西海岸。

还有多位专家持同样观点。早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久,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研究员中野政尚就对放射性铯在海洋中的扩散情形进行过计算机模拟,结果认为放射性铯顺着洋流将在5年后到达北美,10年后有些又会回到亚洲东部,30年后几乎扩散到整个太平洋。

日本福岛大学环境放射能研究所教授青山道夫也在2015年说,预计一年内将有约800万亿贝克勒尔的放射性铯到达北美大陆西海岸。

北美科学界已经有了实地调查证据。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去年刊登加拿大贝德福德海洋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的报告说,在北美太平洋一侧沿海检测出了来自福岛核事故的放射性物质。

这种放射性污染可能对海洋鱼类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在这方面日本已有较多调查结果,如青山道夫发现福岛附近海域的鲪鱼体内放射性铯浓度依然很高,还有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等机构发现,在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30公里海域内,一种名为疣荔枝螺的小型海螺已完全不见踪影。

但是美国官方对来自日本的核污染已抵达家门口的态度却有点奇怪。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专家肯·比塞勒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联邦机构不支持在日本或美国沿海进行相关研究,“我对此感到失望”。

他说,应该有国际调查委员会或国际科学家对福岛核泄漏事件的影响展开长期研究,还应该建立常规项目以监测海洋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帮助公众了解污染源的种类,以及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编辑 陈海燕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