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成不同身份特种兵战场:大国特种部队几乎同时现身

南方+ 记者 于冬  2016-05-16 11:37

2011年3月,叙利亚爆发武装冲突持续至今,已造成至少22万人死亡。俄罗斯已完成大规模的撤军,这场战火却没有因此而休止。

“伊斯兰国”和“支持阵线”等极端组织死灰复燃,美国、俄罗斯、伊朗、黎巴嫩真主党等所扶植的势力犬牙交错,叙利亚已陷入恐怖袭击与特种作战胶着的泥淖,民族和解与国家重建依旧是遥远的梦。

越挨打越精明的“伊斯兰国”武装人员,正从血淋淋的教训中总结出一些“超限战”手法,用土办法对抗高技术手段。

和谈在即,战斗却在加剧,各方都在战场上努力,以争取谈判桌上更多的筹码。


俄特种兵在叙活动非常活跃。(小肖供图/图)

2016年3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即将从叙利亚大规模撤军,“俄特种部队仍将留在叙利亚”的消息传来,对于苦苦支撑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这才松了一口气。

俄军大规模的离去,另一场战争却悄然开启:美国、伊朗、黎巴嫩真主党等纷纷派出特种作战人员。在叙利亚,夜袭、设伏、地雷战等花样不断翻新,而对策只有——“特战”。

兰德公司国际安全与国防政策中心副主任塞斯·琼斯揶揄道,“这个衰败国家里……几乎能同时出现所有大国的特种部队。”

“特种兵训练园”

如今,在叙利亚到底隐藏着哪些俄特种部队?

颇知俄罗斯底细的乌克兰情报部门,不失时机地把前往叙利亚的俄特种部队番号公之于众:第20集团军近卫第27摩步旅,隶属于西部军区,驻莫斯连特根;第2集团军近卫第28摩步旅,隶属于中央军区,驻叶卡捷琳堡;第41集团军近卫第74摩步旅,驻尤尔加;格鲁乌近卫独立第22特战旅,驻斯捷普诺伊;独立第24特种旅,驻新西伯利斯克。

“在叙的俄精锐特种部队大致分属两个系统”,隶属于俄国防部的《红星传媒》披露,它们是对外侦察局(SVR)所属的“掩护队”特战分队,以及“格鲁乌”所属特战司令部部队。

“掩护队”的前身是克格勃第7局和第16局,冷战时期恰好也是被安插在叙利亚,他们不仅负责保卫前苏联驻叙高级军政人员,还曾打入叙利亚及周边国家(以色列)的要害部门,实施一些隐秘行动。如今,克格勃第16局当年创建的“西格玛”无线电截收站仍设在大马士革,正在“掩护队”的掌控下运作,能够截获中东和东地中海地区大部分无线电讯息。

“格鲁乌”是前苏联最机密的情报机构之一,其所属的特种部队也非同小可,主要担负武装冲突中的特战行动,以及在反恐行动中单独或协同其他机构完成任务。

“(俄军)迅速而彻底地扭转了叙利亚局势。”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学者伊戈尔·苏亚金通过调查评估认为,截至2015年11月,俄罗斯派往叙利亚的“远征军”总人数(包括地面和空中力量)为3500-4100人,而地面上的特种部队高达2400人。

这一评估虽未得到俄方的证实,不过俄军叙利亚行动最高指挥官亚历山大·德沃尔尼科夫上将承认:“当时(2015年9月)是我率领一支特种部队抵达拉塔基亚,正式开启我国在叙军事行动的序幕,那时的情况确实很糟糕,大马士革一半街区易手,非法武装匪徒和恐怖分子的总人数超过6万,约70%的叙利亚领土以及拉卡、巴尔米拉等城市都在他们控制之下。”

政治与金钱的杂糅,也吸引着俄罗斯多支准军事力量介入,他们主要是由退伍军人、民间“志愿者”或“私人军事承包商”组成,当然,这些俄籍雇佣兵至少还要学会一句阿拉伯语——“阿斯迪卡”(朋友)。

“他们不是乌合之众,他们执行侦察任务时非常小心。”以色列《DEKBA情报周刊》透露,在拉塔基亚山区,俄籍雇佣兵熟练地与叙利亚亲政府的民兵组织“沙比哈”配合。

作战时,这群雇佣兵还擅长“捏软柿子”,瞄准战斗力较弱的叙反对派武装开刀,搞敌后渗透更有一整套逃跑办法,他们会充分利用情报机关事前建立的地下接应渠道。

多家“客军”悄悄助战

穿越边境村落的残垣断壁,与逃难的民众擦肩而过,大批来自邻国的“客军”前来为阿萨德政权助战。

“伊朗为叙利亚政府下了血本。”设在伦敦的《阿拉伯圣城报》透露,自2011年以来,德黑兰每年为阿萨德政权“输血”35亿-150亿美元不等,为“保卫宗教圣地”,伊朗革命卫队也有四百余人魂断叙利亚,包括2013年11月在大马士革被枪杀的扎达准将,以及2015年10月在霍姆斯战死的哈马达尼准将。

“圣城旅”,相当于伊朗革命卫队中的“敢死队”,也被派进叙利亚战场。这些神秘的“伊朗游客”几乎遍布大马士革、霍姆斯、哈马等要地,而真实身份往往是“圣城旅”的军官,他们不仅要替阿萨德政权搜集情报,还负责提供装备,培训叙政府军。

来自“圣城旅”的军官还亲自参与战事,他们往往分散成几十人的小分队,混迹于叙利亚政府军中,使用伊朗制造的“迁徙者-4”(Mohajer-4)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并实时传回影像。

“在哈马前线,伊朗人集中于距战区仅30公里的沙伊拉特军事基地,不过由于‘迁徙者-4’的有效飞行范围只有60公里左右,伊朗特种作战人员不得不依赖现场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才能操控无人机,这导致无人机只能进行‘点对点’的影像传输。”美国情报分析专家乔治·卡普兰介绍。

“迁徙者-4”与美军无人机的“多点传输”几乎存在代差,后者所拍摄的照片同时发送至基地遥控室、前线部队指挥所甚至是某名步兵的手持智能手机上。卡普兰倒是认为,即便“圣城旅”的侦察技术很寒碜,“对付叙利亚反对派和极端组织已绰绰有余”。

“圣城旅”可能还协助阿萨德政权打起网络战。近日,越来越多的叙利亚境内外反对派人士(尤其是在海外募捐资金的人员)反映遭受网络攻击,而受袭的过程如出一辙:最初,收到一封伪装成“来自叙反对派某组织”的电邮,打开电邮后,会发现一份名为“重要文件”的PDF格式附件。一旦打开附件,电脑将被植入病毒,几乎所有的文件都会被叙利亚政府情报机构获得,甚至包括键盘上正在敲打着的文字。

这种网络战样式更为通俗的称谓是“钓鱼”。阿萨德政权的网络战能力一直很差,却为何能在短期内让人刮目相看?美国“战略之页”的文章断定,极有可能是来自伊朗的网络战专家在助战。

普京宣布大规模撤军之际,美国智库“战争研究院”题为《叙利亚北部地区90天局势预测》的报告分析,今年6月可能的政治和解全面启动前,叙政府军要力争取得对全国主要地区的军事优势。

和谈在即,战斗却在加剧。不仅来自俄罗斯、伊朗、黎巴嫩真主党的特种作战力量浴血一战,美国、沙特的特种部队也在增加,他们在拼命厮杀以争取未来谈判桌上更多的筹码。

阿萨德下放决策和指挥权?

长期以来,巴沙尔·阿萨德坚持高度集权和私人化的指挥链,形成了从总统到分队指挥员的垂直领导体系。随着局势陡变,他不得不下放部分决策和指挥权,允许他的“心腹”部队(占陆军四分之一)具备临机处置能力,以适应特种作战的需要。

“别小看这些部队的番号与常规部队类同,但他们的任务编成与作战运用更像是特种作战。”俄罗斯《军事学术》援引特种作战专家的话说,在政府军的阵地上,阿萨德的这些王牌军被分解成无数部队机动小组,用于抗击敌破坏分子的突然袭击,保卫交通线、阵地和指挥所。

2016年3月,进攻巴尔米拉的战斗中,叙利亚政府军的王牌“老虎旅”被扩充为师级部队,下辖共和国卫队第14特战旅和两个伞兵团,以稳扎稳打的战术,不追求攻击速度,而是以每天几百米的推进速度,逐步压缩“伊斯兰国”的活动空间,不给敌人反击和渗透的机会。

在俄军特战顾问的调教下,“老虎旅”的特种作战初露锋芒。2016年3月13日,争夺制高点阿姆丹山(Al-Amdan)的战斗中,叙特种兵借助俄援助的热成像仪,趁夜色摸进“伊斯兰国”阵地,悄悄标定隐蔽在工事或地下的目标,呼唤400米至3000米开外的坦克与重炮开火,一举开辟通往巴尔米拉市区的道路。

今年3月至6月的90天,被各利益攸关方视为“叙利亚局势的决定时刻”。

现实却很残酷。叙利亚反对派和极端组织的核心控制区里,倘若叙政府军盲目动用常规部队,难免要付出极高的伤亡。

“阿萨德政权实际堪用兵力不足20万,其中仅一半的人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正规军。”兰德公司国际安全与国防政策中心副主任塞斯·琼斯分析,“俄罗斯的军事介入带给巴沙尔总统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形成强大的机动兵团,多条战线上展开主动出击。不过,几年战事下来,他的部队收容了大量杂牌部族武装,这些人很容易见风使舵,如果巴沙尔不能提供快速而连续的胜利,以及无情的镇压叛变,这些人就很可能立马调转枪头。”

当然,在俄罗斯的军事支持下,叙利亚政府军不仅收复不少失地,还打通了从大马士革通往地中海沿岸的战略要道。当前,虽然控制区仅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大部分人口聚集的主要城市都在巴沙尔政权手中。

“为弥补兵力不足,俄罗斯、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在接下去的几十天里会加大军援力度,特别是投入更多的特种部队。”兰德公司国际安全与国防政策中心副主任塞斯·琼斯做出预测。

“伊斯兰国”的“超限战”

叙反对派武装的多数控制区已被“特种作战”撕得支离破碎,唯有弗赫与卡夫拉亚例外。这两个叙利亚北部的什叶派城镇,迄今已被反对派武装围困18个月。誓言“保卫什叶派兄弟”的伊朗,曾声称会在2015年11月解放这两个城镇,如今却未能如愿。

最近,俄军与叙政府军向这两座城镇投送了几百名特种兵。当然,这并不符合特种部队的作战法则。通常,特种部队要避免与敌正面交火,尤为忌讳消耗战,而是把情报获取定为第一要务,真正的火力打击则交给俄空天军或叙利亚地面友军。这是因为倘若没有前线准确的情报,图160战略轰炸机携带的Kh555巡航导弹打得再远也没有用,何况,俄军战机投放更多的是非精确制导炸弹,这些目标点的设定都需要特战人员的准确侦察。

越挨打越精明的“伊斯兰国”武装,已从血淋淋的教训中总结出一些“超限战”手法,用土办法对抗高技术手段,尤其想方设法地遮蔽阵地上的热源信号。俄军的机载“冬天牌”侦察吊舱会拍摄出热成像图片,从而找出敌人的潜伏位置,引导战机空袭。

这时,“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会用隔热毯或厚毛毯遮盖住掩体,让热成像仪失灵,无法发现人体与周围地形地物之间的温差。何况,遮盖之后的掩体已经丧失背景反差,即便使用微光夜视镜也不太容易找出目标,因此特种作战人员就显得弥足珍贵。

俄军特种作战的细节鲜有公布,但军事专家们依旧可以从武器装备等情况推理战场的情节。俄罗斯《技术与武器》杂志透露,赴叙作战的俄特种部队可以获得许多新式装备,包括防水透气布料制成的野战服、军靴,以及加挂多种战术瞄准具的枪械。

“这些新装备让人羡慕,但并不能改变特种部队‘徒步渗透作战’的基本原则。”一名从事特种作战训练与研究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俄特种部队仍要受到体力、地形和敌情的三重困扰:执行徒步渗透作战前,要仔细评估装备携带量和优先顺序,除维持生存的装备外,特战人员还得携带各种任务装备,诸如卫星通讯设备、7.62毫米狙击步枪、军用电脑、装有望远镜头的单眼数字相机等,而火箭筒、12.7毫米狙击枪、高爆炸药或肩扛式导弹更是“用时方恨少”。

这意味着,每名特战队员在有限的个人装备重量中,至少要留出8-10公斤的配额来携带武器弹药和任务装备。出发前,俄军特战成员整理好装束,随身携带突击包或应急包,后者直接结合在战术背心上,而随身包里则装有最低限度的弹药、紧急口粮和其他必要装备,这些物品的摆放还要按照需求轻重缓急排序。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抛弃次要物品,只携带着“逃生锦囊”。

负重作战的特战人员可不像登山客那般轻松,尤其要顾虑敌情,必须随时能出枪还击,稍有不慎便会丧命。2016年3月17日,俄叙联手收复巴尔米拉的战役中,俄总参情报总局(格鲁乌)特种部队中尉亚历山大·普罗霍连科阵亡。当时,这名中尉正在一片古采石场执行引导任务,让俄军战机空袭“伊斯兰国”目标。此前,他在该地区的侦察已持续一周,多次标出极端组织的重要据点和设施,为俄空天军的打击提供精确坐标。

【记者】于冬

【特约撰稿】田聿

【来源】南方周末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

编辑 李啸啸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