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5 21:32
VR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7年
莫顿·海利希(Morton Heilig)发明“全传感仿真器“(Sensorama Simulator)
这台计算机结合了35毫米相机拍摄的照片与3D摄影技术,体验者可坐在椅子上把头探进去,通过三面屏来形成空间感,从而获取虚拟现实的体验。
基于仿真视觉,构成用户的多感官体验。用户也可以感觉到他们脸上的风(小风扇),闻到香味(气味散发)和道路的颠簸(震动座位),特别是所有企图沉浸在环境之中的用户。
这项技术在1962年获得专利,与4D电影的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968年
计算机图形学之父伊万·萨瑟兰(Ivan Sutherland)创造第一个头戴式设备“头盔显示器”(Head Mount Device,HMD)
也就是将两个CRT2虚拟现实(VR)显示器(显示不同视角的两个图像,来创造立体感觉,与早期的双机3D的原理一样)和增强现实(AR)耳机构成的立体视觉系统。但由于笨重的体积,它并未像同年发明的鼠标一样流行开来。
一个当时经常被说起的例子就是:有人佩戴VR设备站在一个虚拟的悬崖边上。
虽然你绝对知道显示世界中没有悬崖,但你仍然会不由自主觉察到自身的危险。
1980年代
美国军方投入大量经费开展飞行头盔和军用仿真器研发
1981年,为制作训练宇航员的仿真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展了头盔显示器的研究,成立了“虚拟视觉环境显示器”(VIVED4)项目组,并最终研制出第一个包括图形计算机、非接触类传感器与液晶显示器(LCD5)头盔的虚拟现实系统。
1985年,斯科特·费希尔(Scott Fisher)加入该项目后,协助美国航空航天局来创建虚拟环境工作站。结合以前虚拟现实模拟的方面的技术,如sensorama等,最终做成了一系列标配:
显示器、头部跟踪器、语音识别、计算机生成图像、数据手套和三维虚拟声源技术,大大提高了环境的拟真度。
1990年代
任天堂推出《虚拟男孩》(virtual boy)游戏
虽然并没有任何虚拟现实游戏是成功的,但这款游戏的确是第一次尝试,因为它为“虚拟现实”铺平了道路。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兰迪·波许(Randy Pausch)是虚拟科技的先驱者之一,他撰写了《世界百科全书》的“虚拟科技”条目。他也是第一个把虚拟现实带进课堂的人。
2006年
虚拟世界”第二条命“(Second Life)受到广泛关注
玩家在游戏中被称为"居民",可以在虚拟世界中闲逛、社交、聊天和参加各种活动。
2014年
谷歌纸盒(Cardboard)推出
谷歌法国巴黎部门的两名工程师大卫·科兹(David Coz)和达米安·亨利(Damien Henry),耗时半年,将智能手机变成一个虚拟现实的纸盒(Cardboard)。这个看起来非常廉价的纸板盒成为谷歌推出的廉价3D眼镜。
科技大佬抢滩VR
索尼
Sony计划2016年上半年推出PlayStation VR,与PS4搭配使用,目前已经有近20款游戏届时将同时发售。
三星
近期,三星和Facebook联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Gear VR虚拟现实头盔,用户通过Micro USB接口将智能手机连接到头盔上,观看视频时就可以实现穿越时空,身临其境。
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引燃VR热潮,已经在2016年初推出第一代面向大众的商用虚拟现实头戴式眼镜Oculus Rift。
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它是否也令现实和虚拟的区分变得越来越困难。
【来源】南方日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