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做客珠海文化大讲堂 讲述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南方+  2016-04-24 10:35

“每个民族的历史都有极为可贵的部分,在历史的背后都有着民族的灵魂和精神的底蕴,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思考,使我们对人类今后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价值走向,学会用历史的智慧为我们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基础。”4月23日下午,在第272讲珠海文化大讲堂上,肖敏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曾国藩从资质平凡的农家子弟走向成功的史实。

肖敏把他的人生分成三个阶段。

1811年-1838年

耕读之家 家教良好

在1811年至1838年的第一个阶段,是曾国藩奠定基础的准备阶段。1811年,清朝嘉庆16年,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当时他家是一个殷实的耕读之家。曾家非常注重对子弟的教育,而且友善朋友,非常乐于帮助左邻右舍。青少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这种浓厚的家庭氛围对曾国藩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曾国藩的祖父叫曾玉屏,他对曾国藩忧国忧民思想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曾国藩在他日记里说,我祖父走路都很稳重,在曾国藩心目中,祖父就是一个英雄。后来,曾国藩在祖父的支持下,进入岳麓书院读书,这里的进步思想对曾国藩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后,曾国藩考取了同进士,后来又参加曹考,考了第三名,道光皇帝将其提为榜眼,曾国藩于是有资格进入翰林院。那个时候想进朝廷当官,必进入翰林院不可。于是,曾国藩拿到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块敲门砖。

1838年-1852年

修身立志 蓄势待发

1838年-1852年,这是曾国藩人生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他修身立志 蓄势待发。跟曾国藩一同进入翰林院的还有很多优秀分子,但曾国藩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沉浸在科举考试胜利之中,而是马上看出了自己的不足,此外还有一点,他群众关系不是很好。曾国藩看到自己和真正的大家还是差很大的距离。

在这个阶段,曾国藩给自己安排了很多功课,严格要求自己。他首先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诚。也就是一个人做事要诚恳,表里如一,内心的一切都可以拿出来公之于众。在道光年间,理学主张三纲五常,作为整个社会维持伦理秩序的规范标准,理学家认为不诚则无物,非常重视一个人的诚。第二是敬畏。一个人首先要畏道、畏法、畏情,要重视老百姓的评价、口碑、呼声。敬为自己赢得了上进的空间,自敬才能够自增,尊重人家,人家才能尊重你。所以曾国藩坚持对不肖者敬而远之。第三个是静。就是说一个人身心神都要处在一个安静的状态。古人认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得。曾国藩就认为,必须要修养身性,首先要让自己处事不骄不躁,心平气和,静对一个统帅,对一个位居高位的人来说很重要。第四是谨。要谨慎、稳重、小心,这就是谨。曾国藩认为,谨是一个人处世的要务,做人应该要谨言慎行,不要乱说,每一个行动考虑好了以后才采取行动,多一分谨慎才多一分胜算,任何时候都告诫自己处事谨慎,就可以居高不妄。第五是恒。就是做事要有恒心,一个人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恒的最高境界是慎独。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做事重点在于下功夫去做,他有很多很多对自己进行批评、严厉谴责的地方,提出改革意见的地方,这也是曾国藩非常过人之处,他后来能干大事跟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很有关系。

在这人生的第二阶段,曾国藩在“修身”上的努力。修身以后还要立志。曾国藩认为立志就是金刚换骨,整个人都焕然一新了,品行道德都超出了商人。曾国藩给自己立下了一大一小两个志向。他的小志向是:绝不靠做官发财,要先自立,这个实际上他完全做到了,他后来当了两江总督以后,他大部分俸禄是接济穷人去了。他的大志向是:经邦济民安定天下,这个志向曾国藩也实现了。就这样,曾国藩在京城的十几年,通过刻苦的学习,修身养性,树立了强烈的经邦济民安定天下的大志和使命感。

1852年-1864年

智慧英勇 走向巅峰

从1852年至1864年,这是曾国藩人生的第三个阶段。这个时期,他不仅严以律己,更严格要求家人,以至于后来曾家出了不少显赫人物。这12年,他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有勇有谋的大人物。

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为平乱,曾国藩接受朝廷任命后,首先请求朝廷批准他在省城组练一支新军,把湘军练成劲旅。第二就是合理编制,组建先进的军事结构,把官兵和武器优化组合,第三是强力训练。第四,光是要人带兵打仗还不行,还要有政策,一是厚给奖赏,再者按功行赏。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湘军开始虽是屡战屡败,但仍刀山火海不退缩。

后来在与平定太平天国的战斗中,曾国藩注重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当时清王朝为了早日剿平太平天国,派了两个很能干的大臣,在南京东面建了两个大运河,但是根本没有阻断南京和内陆的联系,内陆十几个省的供给源源不断供给南京。曾国藩带着他的幕僚去看战斗地形发现,南京的城墙是做得最好的城墙,区区几万人想攻下南京基本是无望的。曾国藩分析,从历史上来看,要攻下南京首先要切断南京供给,把它变成孤城,那就要先攻下安庆。所以他把最强最能干的军队调集起来,围攻安庆。经过很艰苦的战斗,终于打下安庆。

曾国藩的战术决策就是,湘军早期人数太少了,必须要保存自己的力量,才能有力量反攻,所以他规定湘军每到一个地方,就必须先挖一个城池,先把自己保护起来,每天派十分之一的兵力去守这个城池。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个战术很好地保护了湘军,特别是安庆的围攻战,打了差不多两年。打安庆的时候,太平天国派了很多援军,但是湘军都把援军打败,几十万的太平天国就一点一点被湘军吃掉了。

打下安庆以后就开始打南京,主将是曾国荃,就是曾国藩的弟弟。到1866年,终于打下了南京。虽然李秀成20多万人非常英勇,但是不能阻止湘军,从此,湘军的英勇善战,强悍无敌,闻名于天下了。

打下南京大功告成以后,曾国藩采取了几个很明智的办法,成功避过了政治险滩。第一是功成后不居功自傲,把功劳推给皇上,把官员的名字写在自己前面。继而,曾国藩坚决辞去湘军统帅的职务,但是保留两江总督,意思是“我还是给朝廷做工作”;再者,他动员曾国荃马上回家养兵;另外,立即裁减湘军,从10万多人只留下1万多人,9万多人全部遣散,这样朝廷彻底安心了。还有特别要点赞的是,打下南京后,曾国藩根本没有修总督府,而是修了贡院,恢复了停止了12年的“高考”,赢得了朝野的欣赏:曾国藩太会办事了!

互动

观众:在对于清朝的态度这个问题上,请您评价一下曾国藩和孙中山?

肖敏:曾国藩建立学校,建立军制,阻止了清朝的衰落,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落后的农业文明一定会被先进的工业文明所代替,历史的发展谁都阻拦不了。孙中山希望推翻满清的统治,建立宪政,顺应了历史,而且孙中山在袁世凯当总统时可以退让。孙中山在推动宪政方面立下了大功的,大家都认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观众: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肖敏:太平天国实际上是天王天父圣子圣父一类,它的很多理念都是违背社会发展的。比如凡是参加太平天国的,不能有私有财产,所有财产都要交公,而且夫妇不能同住,同住就要“点天灯”;它是很迷信、很乌托邦的,如果这一套实现的话,中国还要倒退几百年。

【肖敏简介】

肖敏,曾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师大中文系,曾在四川省社科院,当代中国四川卷编辑部、四川省政府广州办事处、羊城晚报出版社工作。近年来主要在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广州EMBA班、暨南大學、华南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上《中国历史概述》、《先秦时期》、《三国时期》、《二战概述》《曾国藩的成功之道》《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等课程。

精粹

世界背景下的曾国藩

肖敏讲曾国藩,首先让现场观众了解曾国藩所处的世界大环境。那是在18世纪中叶,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以机器大生产代替了工业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1789年,法国开始了资产阶级大革命。随着工业文明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迅速成为了当时的第一大国,号称“日不落”,开始了疯狂的海上扩张,并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这个时候的中国清朝持续百年的盛世已经落下了帷幕,走向了急速的衰落。

在肖敏看来,正是在这个时候,曾国藩却在力挽狂潮,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肖敏引用了几个名人对曾国藩的评价——

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蒋介石说,平生只服曾文正公。中国的主流文化自古推崇人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三不朽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范仲淹,一个就是曾国藩。(珠海特区报 陈素璧 曾遥)

曾国藩打败了太平天国,阻止了社会的后退,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史上,创建中国第一所军工厂,还有他的教育思想,对他弟弟和儿女的意重言深的教诲都非常出色。他坚持清廉执政,对自己是最严格的;崇尚气节,坚持良好的家教家风,绝不以权谋私,获得了湘军上下的拥戴。另外他还大力提倡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河,他推进西学东渐,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厂、兵工学校。他为什么取得那么多成就呢?曾国藩的资质并不出众,但他胜在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处事哲学,肖敏说:“一部《曾国藩全集》堪称成功学的百科全书。”


编辑 胡净栋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