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工匠|“焊接之花”这样打破核电设备魔鬼焊接诅咒

南方+ 记者 王道斌  2016-05-06 09:22

从一开始掷巨资支付专利费,引进法国、美国人的二代+核电技术,到自主研发、生产出三代核电设备,再到走出国门,加入到“全球核技术输出强国俱乐部”行列,30多年来,中国核电技术的每一次“上台阶”和每一步的“走出去”,都有来自南中国广州的工匠身影。

他们,在广州南沙区一处比邻珠江水道的厂房工位上工作着。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下简称“东方重机”)焊接女工白映玉,就是其中一员。她用她精湛的手工焊接技术,在高温的工作环境里,成功攻克被行业内称为“魔鬼焊接”的工序,为核电站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堪称完美的核电设备制造构件。

  5月3日,全国劳模白映玉在为三代CAP 1400蒸汽发生器包壳组件套管焊接。在整个核电产品中,她参与的焊接工序多达数百道。

恋上焊接工作25年

5月3日,当南都记者来到南沙厂房时,白映玉正和工友们一起,在一个巨大的、正处于高温预热阶段的钢构件里进行焊接。这是一个直径超过3米、长度超过10米的圆筒形钢产品,属于核电机组的核心构件。

由于制造工艺上的要求,这个有焊接工人工作的“圆筒”内,正在接受高温加热的预处理。圆筒外侧,正有十来个喷吐火舌的燃烧装置在为其加热。身处这个构件内部的焊接工人,犹如处于一个热锅当中。虽然车间里有空调调控温度,但筒内温度已超过40摄氏度。置身其间工作的焊接工人,必须穿上厚厚的连体劳保衣,戴上厚重的白纱手套。由于脚下的温度极高,他们穿的都是由耐高温材料制成的特种鞋,鞋底部分能耐数百摄氏度的高温。

“这样的工作环境已经很好了,钢构件体型够大,2-3名焊接工人能够同时进场焊接。钢结构表面温度虽高,但具体到工人的周围环境温度,最多也就四十来摄氏度。”

焊接工人一般精瘦、干练。43岁的白映玉也是这样。如果说,在压力容器行业偶尔还能见到女焊接工人的话,那么到了核电领域,她就是硕果仅存的“女汉子”。

“工友们称她为焊接之花。因为偌大的南沙区重工业园区,焊接工人很多,但女焊接工人极少。高级技师级、全国劳动模范级的仅此一个”,厂长余勇表示,在私底下,他也和焊接班的同事们一样,非常钦佩白映玉这名女将。他说,在白映玉身边的男的基本干不过她。

25年前,父母都是锅炉厂职工的白映玉,上技校时选择学焊接这个专业。毕业时,有机会干其他岗位的她,最后还是选择了焊接岗位。“没觉得女性干这个会特别突兀,真的就是对这个岗位特别喜欢。一干就是25年,今后还会接着干。”上世纪90年代参加成都市的技能竞赛获奖,她一举获得了技师资格;来广州之前参加四川省、国家的竞赛获奖,她成为领域内的高级技师。

2008年,冲着“焊接核电设备”这个行业内的最高挑战,白映玉南下来到了广州。为了适应不同焊法、不同工艺、不同产品的需要,她为此考取的焊接准入资格证就有20多个,还有两个刚考过的资格证书,就要下发到她手上。

因主攻手工电弧焊和手工钨极氩弧焊,白映玉成了厂内最全面的焊接能手,让许多男同事都难望项背。可她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一双手臂上,密布着众多的烧灼瘢痕。白映玉摊开双手,白皙的手臂上尽是零零散散的豌豆大小的小点,那是高温焊枪穿透劳保衣留下的印记。“腿上、手上都有这样的痕迹,这在焊接工人中可是常见的”,白映玉笑了笑,拍着自己的双腿,那上面同样有焊枪留下的瘢痕。

 因筒内温度超过40摄氏度,白映玉工作时,必须穿上厚厚的连体劳保衣,戴上厚重的白纱手套。脚下穿的则是特种鞋,鞋底能耐数百摄氏度的高温。

打破“魔鬼焊接”这一诅咒

白映玉所在的东方重机公司,主攻的是核电机组的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反应堆压力容器和汽水分离再热器。这些都是核电机组的核心部件。该厂同时还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 ER)这一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计划,并为该项目承制屏蔽体模块和磁体支撑。

核电产品为了使被辐射的冷却剂能够在一个封闭的回路里循环,而不对外环境造成污染,核岛一回路的主设备内壁,需要用堆焊的方法,在内壁“镀”上一层耐腐蚀层,形成核电设备内部的隔离层,这样才能承受高温、高压同时抵御腐蚀。

“基于安全的需要,这些焊缝都需要通过最严苛的检查 。X光 射 线 、超 声 波 、涡流……所有能检查产品焊接安全性的手段,都会被用上”。而这样严苛的要求,如果是在宽敞、相对舒适的环境操作,问题不大。但要是在预热温度极高、焊接环境狭小的封头内环缝焊接,焊接合格率就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白映玉调入核岛分厂前,这道被称为“魔鬼焊接”的工序,一次成功率很低,总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白映玉到来后,她决定尝试打破这一“魔鬼焊接”的诅咒。她反复琢磨怎样尽可能全面、仔细地、不留裂纹地将这道工序给完成。

要焊接的内壁,同样由于技术的要求,其构件本身是一个被预加热到200摄氏度左右的金属结构。要入内焊接,得通过一个狭小的孔径钻到内部去施焊。即便穿着防护服、耐高温鞋,但被加热到极高温的构件内部,依然让人难以久待。此时体感温度已达75℃以上,感觉就像干蒸桑拿。而奇怪的是,人在快速地出汗,但就是发现不了汗液的存在。那是因为汗很快就被汽化了。工作的空间,仅1.5米高,人进去久了就无法站位,只能几个焊工轮着操作。一般一个焊接工最多能在里面待上15-20分钟。

环境恶劣,对焊接的要求也非常之高。所以只能是科学地排班分工。6个人的班组,被分成了3个班次,每个班次工作八个小时。班组成员轮流进入钢结构内部进行焊接。产品24小时处于200摄氏度的高温状态,6个人就均摊了同样的高温作业环境。那时的女汉子白映玉,一点也没比男同事们少干或少承受。

2014年,公司六台蒸发器的全部魔鬼工序,在热处理前、后的两次探伤检验,均是百分百的一次性通过。去年全年所有该道工序,也是百分百的一次性通过检验。刚刚过去的4月,白映玉和班组同事又进行了一次“魔鬼焊接”工序。整整七天,6个人都在和加热到200多摄氏度的钢构件和一条不能出现差错的环缝进行斗争,结果是焊接工人们完胜。

如今,这种一次性成功通过的“魔鬼焊接”的手法,已成了白映玉班组向同事们示范的核心技术。其他同事只要按照这一标准流程来操作,合格率也能达到100%。

“现在还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成为核电焊接领域的翘楚和多面手后,白映玉在整个核电产品参与的工序达到数百道之多。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产品,她也参与了进来。自主知识产权更新型核电设备华龙一号,她同样出现在生产一线。

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 ER )计划,是全球十多个国家参与共同研发的第四代核电机组的部分构件,也已经在广州南沙厂区完成了屏蔽模块和磁体支撑模拟件的生产,即将正式开始生产。

“其实我并不觉得焊接工作枯燥,特别是我从事核电制造工作后。这里面可以创新和攻关的地方很多,会不断有新的挑战。25年来,其实一直到现在还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白映玉说,在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后,她能感受到大家对劳模、对工匠的尊重。部委的司局级领导来考察参观,一听说她这位女焊接工人是全国劳模,大多会要求和她合影。各级工会也会组织她前去参加疗休养。除了社会认可,劳模应有的生活待遇也让白映玉满足。

干手工焊接25年,白映玉希望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坚持下去。“我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把自己的劳模工作室做好,让年轻同事成长起来,让公司能有更多的劳模”。

>>>南都对话

“在核电领域干焊接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情”

南都:你觉得工匠在现在社会上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吗?

白映玉:我觉得在很多方面能体会得到,像我们就是包括合影这一块,别人说这是我们的全国劳模,大家就要求合影。社会认可还是比较好的,一说出去还是焊工的女同事,(会觉得你)很了不起。在核电领域干焊接,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情。

南都:干这行觉得枯燥吗?

白映玉:其实我不觉得这个枯燥,特别是我从事核电制造,因为核电制造有很多可以创新和攻关的地方。平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一些难题,尤其是带团队的时候,会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发挥自己技师的作用。所以不会觉得很枯燥。

南都:干这行25年了,将来会一直干下去吗?

白映玉:会啊,二十多年都坚持下去了。2008年来到广州干这个,就是冲着核电项目来的,那时觉得是一个挑战,但焊接工作,我一直都很喜欢。

南都:将来有什么打算?

白映玉:我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室做好,就是我们的年轻同事也想公司不仅出我一个劳模,能够在我的带领下出更多高技能的技术人才。现在这几年,年轻人上进心很强很想钻研。

南都:我们说认可,都会谈到一个生活待遇问题,你的收入怎么样?

白映玉:收入待遇在同行来说,我觉得比较高,像我之前的师傅、同事同样是企业的骨干,但是待遇没我好。我们公司不管在哪一块都是最好的。

【总策划】任天阳

【统筹】王海军 李艳 刘丽君 王卫国 李陵玻 陈实

【执行统筹】徐艳 黄海珊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实习生 陶蕾

【摄影】南都记者 谭庆驹

编辑 范思鼎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