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长孙与留美幼童后裔再聚珠海

南方+  2016-04-10 10:15

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容闳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这位珠海人被史学界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在中国历史准备迈进近代的前夕,1828年11月17日,容闳在今天珠海的南屏村出生。他早年留学海外,成为最早系统接受西方新式教育并获得正式学位的东方人。

2016年是容闳去世104周年。正是清明时节,4月8日,容闳之孙容永成与部分留美幼童后裔又在家乡珠海南屏村聚首,纪念容闳,共继前缘,分享了自己与祖辈们的故事。2017年是容闳赴美留学170周年,2018年是容闳诞辰190周年,后裔们希望,以容闳为核心的珠海留学文化资源,真正成为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市的新品牌。

传承容闳精神 发展留学文化

“唐宋风流式微,西方器械蔚然,诞于濠江之边,为沙公之后;寅年中,获学士学位;身受教育不敢独有,矢志推己及人享同等之利益,力求中华趋于文明富强;任秘书,担通事,侧身洋行,拜访天京,购买制器之器,兢兢业业,上下求索;幸遇国藩、少荃,壬申之年,群童出洋,拓近代官派留学之先河,积十八年之艰辛,亘古未有之事告成。”

4月8日上午,第二批出国的留美幼童梁普照之孙梁赞勋,站在甄贤学校旧址容闳纪念馆前,高声朗读这篇他亲拟的《祭先贤容公讳纯甫文》,道出容闳这位珠海南屏人不凡的人生奋斗轨迹。众所周知,在容闳一生的事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推动幼童留美。1872至1875年间,容闳促成120名晚清幼童陆续赴美留学,近代中国官派留学历史由此开启。这些学生后来“强半列身显要,名重一时”。通过他们,容闳倡导的留学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而这一代代青年又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因而,容闳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参加纪念活动的来自包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澳门,以及国内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留美幼童后裔,其中包括除了容永成先生,还有梁普照之长孙梁赞勋夫妇、梁如浩之侄孙梁学文、黄仲良之孙黄孝全及曾孙媳鲍衍霏、潘斯炽之外孙毛观岱、钟文耀之外曾孙郑毅夫妇、黄有章之外曾孙唐越,以及民国名流、容永成先生之外祖父梁士诒先生的后裔等。

“祖父容闳出生于珠海,和这里血脉相连。当年,他没有修缮翻新祖屋,却捐资创建了当年的甄贤社学,也就是后来的甄贤学校。”容永成对祖父当年在珠海的各种踪迹和事情都颇有了解,一边走着一边对记者说。当下,《容闳生平年谱展》正在这里举办,展示容闳的人生轨迹和主要成就。容永成此次带着多名外公梁士诒的后裔、自己的表亲们一同来参加活动,他说希望让自己更多的亲人后代也能有所触动和收获。“我们现在纪念容闳、缅怀先贤,不是要想着自己能得到多少回报,而是要多想想通过弘扬先辈的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多做点什么。”容永成说,希望大家一道把容闳和留美幼童爱国、开拓、务实、包容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容闳、认识容闳、学习容闳,使珠海这个中国留学发源地的文化更靓丽,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永放历史的光芒。


规划修缮容闳故居遗址

四月天的珠海,已经有入暑的味道。天气湿热,身穿西服衬衣的容永成走在南屏村里通往祖父容闳故居遗址的石板路上,衣服已经汗湿。但八旬高龄的他,和其他幼童后裔仍健步走着,相谈甚欢,他们要去给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容闳故居遗址揭牌。这是本次容闳与留美幼童后裔清明聚会活动的重要内容。

容闳故居遗址就在南屏镇南屏村西大街三巷。当年,这里叫“辅仁巷”,这是容闳出国后回家乡给起的名字。现如今,容闳故居遗址是这条小巷的1号建筑。步入这里,才明白“遗址”的意思:故居大门向东,泥地夯土墙,建于清代中期,但如今这里历尽沧桑,在原始建筑中只遗留下东面的一堵残墙。

“容闳故居遗址”在2010年就被列入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4月8日当天的揭牌仪式,意义则在于这是在容闳后人以及一帮留美幼童后裔的共同见证下完成的。这一幕,让作为容闳孙辈的容永成感慨至深,他说:“辛亥革命之后,祖父以老病之躯埋骨美国,在中国国内的实体纪念场所为数不多,但国人并没有忘记他,反而随着他去世时间的推移,越发加深了对他的怀念。”

大家在故居遗址内来回走动探看,最令他们关注的是摆在院子正中的几幅效果图。这是容闳故居遗址修缮的效果图。珠海容闳与留美幼童研究会秘书长杨毅在现场为大家介绍着修缮的一些规划和设想,曾任晚清铁路总局局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职的梁士诒之外孙关汉华边听边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照,“传承容闳精神、留学文化需要物质的、精神的载体,修缮容闳故居是一件大好事!” 毛观岱是第四批留美幼童潘斯炽的外孙:“近年来我多次回南屏,每次来都要在这村子里走动,这次来我看到珠海香洲有关部门在对南屏的东、西大街进行改造,还看到容闳故居遗址的修缮规划,很有收获,希望工程进展顺利,早日完成。”


120年前的友谊今再续

“这是120年前,梁士诒先生在我的爷爷梁普照的祖母90岁寿辰的时候,亲自书写的祝寿礼物——十二张寿帐。120年后的今天,我把复制品作为礼物赠予您,将我们祖辈在百年前的友谊延续下去!”

这一刻,梁赞勋、关汉华两位老人的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而他们的左手共同托起的,是一份穿越百年、传承深厚幼童情谊的礼物——“1896年(清光绪22年)梁士诒先生在穗亲书赠,庆家祖父梁普照之祖母何太夫人九秩寿辰的寿帐12幅(复制品)”。

类似的情景,也许在120年前的一天出现过,但“主角”是另外两位:梁普照和梁士诒。那天,正是曾任河北开平矿务局船务局帮办、后转入上海怡和洋行管理船务的梁普照(第二批留美幼童)的祖母何太夫人90岁寿辰,梁士诒为祝寿,亲书12幅寿帐相赠,并在文末落款:“赐进士出身 诰封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加二级宗愚侄梁士诒顿首拜书”。

梁赞勋是梁普照的孙儿,关汉华则是梁士诒的外孙儿。容闳之孙容永成还有一个身份——梁士诒的外孙儿,梁士诒之女梁藏生女士即为容永成的母亲。在120年后的2016年春天,他们在珠海南屏聚首。

梁赞勋说,当年梁士诒手书的这份寿礼,原物被广东省博物馆馆藏。不久前,珠海容闳与留美幼童研究会召集后裔们回南屏参加此次纪念容闳逝世104周年活动,容永成就告诉梁赞勋,关汉华也会到场。“得此消息,我立即就想到要趁此机会,把这份120年前的我们两个家族之间情谊的见证物的复制品带过来,作为一个纪念,给梁士诒家族的后人。”梁赞勋如是说。

白发苍苍的关汉华闻言起身,连连道谢:“我代表家人向您表示敬意,太感谢您了!”关汉华现居住在加拿大,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坚持每年清明带家人回国到家乡广东三水的梁士诒墓前拜祭。他说:“1896年啊,对于我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我的母亲,也即梁士诒先生的长女出生的那一年,因此今天这份礼物实在太有纪念价值了,太珍贵了! ”

梁赞勋是我国航空航天专家,现任珠海容闳与留美幼童研究会副会长,多年来他专注研究留美幼童的历史,为延续后裔之间的友谊交往尽力。梁赞勋说,梁士诒1894年中进士,1895年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与袁世凯胁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动,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职务。为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旧交通系首领,是清末和民国初年非常活跃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重温梁士诒传奇不凡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在座的各位留美幼童跟梁士诒的事业有交集,许多留美幼童在回国后报效国家发展事业,都与梁士诒先生有交集。”比如,梁士诒主持铁道事务,当时清政府决心收回沪宁路(英国人建)的主权,参与谈判的是留美幼童唐绍仪和钟文耀;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很大程度也是梁士诒的举荐,京张铁路是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他设计了著名的“人”字形线路。

梁赞勋觉得,“我们的祖辈在100多年前的同窗友谊能够在子孙后代中延续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在北京居住的12家留美幼童后裔的家庭时有聚会,为的就是传承这一份跨越百年的友谊。而担任这些家庭聚会的召集人鲍衍霏,是第一批留美幼童黄仲良的曾孙媳。此次纪念容闳逝世104年的活动,她作为留美幼童第五代后裔的代表,也携家人一同来到南屏,“各位长辈放心,我们小辈一定为延续这份珍贵的情谊尽全力!” 一头短发的鲍衍霏显得利落精干,她的话博得了现场鹤发童颜、年富力强的后裔们热烈鼓掌。


相关链接

容闳与留美幼童

作为第一位毕业于北美大学的中国人,容闳倡导并主持了晚清幼童留美计划,派遣了120名中国幼童赴美留学,开中国留学之先河。

1872年-1875年,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主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其中50多人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中国铁路工程开拓者詹天佑即是其中一位。这原本是清政府设立的一个长达15年的留学计划,进行到第9年时,由于遭到强烈反对,“留美幼童”被强行提前召回。

这批幼童回国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有的在中法马尾海战、中日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有的成为中国铁路、电报、矿山事业的开创者;有的成为政府大员;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也出自他们中间——今珠海唐家湾镇人唐绍仪。(珠海特区报)

编辑 胡净栋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