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海上丝路从哪出发吗?广东!

南方+ 记者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历史因缘。那么,你知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究竟从哪出发吗?

徐闻古港八卦航标灯座。南方日报记者 郭智军 摄

要回答这个问题,广东徐闻注定是一个无法避开的古港。

沿着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岸线驱车,从广东徐闻县南山镇二桥村隔海望去,三座小岛的轮廓浮现出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古港——大汉三墩。

徐闻县南山镇大汉三墩,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远眺大汉三墩其中一墩。南方日报记者 郭智军 摄

早在《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了一次西汉时期从徐闻出海的远洋航行。当时,正值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在河西走廊长期被匈奴控制的情况下,汉武帝十分渴望找到新的通道去往西域。

大约在公元前111年—公元前87年期间,汉武帝派遣官方船队沿着中南半岛,经今天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地,远航到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最后抵达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返航。

徐闻县博物馆中存放的五铢钱。南方日报记者 郭智军 摄

这次远航尽管没有如愿到达西域,却意外地打开了一条通往海外的贸易通道,这也是正史上第一次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记载。

尽管《汉书》记载的出海港只有日南、徐闻、合浦三个,但从地理上看,徐闻、合浦的内河行船与陆路交通并不方便,日南与内地更无内河相通,来自中原的丝绸等货物要直接运抵这里十分困难。

相反,位于珠江入海口的番禺(今广州)是当时全国的九大都会之一,也是各类货物的集散地。由此有专家推测,当时徐闻、合浦很可能是番禺的外港。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史上“资格最深,历代相沿,唯一不衰”的传奇很可能在汉代就已掀开。

在此后2000多年间,尽管内河航道和海岸线时有变化,港口具体位置时有迁移,但除了南宋末年到元朝的100多年间因被泉州港取代而位居第二,广州一直稳居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的位置。

徐闻县博物馆馆长吴凯在讲解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南方日报记者 郭智军 摄

不仅是徐闻、广州,打开广东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有大大小小200多处港口。如粤东的汕尾港、海门港等;粤中的黄埔港、蛇口港等;粤西的徐闻港、海陵山港等。它们通过航线交织成网,在不同历史时期与海上丝绸之路或多或少发生着关系。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基村的黄埔古港遗址。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这些港口所依的大小港湾往往又内连发达的河流水系,保证了来自内陆产地的丝绸、茶叶、陶瓷等货物源源而来,进口的货物也能顺利北上。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启臣认为,正是南海的季风气候和江海联运的地理位置,使广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

编辑 张璟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