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慧芳 2016-05-17 11:34
近日,朋友圈里的一个关于胆固醇的帖子被疯狂转发:“最新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取消了胆固醇每日300mg的摄入限制,含冤多年的胆固醇终于‘洗白’了!”类似的帖子宣称,“关于胆固醇的说法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医学欺骗”、“无需改变胆固醇摄入量,胆固醇摄入既不会导致也不会预防心脏病发生”……
5月13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问世,同样未提有关胆固醇的摄入限制,并建议吃鸡蛋不用扔掉蛋黄。那么,今后吃肉、吃蛋真的不用考虑胆固醇超标的问题了吗?
胆固醇不是“坏东西”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体检查出血中胆固醇过高,医生会警告有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风险,多年来很多人把胆固醇等同于对人体有害的“坏东西”。其实,胆固醇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含量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黄瑜芳介绍,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参与形成细胞膜和神经纤维的组成;内分泌腺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在人体内形成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变成维生素D3;形成胆酸盐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有助于血管壁的修复和保持完整,若血清胆固醇含量偏低,血管壁会变得脆弱,增加出血风险;有研究显示,胆固醇水平过低可能影响人的心理健康,造成性格改变,也可能使发生某些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增加。
也就是说,如果单纯把胆固醇定罪为“坏东西”,确实是冤枉它了。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营养系博士生导师朱惠莲教授向记者表示,我们的身体也能够合成自己所需要的胆固醇,比如脂肪酸、氨基酸、糖类,就可以被身体利用作为合成胆固醇的原料,胆固醇吃多了的时候,身体的合成就会减少。当你吃很多高能量的物质,身体合成的胆固醇就会增多,这个量可能比我们自己吃进去的胆固醇还要多,所以我们不是关注胆固醇的摄入量,而是关注整个食物带来的热量、脂肪。
取消摄入限制并非因胆固醇无害
最新发布的《美国膳食指南》中取消了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每日不超过300毫克的限制,引起广泛关注。
黄瑜芳副主任医师介绍,实际上,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就已不再为胆固醇摄入制定上限。虽然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一直被认为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之一,但大量的研究表明胆固醇的摄入与心脑血管疾病并没有必然联系。
“这项改动并非说明胆固醇完全无害,只是认为其危害性不足以对之加以限制,但胆固醇仍然是心血管健康的潜在威胁之一。”
果壳网一篇分析文章指出,血液中的胆固醇有不同的形式,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最常被提起的健康风险指标,它也常被叫做“坏胆固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不少研究发现,这个LDL-C的水平与动脉硬化、堵塞心脑血管的风险直接相关。
另一方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被称为“好胆固醇”,被认为标志着较低的健康风险。用于降低“坏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正是以这个原理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不过,近年来也有研究认为血脂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没这么简单。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在家族性高胆固醇患者中联合用药来“强化降脂”,动脉硬化指标却没有进一步改善,提示这方面的关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高胆固醇食物还是不能放开吃
黄瑜芳介绍,通常血液中的胆固醇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内源性胆固醇是人体肝脏和外周组织合成的,大约占血浆总胆固醇的80%,外源性胆固醇是通过食物摄入的,大约占20%,可见膳食的影响不是主要的,自身脂肪代谢对血中胆固醇的影响要远大于膳食中胆固醇摄入的影响。
“胆固醇摄入不再有上限,并不意味着蛋黄、海鲜、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可以‘放开吃’,指南特别强调了对膳食里饱和脂肪酸的控制,要求摄入的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如果大量吃肉、蛋、内脏,那么饱和脂肪就很容易超标。”黄瑜芳指出,尽管中美指南均不再限制膳食胆固醇摄入,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仍然需要控制膳食胆固醇。
许多研究表明,人体自身脂肪代谢对血中胆固醇水平的影响,要远大于膳食中胆固醇的影响,但膳食胆固醇升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与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有密切关系。
专家建议,对于一般健康人群来说,可以不需要特别去限制胆固醇的摄入。而对于高血脂患者,由于体内脂肪代谢能量受到影响,还是需要注意控制膳食中胆固醇的摄入。
“对很多人来说,没必要过分在意每日膳食中的胆固醇,如果血胆固醇不高的话,每天一个鸡蛋是不用担心胆固醇过高,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提倡吃鸡蛋不弃蛋黄,蛋黄营养丰富,富含卵磷脂,每天一个鸡蛋不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