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法院首发司法改革白皮书,7月下旬完成第一批员额制改革

南方+ 记者 刘冠南  2016-05-17 22:16

17日,广州法院发布首份“司法改革白皮书”。罗伟雄 摄

17日上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发布了《广州法院的司法改革(1949-2016)》白皮书。这是广州地区首份司法改革题材的白皮书。

“广州法院力争7月下旬完成第一批员额制改革。”该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院长舒扬在发布会上介绍,依法治国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战略和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才能将其付诸实现。

发布会透露,5月28日,全省将统一进行法官员额制考核的笔试。当前,在法官员额制即将落地的关键历史时刻,广州法院发布横跨67年的司法改革白皮书,既是对多年改革背景下大胆创新司法工作的总结,更是为司法改革目标最终实现吹响了有力号角。

司法改革:多举措防止“冤假错案”

《广州法院的司法改革(1949-2016)》白皮书,全文共3.4万字,正文分为改革基本进程、优化机构设置、创新审判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推进司法公开、提高司法能力和深化改革规划等九个部分。

白皮书指出,司法改革抓住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薄弱环节,突出人权保障,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为防止冤假错案提供了制度保障。广州法院在这方面有多项改革措施,受到法院系统的高度重视及推广。

广州两级法院较早成立了审判监督庭,加强审判监督工作,坚持定期通报案件质量,追究违法审判责任,纠正错误的裁判,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州市两级法院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有关文件指示,纠正冤假错案4316宗、4671人。

近年来,广州法院强化了人权司法保障机制。根据2013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广州中院在全省率先实施庭前会议、证人出庭、强制医疗等制度。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刑事案件审限内结案,实现“零超期羁押”。

广州法院强调保障并强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在全国率先推进律师进法院免安检等充分保障辩护律师执业权利的工作

司法公开:审判文书上网

白皮书指出, “阳光司法”是司法工作的内在要求,对于落实司法为民、促进公正司法关系重大。知情是监督的前提,公开透明已经成为司法共识。

广州中院在全国率先将裁判文书上网公布。2014年,制订《关于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实施办法》,明确“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规定文书不上网的需严格报经审批同意。2015年,全市法院向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传生效裁判文书83018份,其中广州中院39940份,上传数量居全国第3位。至2016年4月,广州审判网累计公布裁判文书24.2万份。

力争7月下旬完成第一批员额制改革

广州中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院长舒扬在发布会上透露,5月28日,全省法院将统一进行法官进入员额的笔试考试。此次报名参加入额考试的基本条件是从事审判或其他法律工作满6年,这也意味着广州将有300多名已经有一定资格的审判人员今年无法入额。今后,中级法院以上的法官将主要从下级法院选拔,以及从律师、法律学者等社会精英中选任,法官队伍将逐步迈向精英化之路。

目前,本轮司法改革在全国都已进入最后的落地阶段,广州的目标是力争在笔试、面试之后,于7月底前,全面完成第一轮法官员额制改革的任务。

“当然,法官的精英化之路远非减少法官员额那么简单。”舒扬介绍,审判是一门专业性要求很强的科学,不仅要求裁判者熟知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层出不穷的司法解释,还应当具备强烈的法治意识、丰富的社会阅历、宽广的知识面,以及扎实的法学理论和文学功底。

南方日报记者 刘冠南

通讯员 马伟锋

【校对】叶剑华

编辑 曾妮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