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岛头钢圆筒顺利拆除

南方+ 记者 潘晓晨  2016-04-19 18:22

随着800T大型起重船吊钩缓缓升起,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最后一个钢圆筒在“沉睡”了1600余天后,逐渐被吊出水面。南方日报记者 王荣 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潘晓晨 通讯员/钱仕程)4月19日,随着800吨大型起重船吊钩缓缓升起,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最后一个钢圆筒在“沉睡”了1600余天后,逐渐被吊出水面。至此,东人工岛已打开“大门”,静待首节曲线段E33沉管的海底对接,为今年年中开启沉管隧道自东向西安装创造了施工条件。

由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Ⅱ工区负责施工的东人工岛,采用深插大直径钢圆筒工艺深海筑岛,由59个高达50.5米、直径为22米、重达500多吨的巨型钢圆筒及118片弧形钢板副格组成止水围护结构,以常规的施工方法提早两年完成筑岛。由于下一阶段东人工岛需要与海底沉管隧道对接,所以要对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的钢圆筒及副格进行切割拆除,打开围护结构,形成敞开式水域,为未来首节曲线段E33沉管与东人工岛暗埋段的“海底之吻”创造条件。

拆除岛隧结合部钢圆筒,静待“深海之吻”的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南方日报记者 王荣 摄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共有33节沉管组成,其中E1至E28沉管为直线段,E29至E33沉管为曲线段。截至目前,自西人工岛起由西向东,已完成E1至E25沉管安装任务,在完成E28沉管安装后,沉管安装将调转方向从东人工岛向西进行逐节安装。E33沉管位于东人工岛岛隧结合部,长135米,既是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首个施工的曲线段沉管,也是由东向西安装的首节沉管,其意义重大,但其安装难度也更大。

据介绍,E33沉管所处施工区水域狭窄,海流情况异常复杂:地质条件变化大,碎石基床采用陆上、潜水和整平船相结合的铺设方式,作业时间长达一个月;同时,按照预定施工计划,安装期正值珠江口汛期和台风期,施工窗口预报已超出目前科学手段可预测的范围;此外,台风、强对流、大径流、岛头挑流与紊流、回淤、高温高湿等多种风险因素叠加,都将给沉管安装带来极大风险和挑战。所以E33沉管施工将是港珠澳大桥沉管安装施工中最为复杂、最为艰巨和最为关键的一次。

编辑 胡净栋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