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工商分级管理改革一年改变了什么?

南方+ 记者 孙景锋  2016-03-31 11:45

“继续健全部门协同,区、镇(街道)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实践一门式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力量有效统筹、重心下移。”在今年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去年禅城区工商、质监的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去年3月27日,佛山市工商局与禅城区政府举行了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调整交接协议签订仪式,禅城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正式由垂直管理调整为分级管理。调整后,禅城工商局的人员、财务及固定资产均移交给禅城区政府。

一年过去了,记者通过查阅过去一年禅城区工商部门的工作成效发现,禅城区工商管理部门的分级管理改革得到平稳过渡。与此相对,改革所带来的管理责权更清晰、工商部门行政效能提升等改革红利逐步凸显。

 

分级管理下沉 镇街突出监管职能

2015年3月27日,佛山市工商局与禅城区政府举行了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调整交接协议签订仪式,这标志着时隔16年后,禅城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正式由垂直管理调整为分级管理,改革后地方政府的市场监管责任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全国范围内,工商管理系统的分级改革可以追溯到2011年,当时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48号文件”中,就要求省级以下工商、质监系统在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指导,但在人员编制、组织任免等方面,纳入同级政府管辖,实施属地化管理。

回顾工商系统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经历了从分级管理到垂直管理再到分级管理的过程。工商和质监系统的垂直管理始于1999年。所谓垂直管理,就是下级政府工商、质监系统的主要负责人,由上级政府的工商、质监部门任命,而下级政府两大系统的人员工资,则由上级财政拨付。

工商、质监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后,在提升执法独立性、提高行政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长期以来由于质监、工商等部门的日常运作与监督管理基本独立于本级政府,这就带来了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等事件,在问责的主体上存在一定分歧。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优化行政管理结构,减少行政管理成本,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决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部门,正是此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象。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由省级以下垂直管理调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对进一步贴近地方执法,更好地围绕地方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工商登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去年禅城正式迈入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分级管理时代,继3月签订了交接协议后,去年12月25日,禅城区召开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大会,将基层工商监管分局整合划入镇街,实行分级负责,双重管理。

在此次工商分级管理改革中,执法力量向镇街大力倾斜,从原禅城区工商局划转了152个编制及人员到镇街,有力保障和补充基层一线的执法队伍,使镇街市场监管力量得到加强。同时,基层工商监管分局所负责的900多项权责清单也随着这次改革明确到了镇街市场监管部门。基层工商监管分局整合划入镇街后,实行双重管理,以镇街管理为主,业务上以区工商管理系统为主导。

禅城区区长孔海文对此次改革的目的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改革不仅在于改变现行的工商管理体制,理顺条块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体制调整,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并不意味着削弱工商行政管理的力量,而是通过实行属地管理更加强化和突出市场监管的职能作用。

深化改革 打造效能提升“新引擎”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行分级管理后对于禅城工商系统带来了哪些变化?

禅城区工商部门的一名负责人介绍,分级管理后最直观的变化是基层监管分局下沉到街道,区镇两级工商部门的权责更清晰。

除了这种变化外,更深层次的变革在禅城区工商部门悄然展开。围绕着禅城区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主旨,去年以来禅城工商部门积极探索服务和监管新模式,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实践,行政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去年禅城区全力推进法人“一门式”改革,工商局作为改革的重点部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配合“一门式”改革,去年禅城工商局由“一把手”挂帅,从全局抽调年轻业务骨干,组建法人“一门式”工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7个功能组。

通过逐一梳理工商部门67项审批服务事项和业务数据,制作6份数据分析对比表,向禅城区政府报送了《佛山市禅城区工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简政提速的意见》,制定出《佛山市禅城区集群注册登记暂行管理规定》。

禅城区工商局通过多次前往省工商局汇报、请示,促成省工商局班子先后4次到禅城开展“一门式”改革专项调研,并最终促成禅城区获批成为全省“一照一码”改革试点。去年8月19日,禅城区首发国家标准“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截至去年底,禅城区已核发7142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营业执照。

为了配套“电子化审批”改革,探索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程电子化登记,区工商局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与税务、质监等部门会商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10月12日,25个事项区级业务全部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智慧新城大厅。2015年10月12日至2016年1月19日,共办理工商业务2338件,占大厅总办件量的60%。

去年禅城区工商局还全面推行了工商便利化改革,落实好注册资本认缴制、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放宽、“先照后证”等改革措施。深化“同城通办”,在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系统智能化的基础上,扩大“同城通办”适用范围。截至12月底,在禅城区登记管辖的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含分支机构)的变更、注销登记、备案及证照管理、股权出质登记等业务均实现“同城通办”。全年共有五千余户企业、逾万名申请人享受到“同城通办”便利。

系列“便利化”登记措施,较好地释放了市场活力。据统计,去年1-12月,禅城区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2676户,较2013年同比增长42.2%,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速。

服务经济发展 “软实力”提升

除了全力配合法人“一门式”改革外,去年禅城区还实施了“植产兴业”战略,作为市场监管主体,在分级管理后的第一年,禅城区工商部门紧扣经济中心工作,挖潜行政服务的深度和拓展行政服务的广度,致力打造良好的“禅城发展环境”。

为了进一步充实禅城的企业队伍,去年区工商局作为“个转企”的牵头单位,积极扶持“企业做大”。通过协调“个转企”各相关责任单位,加强与国税、地税、财政以及各镇街道的合作,明确分工,较好地形成了帮扶合力。

禅城还在全市各区中率先牵头编印《享优惠、得发展——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优惠政策汇编及操作手册》,列明政策、深入解答问题、提供指引,在各镇街同步向个体工商户派发,并开展实地调研和走访工作,点对点为经营户释疑解惑,有效地提升了经营户“个转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年全区共有466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属于“个转企”培育对象名录库的有252户,完成率184.92%。

专业市场整治是扶持“市场做强”的重要内容。去年区工商局启动了市场内“清无”行动。抽调业务骨干参加石湾镇街道、南庄镇的专责工作组,分别以华夏陶瓷博览城、新华艺装饰材料物流城为试点开展规范扶持专业市场工作。同时,结合工商部门工作特点,将专业市场规范工作常态化,监管分局落实“网格化”日常监管模式,登记分局常态化开展上门咨询和办照,并启动实施“每周一报,每月一总结”的督促措施。截至去年12月份,全年共清查场内无照经营707户,引导办照695户,立案查处29宗,目前专业市场个体户、所有专业市场都建立了经营户台账,市场内的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

“商标战略”是禅城“植产兴业”的重要工作。去年区工商局以商标品牌建设为立足点,建立150家企业组成的“2015年度商标孵化库”,实行分类分级引导和培育,开展专业孵化,比如针对禅城传统的陶瓷、电光源等优势产业,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申注环节;商标复兴进一步专业化,制定《关于公共资源商标使用保护方案》,成功指导区博物馆申报冠芳、正埠、广馨等6件“老字号”商标;区域品牌创建精细化,指导并协助相关协会成功申请注册“环市童装”集体商标,积极探索有效商标使用模式。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禅城区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到32508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6.72%,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3件,广东省著名商标65件,集体商标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

去年区工商局还着重提高了“大数据”处理能力,重点提高市场主体信息数据的应用水平。通过每月对企业登记和信用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和综合分析,分行业、分产业、分园区从不同角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为政府宏观决策、投资引导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编辑 万稳龙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