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陶达嫔
2016-04-21 16:32
创办于1952年的广州越秀区铁一小学最早是广铁集团企业办学校,直至2004年移交广州越秀区政府管理,成为广州市公办小学一员。
在广州市名校扎堆的“老东山”片区,一所企业办学校从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家长们向往的名校,一定有她独特的校园文化吸引力所在。
校长朱德芬笑称,“铁一小学是一所平民学校,早期学生随着铁路职工来自五湖四海,现在学生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她说,不管怎样的孩子来到铁一小学,学校都要给到孩子负责任的启蒙教育。
在她看来,铁一小学几十年来最重要的积累就是为孩子营造的读书氛围,和学校对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探索。
这位从毕业至今都在铁一小学从教的女校长告诉记者,铁一小从1992年至今举办了23届读书节,有着几十年如一日引导校园阅读氛围的习惯;也在建立小学生行为习惯引导方面形成了十几年的观察、研究和实践,“好的习惯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带来好的影响。”
一所充满书香味的小学校园究竟是怎样的?怎样在启蒙之初为孩子引导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期“上学君带你上名校”带你走进铁一小学,了解书香校园背后的育人秘笈,看看好的小学行为习惯究竟要怎样培养。
校园管理
学生数量多,如何关注到每位孩子?
小团队化管理促高效率,每个角落信息都不落下
南方日报:铁一小是广州中心城区小学中学生数量最多的学校之一,全校70个班。有家长担心学生多而管不来,您怎么化解这样的难题?
朱德芬:铁一小学虽然班级数量多,学生不少,但从我的观察来看,整个学校氛围很好,老师团队意识很强,状态比较愉悦、学生大胆、大气、活泼。学校能做到这一点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的管理效率,二是校园场地空间不局促,占地2万平方米。
我从1998年任铁一校长之后,最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推动幸福团队的建设:以幸福目标引领师生,让幸福文化陶冶师生,用幸福平台造就师生。同时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建立小团队,通过团队组织形式,凝聚师生,让办学理念、工作要求等能够上传下达,从而提高整个办学的管理效率。
所以,铁一小学的校园管理有个特点是团队管理模式。横向方面,年级除了级长,还有德育组长,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研组长,工会小组长;纵向方面,每个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又组建纵向团队小组。所有行政下级、下组,参与管理。
这种多平台、小团队模式,打通了整个学校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篱笆,形成了同年级、不同年级,同学科、不同学科之间的常态性交流平台。通过这些管理的“公路网”,学校各种教学理念和活动都能有效实施、有效组织,我作为校长也能够及时了解学校各个方面的信息,孩子们在校表现的一些的细节。可以说校园的每个角落都不会落下。除了这些,我自己本身也带课——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课。学生能在课堂见到校长,愿意和我分享很多他们的真实想法。
关于阅读
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石
小学应该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理念
南方日报:铁一小学今年已举办第23届读书节,学校的读书节有哪些传统和特色?
朱德芬:铁一小学从1992年开始坚持一年一次的读书节活动。学校每年每个年级、每个班级也都会有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目的是引导孩子形成爱读会读的氛围。
在铁一小,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共识,就是“让阅读引领学生生命成长”。学校通过“学校阅读平台,家庭阅读要求,社会阅读实践”三方面结合,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校园爱读书,校外会读书,读书成习惯”的阅读风气。这也是我对构建书香校园的一个目标,现在来看,“读书乐园”的氛围基本形成了。
有一项调查数据,2007年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学生“完成作业之后,你还做什么事”,参加问卷学生83%回答是看课外书。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中,学生完成读书卡近10万份,评出“阅读之星”5000多人次。铁一小也是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
南方日报:学校是怎样让这种读书活动真正落地?
朱德芬:学校通过细化的管理,来保证阅读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从而日积月累形成校园爱读书的氛围。
具体来说,学校推动阅读活动有一个“建模策略”,一是通过建立全校性的读书管理网,这一点是为确保阅读活动落实到位;二是学校有完善的阅读网点:比如学校有一馆(图书馆),班级有一角(图书角),家庭有一柜(图书柜),处处营造书香氛围,孩子很难不受到影响;三是把阅读时间安排到位。学校会规定“书香时光”、阅览室开放日,这是学生读书时间,教师不得占用;学生周周有自我阅读,这一点通过《课外阅读卡》反馈阅读信息;四是在日常读书的基础上,学校经常性组织开展专题读书活动、文学社读书活动等,提升学生阅读效果,不断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南方日报:现在不少家长也明白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您怎么看阅读在小学学习阶段的意义?
朱德芬:阅读,是为孩子终身学习奠定的第一块基石。小学阶段应该培养建立起孩子终身阅读的理念和习惯。既要拓展孩子多元阅读能力,也要拓展他们的阅读范围和阅读介质种类,比如书本、影视等。
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欣赏主题、欣赏人物、欣赏事件、欣赏表达——形成发现美的能力。
家校互动
家校育人应追求一致性
避免孩子“看脸子”“钻空子”
南方日报:铁一小学家校互动方面的活动多吗?小学阶段,家长应该如何与学校开展互动?
朱德芬:现在家校互动的方式很多。我比较主张老师和家长共同做到的是:一、相互多关注。家长不光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多关注校园生活,关注孩子同龄群体,让孩子与父母有更多、更广的交流话题;老师要尽可能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情况。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二、相互多鼓励。在孩子面前,老师和家长要多唱对方的赞歌,让孩子关注父母、老师的良好言行,受到熏陶。三、相互多理解。家校在理念和方式方法上要形成一致性,小孩子很容易“看脸子”,如果家校观点不一致,方法相反,小孩子就很会钻空子,对培养孩子不利。
地段生&直升
铁一小每年100名额直升铁一中
谁能直升由“电脑派位”决定
南方日报:又到了“择校季”,很多家长关心怎样才能入读铁一小学?
朱德芬:铁一小学面向社会招生,入读条件以越秀区教育局招生文件为准。
南方日报:有些家长理解铁一小学可能还是大量招铁路子弟的学校。
朱德芬:不是的。小学在2004年移交地方政府,2005年到2008年四年过渡期结束之后,从2009年起,完全按照政府地段生政策。不是地段业主户主的铁路子弟也不能入读。
南方日报:新生入读铁一小学,会有哪些面试(测试)内容?
朱德芬:铁一小学在新生报名时,既不面试也不测试。但会给孩子提供一个认识学校的平台。通常学校在报名交流时会找漂亮温柔的老师和孩子对话,让孩子从感性上喜爱这个学校的老师。老师也会主动与孩子交流他们最喜爱的话题,比如唱自己喜欢唱的歌、做一节操等等,让老师在短时间内捕捉孩子的优势。
南方日报:铁一小学直升铁一中学有哪些途径?直升比例有多少?
朱德芬:尊重铁路办学的历史,目前铁一小学仍然保留了部分学生直升广州铁一中学的方法。但直升有三条原则,一是定额指标,每年100名铁一小学学生直升铁一中学。二是在直升过程中,不与学业挂钩、不按成绩录取,符合应届生身份的都有权参加直升。三是所有申请直升的学生按照“电脑派位”方式录取。
幼小衔接
好习惯要从小学前就开始训练
家长要与学校一起系统引导孩子
南方日报:一年级新生进入铁一小学之后,学校在引导新生“幼小衔接”过渡方面有哪些做法?
朱德芬:铁一小学在建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引导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在引导一年级新生顺利进入小学学习阶段方面,有两个阶段的做法。
第一个阶段是在新生入学之前。约7月份,铁一小学会举行家长培训会。这个会上我会给家长指导得很细:包括让家长给孩子买闹钟,学会调闹铃,懂得时间管理;准备一个固定专用学习桌,准备一个专用书架(柜),形成学习专时专地并且营造阅读小空间的氛围;准备一个专门的衣柜,让孩子学会衣物按类分放,为上学后知道备衣、穿衣做准备等。
第二个阶段是,在入学之后,学校在一年级上学期到二年级下学期期间,安排每周一节的行为习惯训练课,班上练,家庭评,学校奖,家校共同引导学生树立好习惯的意识。
南方日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做好哪些配合?
朱德芬: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迁移到学习习惯上。比如从会收拾衣服,到会分门别类收拾书包。此外,家长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不能停留在理念上,要落实在每天的督促中。按照评比的指引督促孩子按要求做,达到习以为常。再有多鼓励。对孩子每一天的操作、每一点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要表扬,让孩子在表扬声中养成好习惯。
在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衔接期,家长要牺牲一下个人的业余时间,尤其在7至10月份——入学前、入学后这四个月期间,家长要系统地陪伴和引导,强化孩子的行为习惯训练。
习惯培养
培养好习惯对小学生非常重要
不能过多说教,要系统实践锻炼
南方日报:从铁一小学十几年研究和实践来看,对引导小学生行为习惯方面要把握好哪些方面?
朱德芬:学校从1998年开始探索小学生习惯培养。我自己做了9年的班主任,从我的一线教学感受来看,校园学习和生活处处离不开习惯,好习惯对小学生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学校注意凸现一个“自”字,主要包括:自立生活的习惯——通过自立生活习惯的养成,为少儿将来独立做事,做人打好基础;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学业的自我效能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能动性,为少儿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好基础;自愿承担的习惯——引导学生从日常细小事开始将承担责任内化为自己的需要,从而为成人后有对他人、社会负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在这些纲要下,学校将各纲要细化到了具体的课堂学习、课间管理、课后训练中,包括学生们在衣食住行学习等各方面的具体行为规范。
为了避免行为训练课过多的说教,造成少儿对行为的理解只停留于认知层面,不能落实在实际行动等弊端。学校还设计了行为训练课延伸实践平台:创设了亲子跟踪法,通过“行为养成记录卡”,采用自我评价,父母评价,使少儿对行为课中学到的规范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这一做法,是少儿实现良好行为养成的必要途径。让他们在 “做”中评,评中“做”,通过反复实践锻炼,习得与巩固良好行为的习惯。
升学建议
“小升初”阶段家长切忌忙乱焦虑
家长焦虑是孩子适应中学学习的心理杀手
南方日报:现在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读初中的事情很焦虑忙乱,在这个阶段,您对家长们有什么建议?
朱德芬:家长的焦虑心理对孩子没有好处,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并引导孩子调整好心态——哪怕可能去到不喜欢的学校也要阳光面对,让孩子在初中阶段的起跑线上,迎头赶上,而不是垂头丧气。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更加注重与孩子的亲情互动,尤其不能唠叨、不要埋怨。孩子在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温情的父母的激励、与他们一起面对很多的情愿与不情愿。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可以从哪些方面判断把握?
朱德芬:就小学学校来说,我主张就近入读,就近读书有利于学生健康身体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观察一所学校,我认为首先要看校风和教风,还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了解学校的校园管理。如一所学校拥有美丽洁净的校园、学生上学放学有序,孩子们脸上常挂着笑脸,学校又有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孩子们大方活泼,这样的学校就是不错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