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利用有新径 肇庆群众环保意识增强

西江日报 记者 刘亮  2016-04-24 12:56

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日前,记者走访肇庆市多个行业群众,发现该市公民环境意识继续增强,全社会正在形成绿色自觉。节约环保、循环低碳等绿色理念在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环节中均得到体现。

身体力行节能环保

近日,在肇庆学院的紫荆校道学生活动中心门口,不少经过的学生都被一面树叶墙吸引驻足。现场举办的是由肇庆学院环保协会牵头、联合学校其他学生社团举办的“地球1小时”熄灯承诺活动,不少路过学生了解之后都纷纷在树叶墙上签名承诺,将在4月22日晚加入到宣传节能的校园荧光夜跑活动中。

“我们协会举办的所有活动,包括这次荧光夜跑,都不会使用荧光棒作为道具。”该协会会长刘付明表示,荧光棒中含过氧化物、酯类化合物、荧光染料等化学物质,如果不小心折断,泄漏出来的化学物质会污染环境和人体。

陈卫佳是肇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大一学生。上大学前,她受父母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如今沿袭了节能绿色的生活方式。“淘米水用来浇花,洗菜水用来冲厕所,草稿纸双面用。”上大学后,她选择加入“环协”,“因为在这里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卫佳表示,希望自己能用实际行动让更多人加入到爱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举手之劳,让生活更环保;随手小事,让地球更环保。”陈卫佳在树叶墙上填写了自己的“世界地球日”寄语。

余热回收变废为宝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广宁县的中盛纸业有限公司。在生产车间,一套烟气余热产蒸汽装置加装在偌大的蒸气锅炉尾部。该公司设备负责人潘工告诉记者,这套装置实现了公司能源的重复利用,变废为宝。

记者现场测试,在没有经过处理的锅炉出口烟气的温度大概有208摄氏度,经过节能设备处理过后的温度降到了98摄氏度,将近200摄氏度的热量被重新利用。潘工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目前这套设备已经运行了30个月,大概提高了锅炉的效率3.5%左右,每天增加的锅炉蒸发量差不多十七八吨,每月节省了能源支出4万元。“这种装置除了能提高热能利用率外,还兼备了除尘作用,对环境保护能产生积极作用。”

据了解,像中盛纸业这种主动寻求节能降耗、实现生产升级改造的企业并不在少数。肇庆金广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客户提供节能技改实施方案、生物质气化、城市工业污泥干燥及气化、除尘治理的企业,拥有余热回收装置国家专利。在过去一年,公司为多间客户提供从锅炉到车间生产设备一体化蒸汽系统节能、环保系统节能的解决方案,实现节能减排显著效果。

“从过去上门求生意,到如今生意主动找上门,说明企业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愿意在节能降耗上投入。”金广能源总经理陈勇彪说,为了推进企业的节能降耗,他们对企业进行零投入零风险的合作方式。企业与公司达成合作以后,节能设备和运营投入全部由公司出资和管理。在等合作企业有了节能收益后,才由双方共享。

个人发电“上网”售电

李卓超家住端州区睦岗镇蕉园外坑三村,从汽修专业毕业后,自己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店。他从小就对光伏发电感兴趣,“小学时候就把计算器上的光伏接收板拆卸下来,为小灯泡提供源源不断的电源。”去年3月,他成为我市自主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尝鲜者,成功并网发电。

在李卓超家中,记者看到了他的“作品”。在顶楼阳台,沿着梯子往上爬,16块共32平方米的光伏板铺满屋顶,以45度左右的斜角面朝南方。据他介绍,这套装置总共花费了4.2万元,不仅能提供全家用电,还能把剩余的能源通过“上网”卖给供电部门。

目前,在天气较好,无雨无云的情况下,李卓超的个人电站每小时发电量在5度左右,其中将近7成用于上网,按每度电0.45元价格计算,每小时能结余约1.58元。“设备运行了1年多,节省下来的电费和售电所得约4000元。”

虽然每月节省了电费开支,不过李卓超也坦承,安装光伏发电设置需要特定的条件,需要建筑物的业主同意,“像商品房这种就很难取得全体业主意见统一。”同时,个人光伏发电前期投入大,受天气影响大。李卓超表示,自己是出于兴趣爱好,才一直从事节能环保这项工作,并不是要通过这项工作获得利益。

记者从肇庆供电局获悉,截至4月21日,我市共有光伏发电项目35个,其中非居民光伏项目一个,为广东艺华铝业光伏屋顶示范项目,装机容量为10千瓦;居民光伏项目34个,总装机容量为132.2千瓦。西江日报记者刘亮 实习生 陈昕


编辑 谢辉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