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保守派民众将“大嘴”特朗普推上了总统竞选舞台

南方+ 记者 陈建利  2016-05-15 09:58

随着克鲁兹和卡西奇的相继退出,特朗普成为美国共和党唯一的总统参选人。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将是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对决。为何口无遮拦的特朗普会在初选中胜出?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潮发生了哪些变化?

本次大选与历届大选有何不同?希拉里与特朗普的国内和外交政策有哪些分歧?接下来的竞选中各会打出什么牌?特朗普或希拉里上台,美国的对华政策会不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就这些问题,《南方都市报》专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张志新副研究员。

特朗普意外出线的原因

南都:不出意外,今年的总统大选将是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对决。特朗普能成为共和党候选人,是否也出乎你的预料?

张志新:确实如此。特朗普刚开始参选时,因为言辞极端,多次触犯美国公认的一些政治禁忌,许多媒体都认为他的参选是个笑话,但最后他却在共和党初选中胜出。这里有两个“没想到”。一是共和党初选结果出来得如此之快。二是共和党内曾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阻止特朗普”运动,包括学界、政界以及倾向共和党的保守派媒体,像《华尔街日报》等都反对特朗普成为候选人,但没想到这场运动如此不堪一击,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特朗普一开始被认为是美国政坛“局外人”,却意外出线有望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资料图片

南都:特朗普为何能击败共和党的其他候选人?

张志新:首先从个人来看,特朗普是一位“非传统的参选人”,作为成功的地产商转战娱乐界,原本在美国已经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这是他参选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是特朗普率性而为、口无遮拦,有时甚至出言不逊的个人形象。这在媒体看来非常不得体,不恰当,很多保守派民众认为特朗普有勇气讲真话,反而喜欢他。

三是在目前的美国政治生活中,利益集团对美国政治的绑架引起民众高度不满。特朗普初选中的做法是自掏腰包。这种做法使得保守派选民眼前一亮,他们相信他能够摆脱利益集团和金主的绑架。

四是特朗普是个营销高手,非常善于利用媒体造势。他的一些争议性言论,现在看来目的在于和其他参选人争夺媒体版面。媒体的竞相报道等于给他做了免费广告。

南都:有种观点认为,特朗普能在初选中胜出,与美国经济到现在还没有复苏,经济实际上仍处在停滞中有关。

张志新:说美国经济没有复苏可能是不确切的。因为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它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率先走出危机、实现复苏的国家。只是这种复苏根基不稳,尤其对于美国各阶层而言,获益不同,感受各异。

保守派民众求变需求增加

南都:特朗普在初选中胜出,是不是与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局势出现了一些变化有关?

张志新:是的。从经济上来看,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兴起“反华尔街”和“反全球化”的社会思潮。经济尽管已经复苏,但对各个阶层影响并不相同。从复苏中获益最多的是处于社会顶端的1%.危机不仅造成中产阶级资产缩水,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与阶层固化。在这个背景下,很多民众对金融危机的肇事者,以及绑架政府政策的华尔街严重不满,反“金钱政治”和“反华尔街”成为他们在选举中的重要诉求。

特朗普和他的名模妻子。资料图片

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也是一位国际超级名模。资料图片

金融危机也使得许多美国民众从全球化的支持者转为质疑者甚至反对者。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的经贸政策也越来越倾向于“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浓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比如出台“购买美国货”的政策,对外国商品“反垄断”、“反倾销”的“双反”调查增多,以及利用多种手段打击外国竞争对手等。美国许多民众对自由贸易的态度也日益趋向负面。今年,奥巴马力推与亚太各国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 PP),以及与欧洲盟友推动签署“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 T IP),都在国内遭遇了强烈的反对,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所以,特朗普鼓吹反对T PP就能在国内吸引民众的支持。

政治上的变化则主要是普通民众对华盛顿政治的愤怒和失望,转化成“反当权派”的思潮。保守派选民尤其对政治失望至极。在保守派选民看来,共和党掌控国会的时候,民主党的“大政府”政策大行其道,这就是当权派的失败。像奥巴马的医改法在国会通过,同性婚姻的禁令在去年被解除等,共和党的基层选民对此非常失望。在这个背景下,他们就非常希望像特朗普这样一个政治的“圈外人”能够当选,带领美国改变现状。

从社会上看,特朗普在初选中的胜出也反映出美国白人对他们自身正统文化地位丧失的担忧。这种担忧源于8年前奥巴马作为首位黑人总统的当选。当年奥巴马竞选期间,就有许多“白人至上主义者”对他的出身地、宗教信仰提出质疑。这都反映出白人对他们文化主导地位丧失的担心。

南都:民主党希拉里的胜出看上去不出意外。今年的美国大选与之前的历次大选会有何不同?

张志新:不出意外的话,希拉里会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美国历史上虽然多次出现女性总统参选人,但是如果希拉里成功获得党内提名,她将是美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被主要政党提名的女性总统候选人,无疑对美国的女权运动将产生极大推动。

希拉里与特朗普的政策分歧

南都:希拉里和特朗普在国内政策、外交战略上的分歧主要包括哪些?

张志新:分歧与以往历届总统大选差不多,概括起来就是民主党的“自由主义”和共和党的“保守主义”的路线之争;内政上简单地讲就是“大政府”和“小政府”之争;但由于特朗普刚锁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资格,在包括医疗、教育、移民、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上的具体主张尚未确定,部分政策表述前后矛盾,还需要调整和修正。预期特朗普会在近期系统阐述他的政策主张。

外交政策上,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分歧大致可以概括为“国际主义”和“孤立主义”之争。目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在美国国内有一定的民意基础。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民众更愿意政治家能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解决国内的问题,比如投资解决破旧不堪的桥梁、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打击“伊斯兰国”、应对叙利亚难民危机等问题上,美国民众也不愿意付出更大的代价。民众这种“孤立主义”倾向被特朗普敏锐地捕捉到,所以他声称应当更加注重解决国内问题,做到“美国第一”,以及让美国的盟友,包括北约和亚太盟国在重大的国际安全问题上出更大的力、更多的钱。同时,他也强调使用更强硬的手段来处理外交难题。相反,如果希拉里上台,将更多地继承和延续奥巴马总统的外交政策,变化应不会太大。

南都:在你看来,未来两人将集中在哪些政策上展开辩论?

张志新:对希拉里而言,很明显她会打三张牌。

一是“女性牌”。若能选出首位女性总统,将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力乃至国际声誉,都会是很大提升。而特朗普在此前的初选中被认为对女性“出言不逊”,民调也显示女性选民对希拉里的支持远超对特朗普的支持。

二是“中产阶级牌”,在美国经济复苏不牢固的背景下,中产阶级出现“空心化”和“返贫”现象。初选中多个州的民调显示,经济仍是选民关注的最主要议题。因此,希拉里会继续打好这张牌,提出一些政策以获取中产阶级选民的支持。

三是“少数族裔牌”。这显然是针对特朗普曾经对少数族裔,包括拉美裔非法移民,以及穆斯林人口做出的不敬言辞。而且传统上,包括非洲裔、拉美裔在内的少数族裔等社会弱势群体,一直是民主党铁杆支持者,因此希拉里再打这张牌也是可以预见的。

从特朗普方面讲,首先他会强调推行更强硬的外交政策,同时减少美国在维持全球秩序上的支出。经贸上,他会倾向于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经贸政策,在签署自贸协定上更强调维护美国民众的利益。移民政策上,预计特朗普会支持收紧移民政策,打击非法移民,并且强化边界安全。总的来说,特朗普会强调如果自己执政将与奥巴马不同的地方,而且会将希拉里塑造成“奥巴马的继承人”。

南都:能否预测下今年大选的结果,谁会当选?

张志新:预测很难。从目前的民调看,希拉里还是具有一些优势。显然,从她的资历、能力以及克林顿家族在美国政界经营多年掌握的资源看,她胜出的概率更高一些,但也存在变数。特朗普能否再次出乎意料地在大选中胜出,也取决于这些变数。

一是克林顿家族,包括希拉里和克林顿会不会有新的丑闻曝出来。“白水门”和“电邮门”对希拉里来说都是沉重的包袱,直接导致民众对希拉里个人诚信度的质疑。希拉里会不会曝出新的丑闻,谁也不能保证。

二是目前还在发酵的“电邮门”事件。从政府近期的表态看,奥巴马想在此问题上放希拉里一马的意图很明显。但理论上美国行政部门不能干预司法,未来这一问题会不会出现新的证据,导致希拉里被起诉?可能性虽然不高,但也是一个变数。

三是上面谈到的美国社会弥漫的“反当权派”思潮。希拉里明显是“当权派”的代表。特朗普可打的牌就是他作为华盛顿“圈外人”,真正能够带领美国人民改变现状。希拉里能否克服这一思潮的影响,也存在变数。

美国大选竞争无法回避中国议题

南都:近年美国的总统大选,中国议题都会被重点论及,中国也会成为两党候选人竞相指责的对象。为什么美国大选,中国会“躺枪”?

张志新: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无论美国承认不承认,中国崛起的态势已经不可阻挡,而中美关系也早已超越了双边关系,具有全球性影响力。因此,两党候选人辩论外交政策时,中国议题回避不了。

二是中美两国经济上的依存度很高。对美国民众来讲,无论是经济复苏,就业乃至日常生活,都会受到中国因素的影响。这就必然导致两党候选人热论内政时,中国的经贸、货币、汇率等政策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三是中国会被当做美国各种问题的“替罪羊”。比如,候选人常常讲,美国失业率高的原因是美国大企业转移投资,把业务外包给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国,导致工作岗位流失;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变差是因为中国企业“窃取”了商业秘密,“侵犯”了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

南都:希拉里或特朗普当选,美国对华政策会面临哪些变数?

张志新:奥巴马的两届任期内,中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态势是双向加强的。竞争表现在各个方面。在国际机制和规则制定上,中美两国可以说互有攻守。比如中国力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美国力推的TPP形成竞争,中国在IMF份额的增加、筹建亚投行与美国分歧明显。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的行为,与美国试图维持在区域内的霸权地位形成直接冲突。

在合作方面,两国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如伊核、朝核,在防扩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上,都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尽管美国政府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所保留,但双方实际上在朝这个方向稳步推进。这也是两国走出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必然走向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必须的选择。

南都评论记者 陈建利

【原标题】从特朗普对决希拉里看美国政治经济与社会思潮变化

编辑 曾妮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