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自主招生:高校政策发布,首次实行统一报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6-03-27 10:41

从去年起,高校自主招生做出重要改革,各种测试全部从高考前改在高考后。往年的三月是各种联考、面试最集中的时间段,而现在,“小高考”的场面已经看不到了。

但是按照全国统一安排,各高校发布招生政策,考生递交初审材料等环节都会集中在三月份进行,因而对有意愿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来说,三月仍然是一个关键节点。

首次统一报名 多数3月底截止

从三月初至今,90所自主招生的高校,已经全部公布招生政策,其中大部分高校所要求的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31日,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少数高校截止到四月份。今年自主招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所有高校首次通过教育部阳光平台进行统一报名。

限报学校有要求 考生需理性选择

实行统一报名,实现信息互通,所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考生报考的学校数量要受到明确的限制,多数高校要求考生限报两到三所,这其实也有利于促使考生更加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不是盲目追求过多的加分项。

高考后首个周末 自主招生扎堆考试

虽然也有高校不限制考生报考其它大学,但是从今年的程序安排来看,想过多报考也不现实,因为按照要求,自主招生需要在高考结束之后、出分之前完成,大约只有两周左右时间,相比过去日程上被大大压缩了,这就造成了各高校的时间安排特别集中,特别是6月11号12号两天,将成为自主招生考试最密集的一个周末。不过,关注度最高的北大清华两校,今年有意无意中选择了错开时间,清华安排在6月10号提前进行,北大则是在6月11日到13日进行,这对想冲击“双保险”的一部分尖子考生来说算是利好消息。

报名是第一关 “门槛”普遍有提高

在以往,高校在整个三月份都可以通过大型联考等形式初步筛选,而现在,考试时间推后,周期也被压缩,不可能再进行较大规模的初试选拔,因而各个高校都把报名环节作为筛选第一关,对考生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今年高校的报考门槛有没有变化?自己能不能达到?

多数高校奖项要求“水涨船高”

从三月初开始,每当高校发布自主招生简章,有报考意愿的同学都会首先就会关注它的报考条件。学生们发现,多数自己心仪学校的报考门槛都比去年高了。

对这种情况,大学自然有自己的解释,去年是自主招生改在高考后的第一年,各个高校都对生源报考情况缺少判断依据,因而在报考条件上,大多没有做出很严格的限制。

生源决定“门槛” 专业匹配度要求更高

淘汰率过高,也浪费考生的时间精力,因而今年许多高校都做出相应的调整。当然也并不是所有高校对奖项等级要求都有提高,有部分高校有所放宽,就像市场行情“随行就市”一样,主要还是依据去年生源的报考情况。另外一方面,今年各高校更加强调了考生特长和所报专业的匹配度,多数高校对限报专业的数量都有规定,并且细化了降分档次。

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招办主任 蔡亮:有些考生确实有很多奖项,同时也有很多学科特长,但是他报名的这个学科,比如说有些考生有英语特长,也获得很多英语奖,报我们理工类的,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不大,那这个就要打折扣了。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经过去年的实践,自主招生改革后高校会逐步积累起经验,对报考要求等环节做出相应调整,因而也要求考生认真考虑自己的情况,对报考学校和专业做出符合实际的选择。

选拔学科特长 奖项不是唯一

在各个大学的自主招生报考要求当中,竞赛获奖无疑是非常重要甚至是主要的先决条件,但是作为高校多元化选拔人才的改革,学科特长的认定也并不能完全以奖杯奖状为标准,没有竞赛奖项的考生,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西安交大:三项条件都算特长

在西安交通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中,对学科特长的认定条件列出了三项,有符合要求的学科竞赛获奖等级是第一项,如果没有,满足后面两个条件之一的考生,也可以报考。

西安交通大学招办主任 訾艳阳:第二个报名条件,我们就是突出学科特长。也就是说,希望在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三阶段,他的数理化三门课的单科成绩,希望能够达到年级前5%的学生就可以报考。第三条就是为那些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设计的,具体来说,希望同学会有小论文、专利的发表或者是申报,或者是有知名的学科专家进行推荐,或者是中学推荐,都可以参加报考。

多元评价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查阅各个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可以发现,像西安交大这样的规定并不在少数,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等有类似的规定。这对一些有创新实践却没有竞赛项奖的同学是很好的机会。尽管像参与科技活动、发表论文等并不像竞赛获奖那样是统一硬性的标准,如何认定这些成果,对高校公信力也将是不小的考验。但打破应试怪圈,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终究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热度在下降 自主招生被“矮化”?

以往,每年的自主招生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近两年,随着联考被取消,规模被压缩,自主招生的人气似乎弱了很多,记者在一些中学采访时看到,即使在最切身相关的高三学生中,自主招生的热度也在下降。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是当地的名校,高三全年级有一千多名学生,但现在只有60多人参加自主招生报名。一位高三老师告诉记者,这个数字比往年下降很多,首先一个原因就是报名门槛高了,很多学生被限制在外。

在各地中学的采访中,很多高三考生都有这样的想法,现在自主招生只面向偏才怪才,即使有兴趣爱好,有特长奖项,但是多数人等级也达不到要求。

国内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从2003年起试点至今,初衷是打破一考定终身,让高校按自己标准多元化选拔人才。但是后来由于高校几大联考,出现了圈地抢生源等负面影响,另外还有个别高校招生负责人爆出贪腐丑闻,使得自主招生受到很大质疑。

从2015年起,教育部将自主招生选拔时间改在高考之后,招生规模也被严格限制,只定位在招收少数学科特长类考生。这样的变化,自主招生的热度下降了,对中学教育的不利影响也基本消除了,但与此同时,自主招生该不该成为少数人的游戏,也有不同声音。许多教育人士都认为自主招生的价值被“矮化了”。


声音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进行自主招生,最主要的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落实学校的自主招生权,建立学校或者学生的双向选择机制,来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但是调整之后的自主招生学生的考试机会会非常小,给我们扩大学生的这种选择权相背离的。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

真正的自主招生还是应该把招生权还给各个高校,我们要真正把对某一领域有强烈兴趣、有自我发展内驱力的、对科学有强力探索欲望的学生送到高校去。

编辑 麦宇旻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