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古村落:百年古村美 客家风情浓

南方日报 记者 邓文燕  2016-05-19 15:07

双桂楼。

有这样一种村庄,“旧”得很真实,“残”得很可爱,旧垣残瓦之间,承载着乡愁,述说着光阴的故事。这种村子,人们称其为古村。在英州大地,也散落着不少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它们别具客家风情,它们古老神秘,满含故事,等待你去探索。

近年来,英德市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古村落作为珍贵的旅游资源之一,其保护与开发也随之被提上政府工作议程。今年2月,有政协委员在政协第十一届英德市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随着全民旅游的兴起和乡村旅游的兴旺,英德应对全市古村落进行保护挖掘和充分利用,将古村落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发展。两个月后,英德全面启动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并将评选出50条历史文化名村。

为此,本报今起开设“寻找古村美”栏目,带领广大读者走进英德各镇古村,体验别样的传统文化,再现不同时代的历史故事,重新找回那些遗失的美好。

江古山村:围楼之村

素闻横石水镇的江古山村有“围楼之村”的美誉,2010年7月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大迁徙》摄制组也曾到当地的“九牧楼”拍摄取景。作为一名历史文化的爱好者,笔者早就“蠢蠢欲动”,想一览这些古围楼的风采。日前,终于找到机会前去,于是早早从英德市区驱车出发了。

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抵达江古山村。江古山村位于横石水镇的西北部,离镇墟约4公里。立夏已过,道路两旁的稻田是一片绿油油,有不少农民正在地里耕作。

据同行的横石水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该村历来民风淳朴,村民以种植水稻和蔬菜为生,村民间团结友爱。

古围楼群建于清朝时期

沿着村道往前走,远远就能看见一栋栋“庞然大物”,它们与村庄的其他房子有着明显区别。笔者细数一下,此处共有近10座古围楼,其建筑雄浑朴实、精致高雅,体现出浓厚的客家民俗风情。在这些围楼中,又以双桂楼、九牧楼、九龙楼、丛桂楼、新生楼保存比较完整,堪称是江古山村围楼的代表。

穿行于这些兼具居住和防御的围楼之中,总不免惊叹民间智慧的伟大和浪漫,那些精巧的院落设计、建筑布局,那些门廊上的精美雕刻,让住在水泥格子里的现代人,不免生出自惭形秽之感。

“这些古围楼至少建了150年以上了,是我们的老祖宗所建。”江古山村村民林汉雄表示,通过族谱查实,双桂楼、九牧楼、九龙楼为林启昌、林启玉、林启顺三兄弟所建;丛桂楼、新生楼为建双桂楼的大哥林启昌的后裔所建。在清朝道光年间,林启昌、林启玉、林启顺三兄弟为了防御外来盗贼,各自用了3年多先后建起了四点金格局、四角起碉楼形式的围楼。

围楼有上百个房间

走进这些围楼,笔者发现,它们各自格局大同小异,都是以大石、沙、石灰加黄豆浆砌四周楼墙,建起四个碉楼,石门铁杠横顶、四面枪眼、互相照应;俯视四周,令贼胆寒;饮用水井,一应俱全。双桂楼、九龙楼长均为74米、宽68米、高15米,面积约为5032平方米。九牧楼稍小,长宽均为60米、高15米,面积3600平方米。三栋围楼均设有上中下议事厅,天井两个,上小下大。双桂楼、九龙楼内建房104间,且还设一些牛栏、猪栏、厕所。九牧楼内建房屋99间。

关于九龙楼的建造,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村民林启顺当时抽大烟上瘾,眼看家业就要毁于此。有一次,他到大哥林启昌建双桂楼的工地看,被大哥林启昌数落:“抽烟鬼,看什么看,你又没本事做!”林启顺面对大哥的数落,顿觉颜面尽扫。回家后下决心戒烟,并用三年兴建起了自己的围楼,取名九龙楼。同时,他在建造九龙楼时,增加了一些浮雕,楼墙内侧加装了双Y铁枝防盗,碉楼还加设了锅耳式,更加气派。

革命志士林名勋诞生于九龙楼

九龙楼还是江古山革命斗争的发源地,英德名人林名勋就诞生在此楼。解放战争时期,林名勋家所在的碉楼(九龙楼)曾被反动军队围攻并放火焚烧,因碉楼内存放有游击支队的枪支弹药,当时的游击支队纷纷要求派兵反攻,但林名勋经过反复思考,毅然放弃了行动。林名勋说,贸然行动恐会招惹更多的反动军队前来报复江古山村,到时整个江古山村人民的生命将受到更大的威胁,因此他忍痛保住了整个江古山村。

笔者通过走访得知,鉴于江古山村大多数围楼已经破旧,失去了居住使用的功能,许多人已经从围楼里搬了出去。为更好保护这些古围楼,深挖其历史文化内涵,横石水镇政府正计划将其进行旅游开发,在保护原有建筑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适当进行维修维护,打造成文化旅游胜地。

■相关

除了古围楼,笔者当天还在横石水镇寻访到两大“宝藏”,分别为一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拱桥和具有传奇故事的古庙,非常值得一看!

联雄华屋高拱桥

横石水高拱桥有着300多年历史,位于联雄村华屋背后,东西走向,原是大镇至翁城来往客人的必经之桥。它长22.5米、宽3.3米、高6米,拱跨度11米,弧形全石料迫拱,天面台阶28级,桥肚用176块方石砖迫拱,结构朴实,造工精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座桥至少有300年历史,在以前还没有车辆的年代,主要是人和马走的交通要道,通往韶关瓮城,非常热闹。”该村一位华姓老人家告诉笔者,虽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高拱桥仍保存良好,“听说以前的人从桥上掉到河里,均没有受伤出事的。所以现在很多人特意到此走一走这条桥,以祈求平安健康。”

在当地老者的带领下,笔者放慢脚步走了一趟古桥,拾级而上再逐步而下,真是别有一番韵味,脚下的石路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以及村民脚步的洗礼,已经变得格外圆滑甚至发着亮光,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那古老的故事。桥面两旁长满绿草,更为这座古桥增添一股神秘古老的色彩。

另据当地人介绍,更精美的是桥面有一块用小砾石子砌成的八卦图案,于1995年12月被列入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华屋高拱桥也成了联雄公园的一处名胜,点缀在弯婉九曲的中空(地名)畔,宛如一轮弯月。

石羊庙

石羊庙。

在横石水镇江古山岭头村流域的中空电站门口,还坐落着一座占地200多方、庙堂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的古庙——石羊庙。

石羊庙的来历在当地流传得颇具神话色彩。据说,明朝朱洪武年间,强盗掠村,横石水镇岭头黄姓村民惨遭杀戮,全村只剩一妇人带着襁褓中的儿子逃到石羊寨(当地一座山的名字)的一个山洞里躲藏。黄昏时,妇人想回家拿点粮食,却在途中被强盗杀害。山洞里孩子的哭闹声引来了一只石羊,善良的石羊似是通人性般用自已的羊奶将此孩养育成人,并且繁衍后代。后人为了感谢和纪念这只挽救本族的“神羊”,便在石羊寨山脚处兴建了“石羊庙”,以求这只“神羊”永世护祐村民。

此后,在“神羊”的庇护下,当地百姓一直过着平安祥和的日子。如今的石羊庙,成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一处名胜,每到节日,便有许多的信男信女来此祀福平安。

 

编辑 刘晓维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