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晚报 2016-04-12 08:18
清明节过去多日,海鲜价格虽稍有下降,但总体价格仍然偏高。因海鲜“太贵”,不少市民转而买其他肉类代替,冰鲜肉类销量大增;饮食店老板则感叹成本偏高,生意难做。业内人士预测,近期海鲜价格仍会持续高价。节后海鲜价格居高不下有何影响?近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走访:节后海鲜价格居高不下
8日至10日期间,记者走访了我市多个菜市场,包括百园市场、海田市场、南华市场等,发现海鲜价格普遍较高。以8日百园市场为例,对虾130元/斤,斑节虾120元/斤,濑尿虾35元/斤,东风螺35元/斤,花蟹65元/斤,红蟹55元/斤,鲍鱼90元/斤。相比之下鱼类价格较低,石斑鱼25元/斤,侧鱼10元/斤,带鱼、龙利鱼25元/斤。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几家市场的水产品档口都有一个共同点:虾蟹类海产品的价格高,养殖鱼类价格相对稳定。
昨日,记者走访百园市场看到,水产品档口前海鲜琳琅满目,活鲜档前的鱼虾在水里活蹦乱跳,档主看到顾客走近立刻热情揽客:“今天的虾很靓,蟹也不错。”说着拎起一只大蟹在顾客面前晃动,然而问到价格时很多顾客都摆摆手走开。
不过,仍有市民选择购买海鲜。在南华市场内,记者看到一位爸爸拉着儿子的手在挑选斑节虾,这位先生向记者透露:“孩子在长身体啊,虾虽然贵,但还是要买点回去给儿子补补。”
“为什么东风螺这么贵啊?”身穿白色上衣的杨女士一边挑着东风螺一边问档主,档主回答:“贵?35元一斤已经很便宜了,你还没吃过40以上的东风螺吧。”上市的海鲜数量不多,六点半不到,就有海鲜档主早早收档回家了。也有档主“坚守阵地”,见到顾客前来仍然热心招呼。、
影响:市民无奈购买替代品
和水产品档口前的情形相比,猪肉档、熟食档、鸡肉档前的顾客络绎不绝。有几位猪肉档主在买菜高峰期都忙不过来。一名猪肉档主一边切猪肉一边答复记者,“这些天,猪肉销量增加了不少,我们的猪肉每天都能卖光。”
今年2月20日起,我市正式实施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期间,很多市民还不习惯买冰鲜肉类,而近日海鲜价格居高不下,前来购买生鲜肉的顾客也渐渐多起来。记者逛了市场几圈发现熟食档的生意也不错,有市民表示:“最近不怎么买海鲜,都是买点熟食回去吃,便宜又省事。”
前来买菜的一位“师奶”向记者吐槽:“我们家人都爱吃海鲜,但海鲜价格那么贵,我都好几天没买海鲜了。我家老头子都埋怨我怎么这么久都没买过虾蟹回吃了。他们不买菜不知道柴米油盐贵。”说罢转头继续挑选猪肉。
家住在东园路附近的市民邓女士说:“我一家大小共5口人,老人年纪大了,牙齿不伶俐,肉类太硬嚼不动。所以,每天习惯买点海鲜。“以前每天支出的伙食费平均100元左右,这个月来,每天要多加20元左右。”
为何节后海鲜价格仍居高不下呢?农贸市场一海鲜档主表示:“货少就贵,说不好什么时候贵什么时候便宜。”业内人士透露,海产品供应量减少是导致海鲜价格居高不下的主因。
霞山水产批发市场工作人员龙雨云分析,近期海鲜价格居高不下有几个原因。现在正是某些海产品青黄不接的时期,海鲜产量减少了;清明期间海鲜价格较贵,很多渔民在清明的时候不休息,待清明过后才纷纷回乡扫墓,导致海鲜类产品减少。
在需求方面,龙雨云表示,市民摆酒时喜欢将海鲜当做重头菜,海鲜又是湛江的特产,餐桌上少不了海鲜。业内人士透露,每年海鲜价格涨跌基本上是有规律的。清明前后价格偏高,并持续到5至8月份的休渔期。8月至10月初是全年海鲜价格最低的时期,进入10月后中秋节将至,海鲜价格又上升。春节期间价格更高,节后稍有回落。不过,养殖类海产品供给量一直以来都很稳定,价格波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