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不锈钢电热水壶是毒水壶?看完这个实验前先别慌

南方+ 记者 霍瑶 黄雅熙  2016-05-03 09:10

304不锈钢电热水壶

鉴定来由

一篇高锰钢电热水壶网帖在朋友圈刷屏

“请马上停用家中不锈钢电热水壶,不然孩子会变笨”,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的网帖,其中引用江苏省质监局报告指出“55.6%的电热水壶产品存在使用高锰钢的问题”,据此推定高锰钢存在锰析出的更大可能性,或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随着网帖发酵,“高锰钢”所制烧水壶被人说成“毒水壶”。“超市一元钱换购的水壶,总觉得烧出的水味道怪怪,都说便宜无好货,我们家该不会用的是毒水壶吧?”

广州市民赵先生很不安,家里的电热水壶已经使用两年,“孩子两岁时开始用,那时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要真有毒,岂不是害了孩子?!”看到网帖当晚,他就按照网帖推荐,在网上订购了一把有304标识的品牌电热水壶。

那么,是不是“304不锈钢”标识的电热水壶一定安全?非304不锈钢”标识的电热水壶就不安全?南都鉴定团来到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实验室,用试验解开疑问。

不锈钢杯装有可乐用来进行实验。

鉴定实录

时间:4月14日

地点: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具:壶身标明304的电热水壶一个,非304钢电热水壶一个,随机购买的保温杯一个,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乙酸溶液,蒸馏水。

目的:没有304不锈钢标识的电热水壶在使用过程中锰是否更容易析出?


鉴定报告

304钢电热水壶:

煮沸蒸馏水:没锰析出

煮沸4%乙酸:锰含量很小

程工正把样品1加热后的4 %浓度的乙酸倒进检测杯里准备检测。

日常生活中,电热水壶大多用来烧自来水。实验首先检测标有304的电热水壶烧沸水之后锰的含量。电热水壶是南都鉴定君已经使用两年的,壶身下面有明显“304”标识。工程师程文彬先将水壶装上蒸馏水,通电煮沸,静置24小时之后,将壶中蒸馏水移到100ml容量瓶里。

此次检测的设备为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该仪器可以根据物质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吸收的作用进行金属元素分析,能够灵敏可靠地测定微量或痕量元素。

鉴定君现场看到,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空烧的时候,颜色呈蓝色。当吸管将容量瓶中蒸馏水样品吸到仪器燃烧室中开始燃烧的时候,火焰变为红色。燃烧过程中,电脑屏幕上出现相应数值,有一条基线上下小幅波动。

经过对电脑上数值的读数,程工告诉鉴定君,该样本中的锰含量低于仪器检测限制。鉴定君了解到,该样本的锰含量极其小,仪器无法读出精准的数值,基本可以认定“没有”。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明确规定:用4%(体积分数)乙酸作为检测指标。通过pH试纸的检测,鉴定君发现,4%乙酸的pH值为3左右,与一般我们喝的可乐、柠檬水、橙汁的pH值接近。

那么,有304标识的水壶煮沸4%乙酸溶液是不是真的安全?程工配置好浓度为4%乙酸之后,倒入304电热水壶进行加热。当4%乙酸溶液煮沸后,进行24小时静置,随后取样上机检测。电脑屏幕上的曲线上下波动幅度并不大。由于界面数值比较复杂,程工解释,按国家饮用水标准限量值的规定,锰含量要不大于0.1mg/kg,此次检测结果显示,锰元素含量是小于0.04mg/kg的,因此在安全范围内。

检测过程在电脑上实时记录数据。

非304钢电热水壶:

锰含量检测数据与304电热水壶相差无几

标有304的水壶检测结果显示“安全”,是不是没有304标识的水壶就一定不安全?鉴定君此次在路边小超市随机购买一个没有标明304的电热水壶,作为第二个样品进行试验。

与第一次试验一样,程工首先对该水壶进行蒸馏水煮沸,静置24小时取样,再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试验。燃烧过程中,与304壶的蒸馏水样本检测时基本一致,由于样本中的锰含量低于仪器检测限制,基本可以认定为没有锰元素。

随后,程工用4%乙酸进行第二次试验。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检测的时候,又出现304水壶相同的情况:电脑屏幕开始出现曲线的波动。“通过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这个样品的锰含量也是小于0.04mg/kg”。此次对非304水壶的检测显示,锰含量的数据与304水壶相差无几。

程工正在使用原子吸收设备检测水样品。

检测非304钢保温杯:

放置可乐24小时

煮沸未检出锰析出

虽然一般家庭很少会用电热水壶对酸性液体进行加热,但往往会用保温杯装橙汁、可乐、柠檬水等液体。非304的保温杯装这些酸性液体会不会有锰元素析出呢?鉴定君从市面上随机购买一个号称是不锈钢的保温水杯作为主要检测的对象。而在酸性液体的选择上,鉴定君选定可乐。

根据pH试纸的测定,可乐的pH值约为3,呈酸性。我们将可乐倒入到保温水杯,拧好杯盖,计划静置24小时之后,再进行上机检测。24小时之后,程工对保温水杯里面的可乐进行取样,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鉴定君看到,在燃烧的过程中,电脑屏幕上只有基线小幅度的波动。根据对数值的解读,可乐中的锰含量基本可以认定为“没有”。

鉴定者说

最好选购304标识电热水壶

“试验检测显示,锰含量微乎其微。”工程师程文彬说。

在烧开蒸馏水,静置24小时后取样试验中,此次检测304电热水壶和非304电热水壶的检测结果都表明,锰析出的含量已经超出机器检测限值,基本可以认定为没有。

作为检测样品的两个水壶,在烧开4%乙酸溶液,再静置24小时之后,测得的锰元素析出均小于0.04mg/kg。鉴定君了解到,这个数值等同于一亿分之四,国家饮用水标准中规定锰的含量需要不大于0.1mg/kg,即千万分之一的数量。根据检测,304电热水壶、非304电热水壶无论是烧水,还是煮沸酸性溶液,析出的锰元素含量基本没差别。

不过,根据《不锈钢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级304是符合GB9684的最好的不锈钢材质之一,是制造不锈钢食品容器首选材料。程工建议,最好还是选购有304标识的电热水壶,因为304不锈钢中的锰含量小于2%,抗腐蚀性能优良。

鉴定补充

锰中毒多通过呼吸系统所致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贺青介绍,锰是结缔组织、骨骼、凝血因子、性激素等的组成成分,对于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钙吸收、血糖调节等也不可或缺。正常的脑与神经功能,也离不开它的参与,锰不足会影响神经发育。但是,跟许多矿物质营养元素一样,过多的锰会危害人体。锰过量会抑制铁的吸收,长期过量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人体每天需要多少锰?能够承受多少锰?各国解读不同,推荐标准不同。对于成年人,美国的“充足量(即每天吃这么多就足够满足需要了,并不是说超过就有害)”是每天2-3毫克,中国是3.5毫克,加拿大更高。而“最大摄入量(不超过就认为安全,超过则风险增加)”,中国、美国制定的标准都在每天10毫克左右。

贺青说,“锰中毒”多通过呼吸系统所致。从嘴巴里吃进去的锰,总是穿肠过,消化道吸收率仅1%-5%,不至于吃出来锰中毒。呼吸道才是主要暴露途径。临床上所见锰中毒的患者多是通过呼吸系统所致,且多由职业原因造成,因饮食而造成锰中毒的病例很少见。

普通人很难辨别304钢真假

304不锈钢、高锰不锈钢都属于奥氏体不锈钢,分别属于铬镍系(美国为300系)、铬锰系(美国为200系)两个系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宋影伟说,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化学成分,与304不锈钢相比,高锰不锈钢中锰含量更高(大于10%),镍含量更低,因此高锰不锈钢耐蚀性要差,但价格更便宜。

高锰钢长时间在酸性等腐蚀环境中使用,容易导致锰析出。304不锈钢耐蚀性要远优于高锰不锈钢,只有在含有大量氯等元素的苛刻腐蚀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可能导致少量的锰析出。

宋影伟表示,一般而言,锰在1200℃以上高温下熔化,而电热水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温度不会超100℃,烧水时基本不会造成锰溶出。

不过,若用来盛装酸性物质,如酸性果汁饮料,且存放时间较长,高锰钢会有较多锰析出,304不锈钢则不会。如果经常在酸性等有腐蚀性的环境中使用,建议使用304不锈钢。

“304不锈钢”不等于“食品级不锈钢”,需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成为“食品级304不锈钢”。宋影伟说,食品级不锈钢对有毒有害元素控制得更严格,理化指标主要检测铅、铬、镍、镉、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而非食品级不锈钢主要检测磷、硫、硅等对耐蚀性有影响的元素。

食品级不锈钢要求外表精美漂亮,表面需经过抛光。高锰钢与304钢都是无磁性的,除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外,普通人很难辨别真假。

【出品】南方都市报科学新闻工作室

【主持】陈养凯

【统筹】卫志凌

【采写】南都记者霍瑶 黄雅熙

【见习记者】冯群星

【实习生】黄智昊

【通讯员】简文杨

【摄影】南都记者高贵斌

【视频】南都记者陈成效 陈辉

编辑 丁晓然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