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绮桦
2016-03-31 09:24
“有没有想过你每天使用的电器按钮,它的核心竟是一块小小的金属片。”佛山通宝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卓辉拿出铜黄色的金属片,轻轻一弹说。他身后近五米长的墙壁上,放满了关于这一金属片的奖状。
这块金属片名叫双金属,它有多重要?在我们身边,电灯、电饭煲等低压电器的使用安全全靠它。20年前,徐卓辉进入金属研发领域,从全套引进国外设备到自主研发生产,见证了通宝精密成为中国双金属质量第一,成材率达到77%。
这家国内最知名的双金属生产商,已成为施耐德、西门子、ABB低压电器等知名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几个月前,施耐德公司专门向这家企业颁发了“卓越供应商”奖,以表扬其产品“几乎零缺陷”。通宝精密是中国唯一一家获颁此奖项的企业。
产品质量全国第一
一个长2厘米,宽0.8厘米的金属片,或许正控制着你家的用电安全。这块金属片名叫双金属。通俗来说,家里电饭煲能不能自动从煮饭模式跳到保温模式,全靠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徐卓辉进入佛山通宝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双金属研发工作。“当年国外在双金属技术上处于绝对垄断位置,通宝精密以300万美金引进美国最先进的技术,并派研发团队到美国进行培训。”他回忆说,培训期间只有美国企业发的一沓材料,其他的全靠技术人员研究摸索。
“那时为了做产品,我们周末不休息,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也是平常事。”徐卓辉表示,为了研发一个具有超高导电性的热双金属,他带领团队两年内用了100万元材料费,基本上每次试验就要用上500公斤材料。如今,这一热双金属成材率达到70%,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的唯一供应商。
双金属的应用范围远不止家用电器,它还用于国家航空领域,作为飞船、航母、军工行业的关键零部件。“从神舟4号到神舟6号、天宫一号、嫦娥三号,只要是国家级航天项目,都有通宝精密的身影。”
徐卓辉自豪地说,火箭点火后能否飞上天,全看双金属的品质。“多年前,曾有一支运载卫星的火箭发射失败,原因在于双金属触点出现问题,将火箭‘粘’在发射台上。”
手执一块双金属,你会发现上面印有品牌和编号,而这些编号的设计正是出自徐卓辉之手。“别以为做编号是件容易的事,它印刷的位置暗藏大学问。”他介绍说,金属片用于家庭微型电路器中,电流通过,它受热膨胀后变形,当超过额定电流就会跳开,保护电路。如果位置印反,整个金属片就要报废。
在徐卓辉一代人的努力下,通宝精密成为双金属产品规模最大、最专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规模排名分列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它的产品广泛出口至施耐德、日本三菱电机、富士电机等世界知名企业,被认为是“几乎零缺陷”的产品。目前,国内每5个双金属产品,有3个来自通宝精密。
研制国内首款环保电触头
十多年来,徐卓辉每天上班坚持先到车间看现场。为了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徐卓辉收集大量现场工作数据,通过分析找出每个生产工序的问题,继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质量控制采用国际上先进管理工具等。
“现场的提升需要研发和生产两部门合作,特别在一些关键工序上,技术上的小改进,将大大提高成材率。”徐卓辉介绍,目前双金属生产工段的成材率已从73%上升至77%,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然而,徐卓辉并不满足。“我们双金属制造水平与排名第一的日本仍然有差距。”他举例说,超精密薄带一次性生产的合格率,日本能做到90%,而通宝精密暂时为80%多,尽管有时能达到90%,但并不稳定。“要有不服输的精神,敢于突破,现在我们已经找到改进的方向了。”
徐卓辉所在的团队还做了不少行业领先的事,如将环保型电器触头材料引入中国电器行业。上世纪90年代末,徐卓辉了解到欧洲要求在2016年停止使用含铬电器触头。“这意味着接下来高性能、环境友好型的材料会成为市场主流。”
简单来说,也就是要生产不含铬等有害元素的电器触头。由于无先例参考,徐卓辉带领团队从小切口着手,不断投入,不断试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研发材料的精度标准达到微米级,意思是要精确到头发丝大小的十分之一,难度相当大。”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通宝精密最终生产出无铬触头材料银氧化锡(AgSn02),符合欧盟要求,并获得国家发明奖。
前些天,中国颁布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要使用环保型电器触头。这与通宝精密战略定位一致,目前该公司已参与制定电器触头的生产质量标准。
成材率每提高1%创收上百万
走进双金属生产工段车间,你会发现杯子、电话、文件夹都严格地按照固定方框位置摆放。“从某种角度来说,严谨的管理有时比技术更重要。”徐卓辉不仅是个研发迷,还是一个管理能手。他认为,精密行业中细节不容有失,员工要养成规范化的习惯。
目前,通宝精密正推行日本“6S现场管理法”,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方面出发,提高生产水平。徐卓辉介绍,员工入职首先进行培训,工作现场各个工序上均有技术人员负责检查工艺的执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通宝精密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并对建议进行评级,作合理化颁奖,推动员工科技创新。比如,原来的工具都摆放在距离员工较远的地方,现在则在设备旁设置挂钩,可随手拿到工具。
开放的氛围让徐卓辉总是能第一时间收到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反馈,每年200多条的合理化建议,让该生产工段成材率高达77%,而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便能为企业创收上百万。
“做材料不能单靠个人,更重要的是团队。”徐卓辉一再强调,技术人员研发产品既要有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了解客户需求,又要有宽广的胸怀,懂得与人合作。
这些年来,经他“调教”的技术人员很多,“一个新产品的研发,我会告诉他们方向,然后放手让他们尝试,实在无法解决,这时我才‘出手’。”徐卓辉自信地说,只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就能找到解决困难的突破口。
目前,通宝精密里平均每6位员工就有一名技术人员,所生产的双金属品类达90种,为世界最齐全。同时,该公司还生产世界最厚达2毫米的双金属片。
◆对话
工匠要具备快速发现本质的能力
“做研发要有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态度。”徐卓辉在采访期间反复提及,从引进模仿到自主研发,中国双金属批量生产之路并不平坦。“通宵加班是常态,那时候大家都讲奉献精神,只希望能打破国外垄断,生产低价质优的双金属产品。”
南方日报:到目前为止,你最自豪的研发产品是什么?
徐卓辉:那一定是双金属片,它是家庭微型电路器的核心零部件,保护着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每一个由通宝精密生产的双金属片上都印有我设计的编号,看到世界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我感到非常自豪。
另外,我们所生产的双金属片是施耐德、西门子、ABB低压电器的战略合作供应商,并在2014年成为施耐德在中国的优秀战略合作伙伴。这个荣誉代表外国高端客户认同了中国产品,值得我们骄傲。
南方日报: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一个好工匠?
徐卓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所做的工作充满兴趣,是成为一个好工匠的基本条件。其次,他必须对技术、产品质量有精益求精的追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能够被称为工匠,他还应该具备快速发现本质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所学所长真正地发挥出来。
在企业一线的工匠,不能光有技术,还得有强烈的团队精神,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要多想多研究,用技术引领企业的发展。
◆手记
金属“厨师”有好出品
到通宝精密采访如果不是的士师傅提醒,难以想象这座略为低矮陈旧的厂房里,竟拥有国内双金属生产的最高水平,所生产的双金属畅销世界各地。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代人不懈的奋斗。20年前,徐卓辉走进这家工厂后就一直坚守岗位,如今已成为双金属研发技术的掌门人。他把自己比喻为一个厨师,把做产品比作买菜做配方。“复合材料往往是两种或三种材料才能完成一个产品,我这个厨师,知道配什么材料能够满足客户需要。光配料还不行,还要知道用什么火候,炒多长时间,既要设计还要工艺,更要解决使用过程中的疑难,这就是我做的事情。”
在他看来,研究双金属已经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在“玩”,不问赚了多少钱,只要产品被认可,就是有价值。这些年来,徐卓辉依然坚持每天首先到现场发现问题,从解决实际应用的每个小问题出发,提升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做材料绝对不能马马虎虎,一定要仔仔细细,微米级的错误足以致命。”也许正是这种认真和坚持的态度,成就了通宝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