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日报 2016-03-29 17:25
时下,在马路上,你总能看到有些人边走边低头玩手机;等红灯时,有人掏出手机瞄几眼才甘心;饭桌上、会场里,有人也不忘拿起手机刷微博、上微信、聊QQ……
伴随手机功能的强大,“低头族”队伍越来越壮大。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隐患也不容小觑,“低头族”有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本报将陆续推出“玩手机”系列报道,与读者共同探讨。
■现象一
手机疏远了近在咫尺的亲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刷屏’”。网络上对于“低头族”的调侃,说出了现在人们过度依赖手机,缺乏面对面交流,无礼与冷漠正在蔓延的现状。
邻家老李的儿子在广州工作,回一次家不容易,老两口想孙子了,便通过视频与孙子对话。最近,李婶生日,他们的儿子媳妇带孙子回来为李婶过生日,老两口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席间,孙子就是低着头玩手机。儿媳也是电话接个不停,结果老人家对着一桌菜肴在叹气。事后,老李对邻居说:“手机拉近了远隔千里的儿孙,却疏远了近在咫尺的亲人。”
家住赤坎吉祥花园的陈女士与丈夫离婚后,与女儿相依为命,女儿放学回家便跟她聊天,两人亲密无间。但自从去年上高中的女儿配上手机后,母女两面对面的交流就少了。女儿一回家就在房间里玩手机,叫她吃饭都无动于衷,每天交流的话语无非是“想吃什么?”“吃饭了”“该睡觉了”。“有时候看她专注玩手机,恨不得把手机给扔了。跟她说话也是心不在焉的,现在的手机真是吭人。”陈女士生气地说。
如今,大家都有一种习惯,就是待服务员将菜摆上桌后,不是先动筷子,而是拿手机对着菜拍照,然后发微博、微信。霞山的司徒先生大学毕业后,每年都与同学聚会。今年春节,同学聚会俨然成了“手机聚会”了。坐下后不一会儿,每个人都掏出手机鼓捣着,在网络上聊得火热的同学,见面时却说不上几句话。
“这还没什么,我们夫妻因玩手机就快离婚了。”刘女士说,他们相恋4年才结婚。原本幸福的一对儿,从去年起陷入危机,“他一回到家就窝在沙发上玩微信,什么也不理,十几个微信群,挺忙的,我一说他,他就恼火,紧接着是更长时间的沉默,夫妻间无法沟通了”。
■现象二
边开车边玩微信堪比“玩命”
“嘀嘀,嘀嘀……”开车途中,手机响了,微信、微博不停更新,怎么办?看还是不看?不少人都会一边顾着开车一边不停低头瞄手机。记者走访发现,这种陋习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群中,特别是20至30岁之间的时尚“潮人”。
“只要听到手机微信嘟嘟的响声,我就忍不住要看手机,即使是开车途中,也是一只眼注意路况,一只眼扫微信。很多时候还边打字回微信,或者语音应答。如果在等红绿灯,就更大胆玩了。”玩微信已属“骨灰”级入迷的阿蓉,边和记者聊天,边应付着微信“嘟嘟”提示。
阿蓉现在做了微商,更是一刻不能怠慢。有一次开车途中,手袋里的手机突然响起,她一边手抓方向盘,一边往手袋找手机,找了好一会都没准确找到方位,急得她一把拎过手袋,情急之下也忘了在开车,两手翻手袋,眼睛找手机方位。小车一下子偏离驾驶车道,差一点撞上了人行道的路人和电动车。
“当时真的吓到了!几个行人气愤得在我车窗猛拍,我也不敢还嘴,赶紧开车走了。”阿蓉说,那惊险一幕不时浮现在眼前,现在开车不敢肆无忌惮玩微信了,为了方便接听电话,车上也安装了设备。“只不过,闲时还是手机控。一小时不玩微信,真的无所适从”。
无独有偶,记者发现一个更牛的“微信控”王生。有一次他独自开车从湛江上广州,一路边开车边微信,那可是高速路!
“漫长的路途太寂寞,路上不时和朋友聊天,我也没告诉他们是自己开车,待到了广州要走比较复杂的路时,我才和朋友说正在开车,待会再聊。朋友吓得说我不要命了!”王生称,自己是20年的老司机了,就做了大胆的事情。
朋友知道这件事后,发了不少开车玩手机酿事故的视频给他看,看得他心惊肉跳,想起过往经历,头皮发冷。“太危险了,玩手机还得自控好”。
■现象三
走路玩手机频频酿成惨剧
走在街头巷尾,到处可见玩手机的“低头族”。日前,记者在康顺路红绿灯交叉路口观察,发现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过马路或等红绿灯时,不停地低头玩手机,10多分钟时间,就有7人过马路玩手机,还有5人边打电话边过马路。一些市民虽然没有玩手机,但手里一直握着,一边走着,一边不时看一眼。
赤坎立交桥底下,人员繁杂,四面来车,数分钟内也有10多个行人边过马路边看手机;有的微信聊天,旁若无人,后面车辆按喇叭了也不反应。
记者拦住一位边玩手机边过马路的小伙子采访。他是一家楼住区保安人员,平时上班时间,坐在门口值班室无事就玩手机游戏,或看手机电影,乐此不疲。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一机在手,虽然独自一人,却朋友满天下,就是出去逛了也人不离机,机不离手,不是聊微信就是玩游戏,已成习惯了。
40多岁的庞先生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近几个月学会用微信后,工作之余,每天都离不开微信,就是逛街过马路,也会把手机对着嘴或竖在耳边,一会儿讲一会儿听。他说,玩起来忘乎所以,从不想到危险。
黄先生是位公司经理,也是个“手机控”,他说,手机“低头族”越来越多,路上玩手机、开车玩手机而造成车祸的现象全国频频发生。有一次,他在百姓村看到一位学生边走边看手机,一辆轿车急冲过来,要不是刹车及时,惨剧就会发生——看到这一幕后,他以后都不敢马路上看手机了。
■现象四
公共场所“低头族”误点误事
机场候机室、汽车客运站、公交站……触目所及都是“低头族”。
22日中午,湛江机场候机室,被延误航班的乘客赵生光是玩手机,就消磨了3个多小时,“看视频、语音对话,间或互发点文件内容,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几个小时,但站起来的时候,有种眩晕的感觉,好一会都没恢复过来。”赵生说,在北京机场还遇到一位乘客因玩手机入迷耽搁了上飞机。
22日下午,在海田汽车客运站候车室。“我的朋友圈比较杂,很多生意上的事情少不了微信沟通,除了休息时间,人机绝不会分离。”准备上广州的崔小姐说。候车室内,30多个乘客几乎都在看手机,偶尔还听到有人对着手机发笑。
“我已经错过了第二辆公交车了,都是因为和你们聊。”23日下午,赤坎培才学校路口的一个公交站,中学生小周边发语音边等待公交车。她身旁候车的同龄人,边玩手机边上车。
如今,大多商场、店铺安装了WIFI,哪里都能看到埋头看手机的人群。“WIFI密码是多少?边消费边玩,一刻都不能耽搁。没有网络,对现在很多人来说,真的不敢想象。”24日上午,在鹰展广场美甲的钟小姐,左手腾不出来,右手还在刷朋友圈。
在一些超市商场,低头看手机的人随处可见,连售货员也几乎人手一机,没顾客时,就一边看微信一边笑。阿青是一家服装店售货员。她说,网购成气候后,生意冷清了很多,好在有了手机微信,可以打发空闲时间。有时玩得忘乎所以,老板巡查时发现,狠狠地训斥了一阵,甚至被扣工资。
■现象五
会场上台上抬头台下“低头”
近日,记者参加某单位的职工大会,一开始大家都能够认真听讲,但15分钟不到,部分会议人员开始“hold”不住了,领导在主席台上讲话,他们在台下却低着头在玩手机。
记者采访中发现,许多会议常常出现玩手机、打瞌睡现象。公务员蔡先生负责单位的会务工作。他说,每次开会,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会低头玩手机。“有的人是微信聊天,有的则是看小说。”他说,个别会场还提供免费wifi,这就更加助长了玩手机的风气。虽然个中原因是部分会议内容太枯燥,但是不管内容多枯燥,都应认真听会议传达的精神。
在海滨大道南工作的朱先生说,每次公司开会前,公司领导都会反复强调要将手机调到震动状态,接电话要去会议室外面,但很多人都当这个规定是耳边风,会上玩手机的人依然很多。
“玩微信主要是刷朋友圈,有些人还将开会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发牢骚。”朱先生说,直到一次公司对一位开会玩手机的员工进行了警告处分,并出台了会议管理规定,开会玩手机的风气才淡了下来。“但还是有人会偷偷玩”。
日前,企业很多老总也为这种不断蔓延的“开会低头症”烦恼不已。在某国企单位当总经理的林小姐说:“单位一周一次会议,布置工作任务很重要,以前一到开会,半数员工会积极记笔记,如今一到开会,低头的员工占了90%,但80%以上在看自己的手机玩微信、看微博。
网上一项内部调查发现,在开会的40分钟里,会议进行15分钟之后,成为了员工发微博、微信最密集的时段。而单位专门为会议发的记录本,半年可能用不到四五页。
■现象六
“学生哥”机不离手耽误学业
在市区某高校,记者以旁听者的身份进入一课室,发现来上课的学生不少,前排的座位坐满,但认真听课的不多,其中有一部分为“低头族”。有的竖起课本,拿出手机躲享受“私人空间”;有的把手机放在大腿上,低着头,手指不停地滑动……
“低头族”们都在玩些什么?一陈姓同学说,无非是看新闻、聊微信、打游戏等,还有人翻看小说。
在一些中专学校,“低头族”更是普遍,他们人手一部手机甚至两部手机,经常握在手上,甚至横过马路时都要盯着,生怕漏了什么重要信息。
不只是大中专学生,连一些中小学生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日前,记者在雷城邮政大楼附近红绿灯路口处,目睹一大叔被一穿校服女生撞倒的一幕。当时,该女生边过马路边玩微信语音,可能正聊得兴起,没有注意到对面走来的大叔。两人靠近时,大叔意识到问题想闪开,该女生却突然加快速度,一下子把大叔撞倒在地。所幸两人都无大碍。
前不久,记者开车经过市区某学校,发现一名穿着校服的男孩竟然坐到宿舍阳台上,正捧着一部手机在聊微信语音。记者注意到,该阳台处于第三层楼,没有装防盗网,该男孩背靠墙壁,两腿叉开骑在水泥护栏上,还一边对着手机讲话,一边晃动着大腿,看着让人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