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突然去世,银行卡密码成谜,教你怎么把钱取出来

法制日报  2016-04-22 18:03

母亲离开3年之后,费尽周折的北京市民于女士仍没有将母亲名下的银行存款取出来。4月20日,于女士向记者叙述她的取款经历,“我感觉银行的做法挺不合理的”。 

 

一、母亲去世留下存折 设有密码女儿无法取款 

3年前,于女士的母亲去世。办完母亲后事,于女士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一张两万元的存折。 

不久,于女士拿着母亲的身份证和存折,到某银行亚运村支行网点询问,得知存折设有密码。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必须由公证处出具相关公证,拿着公证才能到银行取款。 

  

二、要想取款得有公证 办理公证大费周章 

于女士赶到一家公证处,得知公证并不好办:母亲去世,这两万元属于遗产,作为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提取该项存款,应向公证处申办继承权证明书。申办公证则需要提交诸多证明材料,比如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等,必须要求所有合法继承人都要到场。 

于女士有兄弟姐妹5人,要把这么多人同时都凑到公证处并不容易,尤其还包括远在山东的亲属。“何况我们都要到场,周折下来花费可不止两万元。” 

三、银行的规定 当事人颇感无奈 


银行:原则上,如果知道密码,子女带着相关身份证件,可以直接取款。如果不知道密码,只能到公证处办理公证,密码业务只能由本人办理。 

因为银行出于防范存款被冒领、保护储户财产安全的考虑,会要求出示公证处的遗产分配公证书。办不了公证,这笔钱只能一直在银行存着。 

曾有一些不能进行公证或认为费用太高得不偿失的客户,放弃了在银行的存款。这种案例很常见。 

四、银行的做法是否合理? 

根据1993年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存款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权提取该项存款,应向储蓄机构所在地的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储蓄机构凭继承权证明书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 

五、专家:储蓄管理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 应出台规则便利客户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军:中国人民银行1993年的规定年代久远,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情况。从《继承法》的角度看,被继承人去世后,继承人有权继承这笔遗产,继承法并未强制规定继承人继承遗产必须进行公证。继承人也有义务向银行提供相应证明,需要证明是唯一继承人,或者是多个继承人推举出来的继承人代表,出具完整的证明和相关材料,就应该可以要求银行支付存款。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董新义:建议由相关部门比如银监会出台相应的规则,便利客户取款。 

六、“取”不出的钱流向何方?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军:银行对这些存款虽然负有随时支付义务,但由于常年不动,形成事实上的“占有”和使用,相当于不当得利,也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律师:为避免银行不当占有这部分存款,有必要制定规定,如果“休眠”存款持续超过一定时间,银行就有责任向法院提请认定为无主财产,并上缴国库。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董新义:关键是怎样判断“休眠”存款是不是无主财产。如果这笔存款本身有继承人的话,不应该判定为无主财产,只是权利人没有去主张权利。只有在老人去世且没有真正的继承人的时候,才可以启动相关程序,宣告为无主财产。无主财产的认定,一定要通过法院判决,而不是由行政机关或者商业银行自己认定的方式处理。 

七、法官支招:通过民事诉讼来确定遗产分割份额 


前不久,四川达州的赵先生父亲去世后也遇到类似事情。法官给赵先生支招:由于赵先生的母亲已去世,所以赵先生可以作为原告起诉同为法定继承人的两个姐姐,请求法院依法分割赵先生的父亲留下的遗款,通过民事诉讼来确定遗产分割份额。 

法庭受理了这起特殊的法定继承纠纷案件。在审查了相关证据,确认赵先生的父亲的继承人只有赵先生和他的两个姐姐以后,法官随即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 

赵先生和他的两个姐姐均表示,他们本来对遗款的分割就不存在争议,她们都同意父亲的1万元存款归赵先生所有。法院根据双方的调解协议很快便出具了民事调解书,由赵先生继承父亲的存款,赵先生的两个姐姐自愿放弃继承存款。 

最终,赵先生拿着法院出具的民事调解书,从银行顺利取出了“休眠”多年的存款。

编辑 麦宇旻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