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印刷本,是笔记?!80年前的学霸就是这么干

金陵晚报  2016-04-15 20:22

80年前的超级“学霸”如何记笔记?

近日,东南大学档案馆收到校友、“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家人捐赠的一批遗物,其中一本微分方程课堂笔记不仅用全英文记录,字迹工整如印刷体一般,很多年轻人看了感觉“自愧不如”。

黄纬禄院士高中毕业于扬州中学,1936年,他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东大能源与动力学院与电气工程学院(前身为“电机工程系”)。

“微分方程”笔记走红,工整得如印刷品

4月13日,东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李宇青向记者展示了黄纬禄院士的数学笔记——一本练习册,封面用英文标注了课程名称“微分方程”,翻开笔记本,里面是用全英文做的微分方程式笔记,大概有二十多页。

“挺震撼的!”李宇青跟记者形容了见到笔记时的直观感受。

不仅如此,档案馆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都认为,黄院士的数学笔记字迹清晰工整,像印刷体一般!

还有东大校友看到笔记感叹,“连运算符号看上去都像是打印的一样,吾不及院士之十一。”

黄纬禄院士的女儿黄道群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后,家人在整理资料时,才发现了这本笔记本。

对黄院士的家人来说,这本“微分方程”笔记非常珍贵,是父亲在大学学习期间唯一一本写有自己名字的全英文笔记本。

黄道群说,考虑到这本笔记对东南大学意义特殊,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档案。虽然难以割舍,但他们最终还是将“原本”捐赠给东大档案馆,并接受档案馆制作的“复制本”,留作纪念。

通过黄纬禄的家人,记者还看到了两张他学习专业课时的手稿,文字同样整齐工整,就像印刷出来的一样。

年轻时就是“学霸”,考大学总分第一

“父亲写字一直都是这么工整。”黄道群介绍说,父亲是安徽芜湖人,高中考入当时全国知名的扬州中学。

当时扬州中学的数、理、化课程都是英语授课,父亲当时所在的班级,因为基础差跟不上,排在年级倒数。

后来,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全班奋起直追,英文水平大幅提高。高中毕业时,黄纬禄的“英文关”基本过了.

上大学后,他的英语水平比很多同龄人高一截。黄纬禄还曾经去英国留学,回国工作后,英文虽然用得不多,但和从国外来的朋友用英文交流、开玩笑都很流利。

黄纬禄的“学霸”潜质从考大学时就显露出来了。

1936年,黄纬禄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从40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取大学。

黄道群告诉记者,父亲的数学成绩尤其突出,考了满分,数学系还曾为此和电机工程系“抢”这个“好苗子”。

在大学期间,黄纬禄的数学成绩好也是人尽皆知的。

快毕业时,很多低年级学生向他请教微积分题目。黄道群回忆说,当时电机工程系对学生的学习抓得很严,父亲毕业时四年均分是88.8分,位列专业第一。

黄纬禄院士资料图

“印刷体”笔记引思考:踏实是成功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曾发表文章《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提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要拾回课堂记笔记的传统。

金陵晚报曾对南京高校学生做过调查,高校课堂上,用手机拍PPT(电脑课件)的学生越来越多,还有学生干脆不做笔记,就等着拷贝老师的讲课课件,然后坐在电脑前,一页页整理复习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

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记笔记只是形式,如果复习的时候“用心”,那和上课记笔记效果差不多。

研究生小吴学的是经济学,他告诉记者,同学之中,拿笔记本专门记笔记并且整理归纳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将重点记在书上,还有人喜欢用活页纸,回去再装订。

是否记笔记,还要看课程难度,像高等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这些比较难的课程,记笔记的人会多一些。

很多网友认为,院士的印刷体笔记能够引发更多年轻人思考,该如何做课堂笔记。

李宇青认为,黄院士的这本数学笔记的意义在于,“让现在的学生懂得成功建立在勤奋、踏实、不浮躁上。”

编辑 范思鼎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