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中山将建8条高速路 深中通道年内动工

南方+ 记者 罗丽娟  2016-05-04 10:06

中通道勘察设计招标工作近日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画上了句号,中标额约4.9亿元。不久前,深中通道国际方案竞赛也落下帷幕,这意味着这一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大动脉离正式开工又近了几步。在日前中山市召开的全市交通建设工作会议上,也将深中通道(中山段)、中开高速公路及小榄支线(中山段)等在内的重大高速公路列入年内开工计划。

据悉,“十三五”期间中山将投近600亿启动综合大交通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2.6倍。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在会上强调,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中山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提升,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对接珠江口东岸的桥头堡”这一战略定位,将中山打造为珠江口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通讯员 郭焯元

A.小局与大局

从粤港澳湾区枢纽位置看中山交通

从地图上看,环珠江口湾区是一个“A”字形结构,中山正好处于中间的横杠位置。深中通道建成后,将珠江口东岸深莞惠经济圈与西岸的珠中江经济圈近距快捷地连接起来。这一交通要道在改变珠江东、西两岸距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起着“承东启西”作用的中山市的区位优势。

深中通道东接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机场互通立交,西至中山东部外环与中开高速交叉的横门互通立交,对于珠江口湾区经济带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中山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加快谋划向西的交通网络,顺畅地把珠江东岸过来的车流疏通到西部、西南部。

未来几年特别是今明两年,是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高潮期。结合深中通道建成后的自身区位变化,中山市已经加快调整优化现有路网规划,进一步完善珠江西岸交通网络体系。这也是中山交通建设的“大局”。全市交通建设工作会议透露,在原来打造“四纵四横”高速路网和“三环十射”公路路网的基础上,中山已开始调整优化现有路网规划。其中,打通城际间“断头路”,强化区域互联互通,全面对接国家、省级路网,是该市搭上交通发展的“顺风车”的一个基本方向。

“中山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交通畅顺,我们就能四通八达、左右逢源;交通滞后,我们就会多方掣肘,被孤立被边缘化。”薛晓峰强调,构建完善现代化交通体系,主动融入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切实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提升中山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安排在中山市与途经中山市的国家和省交通项目有8个,中山市自身安排交通项目有26个。预计到“十三五”期末,中山市新增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通车里程分别约为160公里和121公里。

B.内通与外拓

高速公路网“向西提速”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山共有28条对外连接路要完成建设,其中有23条是连接西部和南部城市的,占82%。这个数据说明了中山在承担“珠西交通枢纽”角色上,对提高西向交通血管通车率的倾斜与重视。

建成沟通珠江东西岸、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重要战略通道,增强内通与外拓的能力无疑是最关键的。2015年,中山“四纵四横”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初步形成:广中江高速全力推进建设,直接与深中通道对接的中开高速开工建设,东部外环高速完成工可报告评审正在修编,西部外环高速则启动了预工可编制工作。同时,干线公路建设也在推进,其中翠亨快线主线、横二线东段(民众至三角段)、裕泰路凫州河大桥实现通车;新中山港大桥、十水线小榄水道特大桥、纵四线鸡鸦水道特大桥合龙,沙港公路改建、大南路等12个在建项目目前正在推进。此外,该市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也已完成851条村路361公里的建设,疏通了交通项目的末梢。

在对外连接方面,中山先后与珠海、江门、佛山签订了共同推进交通一体化框架合作协议,打通了宝翠桥、珠海人民西路与坦洲环洲东南路工程两个市际断头路项目。但总体来看,市级断头路的进度仍有待加快。中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焦兰生强调,中山要尽快与珠海、江门、佛山、广州等市建立合作机制,抓住关键线路、关键节点,合力打通交通动脉。

据悉,在今年的重大交通项目中,将重点突出往西往南方面的道路对接。除高速公路外,与江门对接方面,市交通局将加快沙古公路升级改造和新中一级公路、加二线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沙古公路、加二线古镇段改造也力争提前至2017年动工,新中一级公路建设则力争提前至2018年启动建设。在打通与珠海断头路方面,计划在今年新启动5个项目建设;与佛山对接方面,则计划完成古神公路二期北段建设,同时加快纵四线工程建设,配合完成东阜公路接佛山一环南延线前期论证;与广州对接方面,计划启动番中公路改建工程和加九线前期研究。

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今年中山还有广中江高速有望建成通车,深中通道主体工程、中开高速及小榄支线中山段全线、香海高速拟开工建设;中江东延线的前期准备也将启动;干线公路方面,广珠中线二期、中山港大桥扩建工程、古神公路二期北段有望年内通车,一环长江路、二环东段(逸仙路)、二环西段、番中公路改造工程、国道G105沙朗至古鹤段改造、南三公路等项目也计划年内开工。

C.平面与立体

推进轨道交通项目与港口建设

中山要建成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仅在里程数上进行强化加密并不够,交通形态的综合化和多样化也是重点建设方向。

全市交通建设工作会议透露,未来几年,该市将在加快构建现代化、立体式、综合型大交通体系方面进行强化,由此实现由平面交通向立体交通的飞跃。这意味着,中山将从原来较为单一的干线公路交通发展模式,提升为涵盖公路、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港口、客货运枢纽、通用机场等在内的综合交通发展模式。

在推动轨道交通重点项目立项建设方面,该市将加快推进深茂铁路(深圳—中山—江门段)、南沙港铁路、中山城市轨道交通等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同时,该市也在谋划广中珠澳城际、广州地铁延伸至中山,推动广珠城际开通武广、南广高铁,构建轨道交通捷运系统。抓住国家、省布局建设珠三角港口群、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机遇,中山港的功能布局、中山南北两地的通用机场布点规划也在进一步优化。

密集的交通项目对行政审批和前期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中山全市交通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大市统筹协调力度,强化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并探索完善重点交通项目筹资建设机制。在深化交通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不合理的审批、核准前置条件有望进一步压减,“并联审批”“整合审批”扩大覆盖面。

“十三五”时期,中山市干线公路及轨道交通建设计划投资超千亿,资金保障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包括BOT模式、PPP模式在内的新模式将进一步完善,引导银团资金、社会资本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突围方式之一。

■镇区行动

东凤、古镇、南头、黄圃:

广中江高速路交地率达100%

广中江高速是广东目前在建的重点高速路项目,项目全长67.3公里,建成后将与佛开、江肇、佛江高速佛山段、广珠西、中山东外环、东新、江珠、江中、中开小榄支线等9条高速公路连成一个整体。

为了给广中江高速公路“让道”,小榄、古镇、黄圃、南头、东凤5镇曾新修土地利用总规,对区内45.3541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了调整。目前,该项目途径中山的重点镇区已完成了征地拆迁工作,东凤、古镇、南头、黄圃镇交地率达100%。此外,途径黄圃镇的市纵四线公路项目、市加二线岭栏路扩建项目等省市交通建设项目,其开展的相关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也在加快推进,南沙港铁路项目已启动前期筹备工作,已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初步的社会风险评估和费用测算等。

小榄:

与广深形成“60分钟生活圈”

围绕中山市西北部重要交通枢纽的发展定位,小榄镇提出打造与区域“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内联外畅”交通体系。

在高速网络方面,该镇北有佛江高速、广中江高速,打通了小榄与广佛、江门的重要联系通道,南有中江高速,打通小榄工业区对外联系主动脉;西有中开高速小榄支线,承担佛江、中江高速的快速交通转换;在加强与周边镇区的交通衔接方面,该镇规划了15条对外连接道路,目前已打通其中11条,包括市级督办的环镇北路延长线道路工程、裕泰路凫洲桥梁引道工程;对内交通方面,该镇道路网整体里程尚可,但也存在路网整体布局不合理,主干道网络不联系等问题,尤其镇内没有快速路,极大影响小榄镇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近两年来,围绕“两个顺畅”为目标,小榄镇积极升级改造镇内交通路网,投资约20亿元启动镇内“日字环”快速路交通改造工程,与广州、深圳形成“60分钟生活圈”。

三角:

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链接”

三角镇与广州番禺区相邻,是连接珠江东岸地区的重要镇区。“十二五”期间,该镇启动“对接内外两头”的交通工程,一是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链接”,继福源路、阳光大道开通之后,今年还将启动南三公路和岐三公路改造,加快推进纵三线、加七线建设,加强中心城区和周边镇区的联系,主动承接周边城市和镇区的辐射。

在打通镇内交通“内循环”方面,该镇规划建设连通高平、金鲤两大工业区和中心区的孝福路、五福路,并以南三公路、福源路为依托,着力推动中心区沿福源路逐步南扩,廓清福源北商业金融区、福源东行政文化休闲区、福源西现代居住区、高速公路两旁商贸集聚区建设,形成多点支撑、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


编辑 朱晓宇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