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森:深圳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20名,就凭政府干预少

南方+ 记者 谭冰梅 卓泳  2016-05-12 19:01

今年4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深圳升至第19位,在国内城市中仅次于香港(第4位)和上海(第16位),是什么使深圳的金融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南方+记者为此专访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森,他表示,“政府干预少给了资本自由空间”。

南方+:在近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1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深圳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20名。全球金融中心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和素质?

张建森:全球金融中心的衡量有很多个指标,最重要的是这个城市金融业的规模,其次是金融业占城市GDP的比重,第三是该地区金融业对其他地区的辐射能力、通达程度。

在国内,深圳金融业的规模已经算是非常大了,去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约为2600亿元,这当中还没包括准金融业态的产值;深圳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也比较高,有14.5%,与香港的16%接近;由于深圳的地理环境特殊,与香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深圳资本借助香港这一载体与国际资本保持紧密的联系,且对珠三角城市的辐射力也比较强;最后,深圳自身的金融创业能力比较强。

南方+: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深圳金融业逆势增长,这种增长的势头是否能持续下去?

张建森:深圳金融业的逆势增长已经保持多年了,发展速度也快于经济的速度,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资本的集聚效应,强的企业在这里会更强;第二,深圳的市场氛围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所有资本都是追求盈利的,政府干预得少,就给了资本很多自由的空间;第三,这几年前海的效应比较显著,打了一张很好的“国际牌”,吸引了很多企业进驻;第四,深圳有一批成长型的企业,带动了整个经济走向全球,企业的金融需求也比较强烈。综合上面的因素,深圳金融业的发展前景很大。

南方+:深圳以“市场化”和“创新”著称,您如何评价政府在深圳金融创新中扮演的角色?

张建森:无论在国内的哪个城市,要使金融创新真正起到作用,更多的是需要国家政策的宽容,如果政策管得很死,真正的创新也很难有所突破。深圳的金融创新成果,跟深圳市政府始终坚持“小政府、大市场”理念分不开。政府扮演的角色边界很清晰:既不干预企业日常运营,也不形成地方保护主义,而支持更多通过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引导资源配置和行业行为,使市场化理念为行业普遍认同和遵循。

编辑 麦宇旻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