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葛政涵
2016-04-14 23:21
眼前一席,席上一茶盘,盘中一壶一杯子,杯里一茶水,茶水里见世界,世界就在你眼前。茶,就是这么神奇。
饮茶,是一种美妙的体验,而亲临茶园,站在茶山上眺望一方茶海,则令人心醉于眼前的风景。全国手机媒体看江西活动采访采风团14日就专程到访遂川县汤湖镇,一品当地名产———狗牯脑茶。
可“狗牯脑茶”又是个什么鬼?有人可能甚至会联想到天津的“狗不理”,毕竟都带了“狗”字。如果没有饮茶习惯,或对茶叶没什么研究,那你除会好奇以外,或许还会嗤笑这个名字太有“乡土气息”。
事实上,这款茶叶是江西遂川的特产,因始种于狗牯脑山而得名,而山之所以叫狗牯脑山,则因其形似狗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茶叶,狗牯脑茶正是顶着略显“粗鄙”的名号,被视为茶中珍品,还曾成为江西清朝三大绿茶之一。
作为一方名产,狗牯脑茶由清代的梁为镒创始。而翻阅龙泉(遂川古称龙泉)县志和梁氏家谱对狗牯脑茶起源的记载,却是始于梁为镒所经历的“悲剧”。
在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前后,汤湖本土人氏梁为镒受雇于人,从汤湖左溪河水运一批木材,经泉江入长江到南京销售。但因为突遇洪水,木材被大水冲散。最后,死里逃生的梁为镒不得不流落南京,在码头上卖苦力卫生。
其实“悲剧”到此就结束了,因为梁为镒在南京遇到了江苏太湖籍女子杨氏,后来他还跟这位杨氏成亲结为夫妻。由于杨氏善于种茶,因此两人携茶籽返回汤湖,并选中狗牯脑山而种。两人潜心研创出独特工艺,制作出上乘绿茶,取山名而为茶名。
没多久狗牯脑茶便迅速出名,根据县志中的记载:“狗牯脑茶始则面小而量少,视为珍品,历来作为贡品,供帝王享用”。
进入民国年间,当地一位名叫李玉山的商人则以“玉山茶”的品牌包装狗牯脑茶,将其送到了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等一同获得金奖,时名大振。
梁家视制茶技术为秘技,曾经立下“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的祖训。到了建国后,梁氏第六代后裔梁奇桂于1964年将梁家的制茶技艺献给国家,当地政府以梁家茶园为基础,组建遂川县狗牯脑茶厂,狗牯脑茶生产走向规模化发展。
曾有人仔细品评狗牯脑茶:“我们将新茶泡在玻璃杯中,一起观赏,只见外形紧结秀丽,条索卷曲匀齐,白毛多毫,汤色清亮,香气高雅,口感醇厚,清爽甘洌,回味悠长,真可谓是:望而见莹润生辉,闻而觉清香扑鼻,饮而觉甘甜沁腑!”
虽然狗牯脑茶名字略显“粗鄙”,但它并不是一款“粗鄙”的茶叶,清香与高雅、清爽与回味,而且这个独特的名字还很容易让人记住。
如果没有饮茶的习惯,那不妨找一个空闲的时间,静下心来,为自己冲泡一壶佳茗,细细品味,思考人生,看看会不会留下清香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