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会致癌?不一定!专家指出,喝酒也要掌握度和量

南方日报  2016-04-21 09:48

    近日,网上一则关于“确认了!喝酒真的致癌症”的消息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那么,喝酒真的会致癌吗?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采访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蕾。

    如何才算是健康饮酒?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论是亲朋欢聚,还是工作应酬,都少不了用酒来助兴。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60种疾病因不健康饮酒造成,那么何为“不健康饮酒”?陈蕾告诉记者,“世卫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每天摄入的纯酒精量应不超过20克,女性则应更少一些,用‘饮酒量×酒精浓度×0.8’这个公式就能算出酒精摄入量。按照成年男性每天摄入的纯酒精量应不超过20克来看,对应的各类酒的摄入量分别是:啤酒为450ml—500ml;葡萄酒为150ml—250ml;白酒则为50ml—60ml。”

    喝多少酒因人而异

    陈蕾表示,“酒精导致癌症的具体机制因癌症种类不同而不同,同时喝酒只是间接性发生癌症,并不是直接导致。虽然部分癌症患者平常都有饮酒的习惯,但并不能非常肯定地说这些患者就是因为饮酒而造成的,导致癌症的原因有多种,我们人体每天都会相应产生癌细胞,至于癌细胞是否会发病,还取决于个人的免疫系统、抵抗能力、体内细胞监视能力、环境因素等。”

    据介绍,酒精中含有乙醇,而人体肝中的乙醇脱氢酶负责将乙醇(酒的成分)氧化为乙醛,生成的乙醛作为底物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催化下转变为无害的乙酸(即醋的成分)。而在乙醇—乙醛—乙酸中,只有乙醛是具有一定毒性的,能否将乙醛代谢掉的工作就取决于“乙醛脱氢酶”的能耐大小决定的。研究发现,在亚裔黄种人中,有一部分人带有突变的乙醛脱氢酶2(即ALDH2*2),这种突变的乙醛脱氢酶2其代谢乙醛的功能几乎为0%,当乙醛长期代谢不出停留在体内的时候,则将有可能导致癌症。陈蕾表示,“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只喝了一点点酒就会脸红、全身发红,甚至产生不良的反应,对于这类携带突变的乙醛脱氢酶的人,我们建议最好就不要喝酒。”

    疾病患者饮酒要注意

    为何有的人能喝酒、喝多少也不会醉,有的人不能喝酒、一喝就容易醉呢?

    陈蕾告诉记者,“喝酒醉不醉主要是乙醇脱氢酶的差异,如果乙醇脱氢酶活性很高,不管喝多少酒,立刻就会转换成乙醛,此时神经功能的影响就减小了,就不容易醉。但这些带有毒性的乙醛能否立刻被代谢掉,则取决于乙醛脱氢酶是正常的还是突变的。当然,如果因为酒量好而长期大量饮酒那肯定不好,毕竟凡事都要掌握一个度和量,尤其是本来就有脂肪肝、糖尿病、肝炎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则更加不适宜大量饮酒。”

    南方日报记者 许晓婷


编辑 张伟炜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