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首批6户家庭农场授牌 将获融资等扶持

南方日报 记者 吴志远  2016-05-19 07:36

养殖户叶佳回到位于斗门区鹤洲北的水产养殖基地,检查虾苗生长情况。王荣 摄

昨日,长丰水产种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佳早早回到位于斗门区鹤洲北的水产养殖基地,检查上百亩鱼塘的增氧、投料设备,他的养殖基地在上周获批珠海市首批家庭农场,未来有望获得人才培养、融资等扶持,增添发展新动力。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其发展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斗门是珠海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包括长丰水产在内的6户家庭农场在日前举行的斗门农村工作会议上获得首批认定,他们将获得一系列扶持。今后,斗门和珠海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

有专家指出,珠海家庭农场的发展已实现了起步,下一步应该在扶持政策和发展方向上给农场主更明晰的指引,其中,推动土地确权和农地流转将成为家庭农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A.怎么认定 八成以上收入须来自农业

“家庭农场是指本市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家庭农场的农业纯收入需占总收益的80%以上。”斗门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传统意义上的理解不同,家庭农场对经营的主体、规模都有明确的规定。

从经营者的要求上看,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是本市农村居民(含农村社区居民)或长期在珠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家庭农场经营者须接受过相应的农业技能培训,其中有1人获得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或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职称认定或是大中专院校(含职校)毕业生。

以长丰家庭农场为例,长丰水产种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佳介绍,公司共有8人,其中家庭成员占公司运作人员总量的90%,家庭成员中有养殖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1名。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农场对农场经营规模有明确的标准:从事蔬菜生产为主的,土地租期5年以上,经营面积15亩以上,或年收入10万元以上;从事畜禽养殖为主的,肉畜年出栏300头以上,肉牛、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肉禽年出栏5000羽以上,蛋禽年存栏1000只以上;从事水产养殖为主的,鱼塘租期5年以上,经营鱼塘面积50亩以上。

根据珠海市《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300家以上,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100家以上。记者了解到,斗门区内已有68户村民申请了“家庭农场”的认定资格,其中首批6户已获得“家庭农场”授牌认定。

据悉,若被认定为家庭农场,政府将在注册登记、土地承包、专业化服务、金融保险、财政等方面进行扶持。

B.如何扶持 示范农场最高可获5万元奖励

作为珠江西岸知名的农业大县,斗门的农业生产模式依然偏于分散低下,在斗门31万多亩的农用地上,有数以万计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零星分布。数据统计,2015年,斗门区农业总产值66.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804元。

“这些家庭经营的主体大多在45岁-65岁,缺乏外出谋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实现转移就业。”斗门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有利于农民增收。

今年的斗门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现代特色农业竞争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传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具有斗门特色的以现代家庭农场为经营主体,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适度向农村种养能手集中,提升传统家庭农业的短板。

在珠海《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斗门率先推出《斗门区示范性家庭农场评选和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示范性家庭农场应当具备主体职业化、规模适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以及经营市场化,对被评为区、市、省、国家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斗门区将分别给予每家一次性奖励1万、2万、3万、5万元。据悉,斗门将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对区内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评选认定。

C.发展方向 让有条件农户转变为农业大户

家庭农场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力量。斗门的家庭农场发展已经起步,但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笔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农场主对家庭农场发展理念尚不清晰,希望在家庭农场的经营和生产上得到更清晰的指引,“只知道农场符合这样的概念,但实际经营的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对此,有专家指出,珠海家庭农场发展处于起步期,应在扶持政策和发展方向上给农场主更明晰的指引。

“与其他地区不同,珠海地处珠三角地区,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加之租金、人力成本上涨,农业发展更趋向于走适度规模经营的高产值、精细化路线,或更有利于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家庭农场要强调适度规模化经营,土地集约流转就是绕不开的话题。

“培育家庭农场就要尝试在现有农户之间鼓励土地流转,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户逐步转变为农业大户,成为专业化的农业经营者。”党国英表示,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地方政府就要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央目前推进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政策、土地确权政策,都有利于土地流转,有利于家庭农场发育,地方需要促进土地产权明晰化,逐步让家庭农场更多地耕种自己的土地,舍得给土地投入,提高农场经济效率。”

此外,在农业产业链方面,党国英还建议,政府要引导提升农业专业分工水平,加大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家庭农场发育会对土地整理、经营管理和技术吸纳提出新的挑战。同时,家庭农场兴起以后,会真正产生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条件,除了资金扶持,政府更要在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领域为农民提供帮助。”

短评

制度创新是珠海农村发展的重要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但在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加快推进的形势下,原有的体制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农村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机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亟待破解。

要想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最重要的还是要促进产业发展。在近几年的探索中,斗门从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三资”管理、集体土地和资产确权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努力为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制度体系,从而在制度上释放产业发展新动力。

进一步破除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增强农村经济内生发展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斗门的农村要素资源也得到进一步的盘活,激发了产权主体的创造性和活力,也加快了农业的发展。

当然,斗门乃至珠海的农村发展和综合改革的推进仍有不少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比如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是关系到珠海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内置金融等方面工作也还要进一步稳步探索推进;相信在系统化、综合化、协调化的部署下,珠海农村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会进一步增长。

■纵深

珠海农村综合改革 如何助农民增收?

加快家庭农场的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手段之一。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

事实上,随着近年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斗门农民的收入也在增加。笔者从斗门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66.66亿元,比2014年增加2.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04元,比2014年增加1176元。

那么斗门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有哪些?笔者日前走访基层村居了解到,股份制改革、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

股份改革

“反面典型”变身年收入近千万富裕村

在珠三角地区,农家女出嫁后能否获得土地分红的问题,一直广受关注。斗门区井岸镇尖峰村有社员550人,几年前,由于出嫁女利益分配问题,引发多年、多次上访,尖峰村成了一个“反面典型”村,农民增收也受到影响。如何妥善处理、解决好出嫁女利益分配,一直困扰着村、镇两级。

股份合作制改革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尝试。2013年,斗门出台《斗门区农村集体经济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尖峰村成为集体经济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村之一。

在最受关注的外嫁女问题上,当时绝大部分社员对外嫁女、外出工作人员在股改中享受权益均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股份制改革涉及到家家户户的利益,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和平衡各方利益,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矛盾,给尖峰村的稳定和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尖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跃龙表示。

为此,尖峰村股改实施方案决定打“折中牌”,其中明确:配股到人并股权固化,户口没有变动的外嫁女享受50%,可以继承;户口回迁的外嫁女及户口在本村的外出工作人员享受30%,死亡或户口迁出取消享受;户口不在本村的外嫁女、外出工作人员只能享受农龄补贴,死亡后取消。

经过大量走访工作,2014年12月25日,尖峰村联社以134户同意、10户反对、2户弃权,高达91.78%的赞成率通过《尖峰村股份制章程》。股改实施一年多来,这个往日“反面典型”恢复了平静,村党支部及村委会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都得到发展。

数据显示,2014年股改前,尖峰村经济联社总收入500万,今年尖峰村预计股份联合社总收入约900万,股民每人每月的分红可达1000元,退休老人每月1450元。

农民“抱团”

小苗木打开大市场

农民收入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农业合作社的运作。斗门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将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创建行动,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合作示范社。

长期以来,斗门乃至全国农业发展都存在“以小博大”的矛盾:在市场的议价中,农民个体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承担了巨大的市场风险却难以获得增值利润。而作为促进农民个体生产与市场对接的经营组织,组成农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石龙村是苗木种植大村,合作社通过苗木销售平台统一经营和销售苗木,目前服务的农户达150多户,其中加入合作社苗木存储社员有30多户。”石龙村连心园林花卉专业合作社社长周坚盛告诉记者,过去散户种植,因为信息不对称,重种植不重视市场,造成销售不畅,价格波动,增产不增收。

为解决苗木的销售受制于人、“原苗”苗木价值低等问题,合作社从村里租赁了55亩土地作为苗木存储基地,以高出市场价格的高价从村民手中采购苗木。在基地里,“原苗”由专人管理打理,培植为高值的“商品苗”,再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和销售。斗门莲洲镇石龙村支部书记李悦强认为,这种做法既避免了农户之间的相互杀价,又有利于社员、农户可持续扩大在生产,增加了社员、农户的财产性收入。

据悉,连心苗木基地现已收购存储苗木3300多棵,截至去年12月底已销售233棵苗木,总价值105780元,纯利润5万元。“如储存的苗木全卖掉,预计纯利润达100万以上。”

像连心这样快速发展的专业合作社,在斗门为数不少。近三年来,斗门专业合作社增加了106家,达到169家,其中区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斗门区农业局局长李炳秋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合作社在市场的地位,目前,斗门正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快更好发展。

特色产业

乡村旅游收入连年增长

除了传统的发展手段,近几年,斗门还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促进农业多业态发展,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新兴产业,以此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说起斗门乡村旅游,不得不提耕管村。莲洲镇耕管村是个传统的农业小村,2014年初,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村两委利用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免费提供的油菜花种子,投入3万元精心种植60亩油菜花,一下子吸引了超过20万人次游客光临,拉动60万元旅游收入。

正是这60亩油菜花,让耕管村“火”了起来,也让斗门清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2014年5月,斗门趁热打铁,策划了“首届斗门乡村旅游节”,推出了四大系列18项活动,让斗门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不仅初步形成了斗门的旅游品牌,同时推动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嫁接,斗门的生态农业开启了向特色旅游业转型的步伐。”斗门区旅游局局长张红梅说。

2015年,斗门进一步将“乡村旅游节”扩展为“乡村旅游年”,推出六大系列42项活动,数据显示,2015年全区实现接待游客5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37亿元,其中,接待过夜游客122.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11.8%和8.8%。十余条村居、近万个农民尝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甜头。

另一方面,斗门同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提升斗门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珠海十亿人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斗门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生产和经营模式,变第一产业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农家乐、网络等平台尝试转型,有效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益。

“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张红梅说,为充分发动村民组织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吸引有为青年返乡创业,斗门目前已出台《斗门区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村民合作组织和返乡创客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活动给予一定的奖励,让旅游产业发展真正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做贡献。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志远

编辑 胡净栋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