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正在转战东南亚:南海已悄然沦为世界海盗新乐土

南方+ 记者 于冬  2016-05-22 11:40

“马六甲海峡附近,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个三角地带,是海盗最多发的地方。这些海域狭窄,而且靠近国际航道,便于海盗隐藏、作案和逃逸。”

当代海盗分为三类,“兼职海盗”、“海盗匪帮”和“海盗辛迪加”。

2016年5月11日,印尼警方在印尼泗水抓获10名海盗,这10名海盗涉嫌在南加里曼丹TanjungPutting水域劫持悬挂有新加坡旗帜的货船。这艘货轮载有200千升石油,自新加坡出发前往印尼杜迈港。(东方IC/图)

2016年4月26日深夜,明晃晃的灯光照在大海上。驶过马六甲海峡后,26岁的安全员杨淑奎独自坐在侧甲板上喝着啤酒,多数船员已经进入梦乡。

“砰”的一声传来,一只带绳子的大“铁矛”牢牢地挂在船舷上。“海盗!”杨淑奎取出钥匙串上的水果刀,割断粗麻绳索,匆匆跑到甲板值班室按响了警报。

劫船佳机已然丧失,海盗只好乘船离去。“报警?公海上,找哪国的警察?”杨淑奎解释,对于这起劫持未遂事件既不会报警,更不会向国际海事局通报。

这只是冰山一角,国际海事局海盗报告中心驻东南亚地区的负责人诺埃尔·乔翁估计,至少有超过50%的海盗袭击案没有报告。

世界海盗的新乐土

国际海事局的报告显示,索马里海盗沉寂数年之后,全球范围的海盗事件却在剧增——当前,至少六成海盗劫持案发生在东南亚海域,几乎每两周就会有一艘油轮遭劫。

南海已悄然沦为世界海盗的新乐土。

“有些船主不愿意报告遭袭击,他们担心,一次调查将使船只耽误很长时间,从而增加额外开销;更多的是,他们不想被看作不可靠的运输船,或担心保险费被提高。”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分析,“事发地区的政府和执法部门也经常不愿意透露在他们国家发生的海盗袭击次数,为的是维护其国家作为一个贸易与航运安全区的声誉。”

杨淑奎说,油轮“Hai Soon 12”号就没有他们那么幸运。2016年5月7日20时45分,这艘在南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注册的油轮,航行至印尼苏门答腊以东南的勿里洞岛(Pulau Belitung)附近时被劫持。当时,9名持枪的海盗趁着夜色登上艉楼的甲板,将21名船员制服并锁在船舱食堂里——这些倒霉的船员还偷听到海盗的谈话,他们当天晚上就要卖掉船上所运载的4000吨燃油。

失联12小时后,“Hai Soon 12”油轮所属的船务公司上报亚洲反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区域合作协定组织(ReCAAP)。随后,得到通报的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资讯汇合中心与印尼当局联手,锁定了油轮的位置。次日14时30分左右,印尼海军派出两艘舰艇成功拦截被劫的油轮,21名船员悉数获救。

当前,即便国际油价低迷不振,油轮仍是海盗的首要洗劫目标,特别是运载燃油的小型液货船更易下手。洗劫油轮的管用程序是,一群海盗携带枪支、刀或弯刀在登上油轮后,首先破坏船上的通讯设备,再通过船对船的方式,将燃油抽送到另一艘船上。通常,海盗不会轻易伤害船员,直到把燃油全抽走后扬长而去。

这与索马里海盗的作案手法大同小异。不过,与索马里海盗专挑“大鱼”作案不同,饥不择食的南海海盗也不会放过小渔船。2006年4月27日下午6时左右,“琼海3012号”在南沙群岛传统渔场正常作业时,遭到一艘外国武装船袭击,这艘木制渔船上的导航、通讯设备、生产工具等被洗劫一空,4名渔民当场被打死,3名渔民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

海洋管理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仅2000年至2006年5月,琼海地区渔船在南海诸岛作业时共遭遇88起抢劫事件,有144艘渔船、400多名渔民遭袭击,其中5人被杀、4人受伤。近年来,随着海警、渔政等部门护航巡航力度的加大,中国传统渔场范围内受到海盗袭击的案件有所下降,而海盗主要转战东南亚国家沿岸。

“马六甲海峡附近,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个三角地带,是海盗最多发的地方。”多年前,海军专家尹卓少将就倡导派出海军力量拿捕海盗。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通报,印尼的芒卡、阿南巴斯、纳土纳群岛一带,是南海海盗传统的作案海域,大量商船途经这里穿越繁忙的马六甲海峡。

两年来,新加坡等国明显加强了在马六甲海峡的巡逻,这些海盗开始转战“破碎地带”——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它们地处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印尼“三不管”地带,不适合在马六甲海峡通航的大型油轮,大多经这两片海域,穿过望加锡海峡,进入爪哇海,再通过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当前,超过三分之一的海盗案件发生在印尼沿海水域。

“地理条件复杂,岛屿众多,陆地间距最窄的巽他海峡只有12海里宽,海域狭窄,而且靠近国际航道,便于海盗隐藏、作案和逃逸。”青岛一家远洋运输公司的安全技术专家分析,2015年春天以来,海盗又转战孟加拉国的吉大港,不过绝大多数属于低水平的“小偷小摸”。

日渐凶残

“瘦了吧唧,小矮个子。”2013年11月,杨淑奎第一次远航就在孟加拉湾遭遇过海盗。他记得,货船在近海停泊时,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光着脚板,乘一只弯月形的小舢板驶来,售卖纪念品和新鲜水果的同时,众目睽睽之下还顺走了后甲板上的应急手电筒。

船员们也抱着“破财消灾”的念头,不愿与当地人起任何冲突。“他是海盗团伙派来的侦察员。”经验丰富的船长却判断,“他穿着长裤(当地渔民习惯穿短裤),皮肤不像普通渔民那般黝黑,眼睛贼溜溜地到处张望。”

船长下令立即起航。这时,6艘伪装成渔船的海盗船很快驶来。杨淑奎同二十多名船员躲在船帮下严阵以待,四部高压水枪也已准备“开火”,由啤酒瓶和汽油自制的燃烧弹只需用打火机引燃,就能投掷出去。

尾随两三海里后,这群海盗决定放弃袭击。以往,大约八成东南亚海盗是低水平的抢劫,他们手持弯刀、长矛和手枪,登船后抢劫财物就逃之夭夭。近年来,依靠洗劫商船、油轮暴富的海盗,购买了快艇、各种高新武器,甚至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用来截获无线电信息,识别并确定在海洋上往来的有价值的猎获对象。“小毛贼”完成装备升级后,把作案时间从午夜至清晨5时扩展到全天候,甚至使用火箭推进式榴弹和AK-47等枪械,逼停航行中的船舶。

早在1999年9月,一艘中国油轮途经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靠近亚齐海域时遭遇海盗,四五十人规模的武装人员手持冲锋枪,残忍杀害了船长、大副和几名敢于反抗的船员,其他船员则被锁在船舱底层。数小时后,印度尼西亚的一艘军舰发现海盗,双方短暂交火后,海盗弃船而逃,而军舰也主动放弃了追击——交火时海盗船上居然发射出一枚火箭弹,险些击中这艘军舰。

“倘若不遇到激烈的反抗,这些海盗只图财不要(船员的)命。”杨淑奎说,“这是海盗的规矩,如果他们伤人命,下次抢劫很可能遭遇到玩命的抵抗。”

国际海事局的报告显示,南海海盗的目标不再满足于船上的货物,还包括船舶和船员本身——遭劫船舶会被转手卖掉,船员则会沦为人质。近年来被当作人质的船员人数剧增,增幅同样来自东南亚海域。其中,马六甲海域有15人、印度尼西亚海域有28名船员被海盗挟持当做人质,占全球被劫持人质总数的61.4%。

海盗日渐凶残,血案不断。2014年7月25日22时40分左右,一艘名为“Ji Xiang”的油轮遭7名武装海盗袭击,一名印尼籍水手颈部中弹死亡;同年12月7日凌晨,越南“VP ASPHALT 2号”船在距新加坡海岸60海里处遭劫持,一名陈姓船员头部中弹身亡;2015年2月13日,泰国一艘油轮在马来西亚海域遭海盗劫持,海盗在成功抢劫两千多吨燃油后,还在船上投放了一枚自制的炸弹。

狡猾的南海海盗的袭击方式更为多样。有些海盗不仅化装成渔民,还可能身着沿岸国家警察或军人的制服,以检查船舶为名进行抢劫,海盗甚至会预先安排卧底,打入目标船只。2014年4月22日凌晨,一艘新加坡油轮在马六甲海峡遭海盗袭击,三名船员包括船长失踪。马来西亚警方怀疑,这三人可能是海盗的同伙,因为海盗上船后用约10个小时来抽走船上300万公升的柴油,其他十余名船员却一无所知。

更为让警方起疑心的是,上述三人的护照也被取走,可能是为避免留下任何可追踪的线索。毕竟,南海中散落的数百座小岛,尤其是南部和西部水域存在大量无人岛礁,极利于海盗藏匿。

当前,至少六成海盗劫持案发生在东南亚海域,几乎每两周就会有一艘油轮遭劫。而大多数海盗劫持事件并没有对外界公布。(东方IC/图)

向“海盗辛迪加”转型

芒卡是印尼一处偏僻的岛屿,居民世代以打鱼、种植橡胶树为生,过着贫穷但安逸的生活。大约在2010年,陌生人多了起来,酒吧、赌场开始兴盛,“这些‘陌生人’其实就是海盗,可能是南苏门答腊省的印尼人,也有可能是外族人。我们都不敢跟他们接触。”新华社援引岛上居民阿布杜拉·胡它皮亚的话说。

“这一海域整体周边国家贫困、社会动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善。也使得部分人员因为种种因素成为海盗;一些执法人员也参与海盗活动,与沿岸国家法治建设、控制力度和社会环境相关。”现代国际关系学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分析,当前各国海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索马里海盗上。

被外界忽略的是,南海周边的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越南和柬埔寨海域,几乎都是海盗活动的高危地带。在不断的海上洗劫过程中,海盗自身也完成了组织结构的变革。

“洋盗现在有三种:有聚集在岛屿中者,闻南日之贼,至船近百号……一种多系沿海贫民,朝出暮归,或假作渔船,或假做商船,遇有货船则劫之……一种系番贼,此二三年,皆于秋风起时便来,闻系安南番,亦有汉匪入其中。”早在嘉庆元年(1796年)的一份奏折中,京畿道监察御史宋澍就对南海海盗活动有清晰的描述,而当代海洋问题专家许可将海盗分为三类,“兼职海盗”“海盗匪帮”和“海盗辛迪加”。

“兼职海盗”大多是贫穷的渔民,他们三五成群流窜作案,采用小艇乘夜潜入的方式,主要偷窃或抢劫现金、电子设备等。当然,这些初级海盗轻易不诉诸暴力,属于海上的“小偷小摸”,目标以洗劫小型货船或渔船为主。

2007年4月25日22时许,“琼海08099号”从南海返航途中,主机螺旋桨主轴断裂而失去动力,渔船漂流至苏拉威西海。当晚23时左右,三艘菲律宾海域较为常见的“蜻蜓式”渔船驶来,每艘船上有三四人,他们以讨要食物为由强行登船,抢走大米、方便面、矿泉水、香烟等物品后离开。

“当时大家都不敢反抗。他们朝天开了两枪,其中一个还用手做了割喉的动作,警告我们放老实点。”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援引受害渔民许德民的话说,一个半小时后,这群渔民模样的“兼职海盗”手持步枪、弓箭折返,恐吓要带走渔船。

组织化程度更高的“海盗匪帮”则凶残许多,他们配有小型快艇、砍刀、枪支,化装成渔民或执法者不断袭击大型商船、油轮,甚至绑架、杀害船员,其行事风格与装备配备水平几乎与索马里海盗无异,是当前南海航行安全的最大威胁。

“他们有能力绑架一个大的万吨轮,把人员全部杀掉。把大船绑架以后,一个星期之内就能够全部消化掉,消化掉货物,船只改装喷漆,全部改头换面,变成一艘合法船舶,再进入运营,行为非常恶劣。”海军少将尹卓认为,南海海盗已经与跨国犯罪、毒品走私、恐怖主义纠缠在一起。

种种迹象表明,南海海盗早已向更高一级的“辛迪加”转化。2000年12月,日本商船“阿隆德拉——彩虹号”遭劫持。短短数天内,一部分铝材被运到菲律宾马尼拉,而多数货物被海盗运到泰国换成武器。

恐怖主义与海盗组织依然勾结在一起。2016年4月,台湾一艘运煤船被海盗抢劫,10名船员已被转交“阿布沙耶夫”,并索要5000万菲比索(约合700万人民币)的赎金。阿布沙耶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卡伊达组织资助成立,其长期盘踞在菲律宾南部从事分离主义运动,并因制造一系列恐怖袭击及绑架勒索案件而臭名昭著。

“我们不希望一个新的索马里出现。”2016年4月21日,印尼政治、法律和安全统筹部长卢胡特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呼吁,各方不要支付赎金,“这会助长绑架业的崛起”。

犹如经济学中的垄断组织形式“辛迪加”,借助庞大的地下网,这类海盗将摸底、抢劫、销赃变成“一条龙”产业,其装备也不再局限于枪支弹药,还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雷达定位,用圆盘卫星天线和互联网组建通讯网络;并在各大港口设置有眼线,在相关国家还有军政人物撑腰。

海盗肆虐的背后,不仅是繁荣的商业,还有东南亚地区错综复杂的政治社会形势。英国《经济学家》稍早前的报道说,仅印尼就有4家“国际海盗辛迪加”。

【来源】南方周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陈峥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