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70”、“171”沦为电话诈骗高危号段

南方+ 记者 祁雷  2016-04-20 20:02

警惕以“170”和“171”开头的诈骗电话!

据广州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统计,该中心今年第一季度共接报涉及“170”、“171”号段的电信网络诈骗警情700多起,其中70%为举报,但也有部分事主不幸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广州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已接报多起涉“170”、“171”号码的电信诈骗警情,提醒市民接到此类可疑电话时,应想办法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

对涉及银行或第三方平台转账汇款、网上交易、短信链接等情形,应提高警惕,及早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慎防被骗。

以下有两则典型案例:

案例一

2月26日,事主王先生(化名)收到来电显示为“170”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广州市某局工作人员,问事主是否为小孩家长,称其可以领取2680元的“新生儿补贴”。

由于事主的小孩出生不久,且对方也能准确说出小孩的身份信息,王先生信以为真。

随后,对方电话指引王先生前往银行柜员机操作“领取补贴”,诱骗其将柜员机操作界面转为英文后向指定账户转账了5万元。

案例二

3月17日,事主刘女士(化名)收到一条“171”号码发来的诈骗短信,自称是事主“老朋友”。

“老朋友”短信提供了一个“t.cn/XXXX”的网页链接,称链接里有“朋友们过去的照片”,请事主自行下载。

刘女士信以为真,遂按指引点击了该链接。不久,事主银行卡被盗刷2000元。


什么是“170”和“171”号码?

2013年12月,工信部审批通过了虚拟运营商170专属号段,并在2014年开始逐步投入市场使用。2015年8月份工信部开放171号段,并于201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下发的号码转售虚拟运营商使用。

据了解,所谓虚拟运营商,是指民营企业租用三大运营商的基础网络,相当于“批发商”,一次性从传统运营商“批发”大量收集上网流量、语言通话分钟数、短信数,然后设计不同资费套餐,再向用户发放的一种销售模式。

“170”号段前4位可以用来区分与虚拟运营商合作的基础运营商。“1700”为电信;“1707”、“1708”、“1709”为联通;“1705”为移动。171号段与170号段属于同一类型,也是虚拟运营号段。

为何“170”、“171”逐渐成为诈骗高危号码?

1.该号段电话卡大多由网络电商营销,一人可购买多张电话卡,且大部分套餐免漫游费、长途费,诈骗分子便于多重身份作案且成本低廉。

2.“170”、“171”号段较为新颖,群众对此熟悉度不高,警惕性低。

3.由于和传统基础运营商之间是租用的关系,且虚拟号段电话卡的销售渠道不可控,虚拟运营商对号段的监管相对薄弱。

另外,在实名登记上,个别销售单位、通讯运营单位也未能做到对所有开卡人身份进行有效登记,无法像其他正规运营商一样做到严格执行实名制,因此不法分子有机会购买到不需实名登记的“170”、“171”号码电话卡。

 警方提醒,鉴于上述原因,“170”、“171”号段现时较多地被用来发送银行汇款、赌博、发票、证件、信用卡、加微信号推销等信息,电信诈骗更是防不胜防,提醒市民多加注意。

编辑 范思鼎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