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清风网 2016-03-30 16:50
据南粤清风网消息,十八大以来,省委、省纪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和要求,把治理党员干部收送“红包”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查、堵、教”三管齐下,保持高压态势,对顶风违纪行为严肃查处,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充分发挥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作用,形成党员干部主动拒收或上缴“红包”良好氛围。2015年,全省查处违规收送“红包”礼金558人,有5820名党员干部主动拒收或上缴“红包”礼金9058.3万元。
严查,有力震慑顶风违纪者
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保持查处“红包”问题的高压态势。
——集中受理处置问题线索。省纪委整合南粤清风网、作风举报网、作风暗访平台、效能投诉网、网上办事大厅监督资源,重点围绕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重要节日、婚丧喜庆事宜加强监督,集中受理处置问题线索。建立省市县三级暗访机制,2015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基层党员干部“吃、拿、卡、要”等作风问题拍摄专题暗访片308期,处理1255人。
——建立直查快办机制。对顶风违纪收送“红包”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2013年至2015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收送“红包”问题724件,处分743人。省纪委调查发现,汕尾市地税局原局长姚某指使或默许下属私设“小金库”,违规套取公款120多万元,于2012年底至2014年春节期间给汕尾市和省地税局56名党员干部赠送“红包”礼金,涉及副厅级以上干部8名、处级干部35名、科级以下干部13名。姚某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其他涉案人员包括8名收受“红包”礼金的厅级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深挖问题线索。实行下级纪委向上级纪委报告线索处置和执纪审查情况制度。2015年,市县两级纪委共集中报告线索处置1902条、报告立案和处分625件,上级纪委通过审核,纠正问题162个。对于“红包”问题治理不力一律实施“一案双查”,严肃追究有关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2014年至2015年,因下属违规收送“红包”问题,已有30名领导干部被追究领导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时,凡涉及违规收送“红包”问题,一律从严处理。去年省纪委查处原乐昌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李维员收送“红包”礼金、买官卖官腐败案,顺着收送“红包”礼金问题线索深挖出市四套班子成员27人,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乡科级干部45人,涉案干部收受“红包”礼金达450多万元。李维员等4名主要涉案人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其他涉案人员均受到党政纪处分。
严堵,重点防治公款送“红包”
建立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强化资金运行监督,管住关键环节和重点对象,努力堵住公款送“红包”漏洞。
——清除小金库。省财政厅去年建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实时在线联网监督。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将省级专项资金从219项压缩到50项。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组织检查各类资金114.36亿元,收缴违规资金5300多万元。
——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省预防腐败局制定《省重大工程建设廉情预警评估实施办法》、《省重大工程建设廉洁风险第三方抽查评估暂行办法》等制度,加强政府投资重大工程项目廉洁风险同步预防。在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同步预防工作中,针对白云机场扩建工程86个项目,省预防腐败局有关负责同志已经与55个中标单位开展廉洁预警谈话,签订廉洁协议书。同时,围绕项目决策、启动、实施阶段28个环节,排查出52个廉洁风险点,提出92条针对性防范措施,重点防治收送“红包”等利益输送行为。
——开展责任审计。针对基层领导干部收送“红包”问题比较突出的实际,省审计厅实施异地同步审计,重点推进22个县级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异地同步审计,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对81名省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督促整改并处理了一批违规设立“小金库”、挪用专项资金问题,着力强化对基层党政“一把手”使用公款行为的监督。去年以来,根据审计移送问题线索,省纪委已查处并追究5名地厅级干部领导责任。
——加强“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针对领导干部收送“红包”等违纪行为集中发生在“八小时以外”的情况,为解决党员干部监督的薄弱环节,广东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工作。聚焦社交圈、生活圈和休闲圈,盯住重要时段、重要场所、重点对象,制定重点监督清单,努力规范党员干部在“八小时以外”行为。目前全省建立试点单位147个,其中省级试点单位9个,市级试点单位107个,县级试点单位31个。
严教,对拒收不了的“红包”自觉上缴
立足于增强党员干部自身“免疫力”,采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提醒,敦促党员干部抵制收送“红包”行为,对确实拒收不了的“红包”及时上缴廉政帐户。
——锲而不舍开展专题教育。连续24年开展全省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连续14年举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纪培训班,连续3年累计对420名新提任厅级干部进行集体廉政教育并作廉洁自律承诺。推进省市县三级廉政教育基地建设,省教育基地自2013年4月开放以来至2015年底,共接待省内外2919个单位17万余人(次)。
——积极开展谈话提醒。省纪委不断探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保持纪律审查高压态势的同时,加大谈话、函询、诫勉力度,出台《关于开展谈话提醒构建抓早抓小工作机制的通知》,促进谈话提醒常态化。去年底,省纪委主要领导约谈了6名市委书记、省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督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同时,围绕个人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谈话函询,去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谈话函询2503人(次),其中,省纪委省监察厅谈话函询省管干部185人(次)。
——强化党员领导干部自我教育。在省市县三级开展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向纪委全会述责述廉述德,接受评议,引导他们对照党章和廉洁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提高。2013年以来全省参加“三述”的“一把手”已达2210人。每年组织320多名地级以上市、省直部门、省属高校和国有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向省委书面述廉,要求认真对照廉洁自律规定进行自查自纠,每年自查并处理问题60多个。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夯实拒收拒送“红包”的思想道德防线。
据悉,今年年初,省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已将整治收送“红包”礼金问题列为作风问题重点治理项目。省纪委将进一步落实“以查处促监督、以问责促落实”的工作要求,结合严肃换届工作纪律、落实“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规范政商关系等工作,推动“红包”礼金问题的深入治理,促进党员干部自觉抵制收送“红包”行为。
省纪委强调,今后对收送“红包”行为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对管党治党不严、履行“两个责任”不力实行问责,做到正风反腐越来越严、纪律要求越来越严、执纪标准越来越严、干部监督越来越严、责任追究越来越严,进一步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