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102家国有“僵尸企业”年内全关停

南方+ 记者 陈晓  2016-03-17 07:16

国家提出去产能任务,珠海要扬长避短,瞄准高端和创新,做强自己的特色产业。图为珠海银隆新能源电动汽车。南方日报记者 王荣 摄

去产能

向来经济质量较高、产业体系相对高端的珠海,未来将如何推进“去产能”?16日公布的《珠海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下称《计划》)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根据计划,珠海去产能将聚焦出清“僵尸企业”、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梯度转移产业项目、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等4个目标。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今年内全市102家国有“僵尸企业”将全部出清;3年内累计将推动转移落户阳江项目100个;3年累计新增境外投资15亿美元。

根据计划,珠海将从精准识别、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精准施策、分类处置“僵尸企业”,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妥善安置企业职工,完善市场机制、促进企业规范退出,多措并举、有效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引导优势产能向外转移发展,加强监督管理、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等8大方面推进去产能工作,以建立产能结构优化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晓

亮点1.出清“僵尸企业”

■计划

珠海将建立国有和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企业属地政府也要建立单个“僵尸企业”档案,列明企业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拖欠税费、需要安置人数及费用等情况。

同时,珠海将出台《珠海市国有企业出清“僵尸企业”重组困难企业促进结构优化的实施方案》。除加快出清国有“僵尸企业”中的关停企业外,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珠海将实施资本运营做实一批、兼并重组盘活一批、创新发展提升一批和破产清算退出一批等“四个一批”处置措施。

对于非国有“僵尸企业”,珠海将分类处置。其中,对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等方式维持生产经营的企业,停止对此类企业的财政补贴及各种形式的保护。另外,对资产负债率超过85%且连续亏损3年及以上的企业,以及长期欠薪、欠税、欠息、欠费和停产半停产企业,珠海将根据企业情况进行破产退出、兼并重组和扶持发展等分类处置。

■解读

从企业层面来看,珠海去产能面临的总体压力较小。去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转型发展取得一定成果。据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关停类“僵尸企业”102户、困难企业42户,合计约占全市国有企业总户数的19.67%,出清“僵尸企业”难度不大。

“目前来看,珠海仍然处于优质产能培育期和发展期,把产业做大做强是首要任务,去产能压力较小。”全国人大代表、玉柴船舶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余天亮认为。

亮点2.市场化退出机制

设破产处置兼并重组“绿色通道”

■计划

简政放权是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的亮点之一。珠海将开设“僵尸企业”兼并重组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兼并重组网上并联审批。同时,简化企业产权、股权交易评估、转让、登记等程序,将“僵尸企业”产权、股权交易信息纳入到省统一发布平台。

发展混合所有制同样重要。珠海提出,除国家规定外,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不设下限,意向合作方的选择应对各种所有制资本一视同仁,不得对非国有资本设置附加条件。非主业企业中与主业配套不紧密、缺乏行业竞争优势、无法发挥国有资本作用的国有企业,应通过产权转让、资产处置等多种方式,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

此外,珠海还将在市、区法院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优先受理立案,按规定减免破产清算案件诉讼费,缩短“僵尸企业”破产清算案件审理周期。

■解读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没有按照市场需求和规律来调整产能,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尚不健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让越来越多的国企回归到企业经营本质,重视效益、重视创新、重视人才,远离产能过剩行业。

因此,珠海要推动企业聚焦主业、退出辅业,促进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打造“四强四优”企业。

国资布局结构也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下一步,珠海计划推动国资聚焦创新金融、城市运营、高端制造、特色航空、旅游会展、港航运输、商贸物流、生态农业等领域,推进国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

亮点3.优化“存量”基础

产能过剩行业不再新增产能

■计划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珠海将落实《珠海市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差别化政策,提高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能耗、物耗、水耗、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技术准入标准,并加快淘汰工艺装备落后、能耗及排放不达标的项目。

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珠海将严格执行《珠海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制定出台《珠海西部生态新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对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不得核准、备案,不得办理土地(海域)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

■解读

“可以看出,产业布局的总体方向是高端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南方智库副主席彭澎表示,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在珠海的计划中,这些关键要素与自身实际及未来布局结合得比较好;需要注意的是,在走向国际化、高端化的过程中,不能“为高端而高端”,要结合具体市场需求和产业分工来发展。

对于珠海而言,化解过剩产能更重要的是如何优化“存量”。“要在传统过剩产业中找到新增长点,比如珠海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就值得其他行业借鉴。”彭澎说,石化产业具有污染性,全球产能已出现过剩,且近两年受国际市场波动、外需疲软拖累。但此时不能“一刀切”,直接不做这个产业,而是要考虑它未来的新需求、新增长点,比如选择精细化工这一方向,把相关产业链做长做强。

亮点4.谋划“增量”布局

防止新兴产业重复投资和过剩

■计划

从激活“增量”层面来看,控制重点行业产能总量、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引导新增产业投资合理布局等是重点。

在控制重点行业产能总量方面,珠海将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管理政策,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不再核准、备案新增产能项目。严格执行国家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准入标准,对新建项目提出从业要求,加强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配合国家公告符合条件的生产线和企业名单。

在引导新增产业投资合理布局方面,珠海还将加强全市重大项目规划布局,防止新兴产业出现重复投资和过剩产能。对新引进的项目,要对是否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进行评估。引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对主要行业的市场需求、产能等进行定期评估,发布全市产业投资晴雨表。

■解读

余天亮认为,国家提出去产能任务,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重要行动,未来将会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此过程中,珠海需要扬长避短,瞄准高端和创新,做强自己的特色产业。

“去产能既要注重存量,也要考虑增量。尤其是引入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目光要放远,要看到整个大市场。”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表示,“存量”是指过剩产能的量,珠海去产能在“存量”总体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更需要注意“增量”的优化,要综合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全国和全省的市场需求及产业趋势,避免在发展“增量”时引入产能过剩的产业。

在他看来,比较乐观的是,目前在珠海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里面,基本都是发展空间比较大、市场前景比较好的,如轨道交通、通用飞机、海工装备等,布局较为合理。

亮点5.国际产能合作

携手澳门建中拉经贸合作平台

■计划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支持企业参与沿线地区智慧城市、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珠海-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合作项目,推进建设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项目建设。

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突出抓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产业走出去投资设厂、引进技术和股权投资;推进珠港澳深度合作,打造CEPA升级版,与澳门联手建设中国和拉美国家经贸合作平台,争取设立中拉合作产业园区,推动建设拉美综合保税枢纽物流仓储中心。

■解读

珠海拥有毗邻港澳、面向南海、连接西江的区位优势,也有珠江西岸最重要的深水大港;由珠海主要建设的“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瓜达尔港相关建设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仁洪认为,珠海在“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项目和瓜达尔港建设中已经占据先机,更有利于打开国际合作市场,向外释放产能,从而带动广东乃至大西南地区的产能释放。

在陈再齐看来,珠海的轨道交通和海工装备产业,有望在物流大通道及瓜达尔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两个产业实际上已经部分走出去了,比如三一重工,现在珠海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根据‘一带一路’需求方的变化来推出拳头产品、特色产品,从而做大市场。”

此外,陈再齐表示,中拉合作与“一带一路”为珠海带来的效益是相似的,是珠海走向世界的两条渠道。广东中拉经贸博览会有望落户横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澳门的关系,通过澳门这个窗口,珠海拥有与葡语系国家紧密联系和合作的天然基础,这本身就是珠海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方向。不仅如此,珠三角、泛珠地区乃至广东都有这样的需求,那么横琴就将成为广东走向拉美的重要窗口。

亮点6.职工分流

下岗职工纳入就业创业扶持范围

■计划

珠海计划通过三类举措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将“僵尸企业”国有职工安置方案纳入处置“僵尸企业”实施方案,明确职工安置途径、经费来源和促进再就业措施。破产企业清算资产优先用于清偿职工欠薪和职工安置。

同时,将处置“僵尸企业”下岗职工纳入就业创业扶持范围,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实训)、创业项目咨询和跟踪服务,按规定落实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资助等政策。在珠海创业的“僵尸企业”下岗职工(不分户籍)按规定可享受创业小额贷款贴息、一次性创业资助等政策。

另外,落实处置“僵尸企业”维稳责任,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转移,按照规定落实社会保障待遇,依法妥善处置职工劳动关系。

■解读

去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必要之举。但需要注意的是,推进去产能的同时,要妥善安置下岗职工,而且要争取让职工拿上“新饭碗”。这不仅深刻影响着未来全面化解产能过剩的顺利推进,也关系到企业职工的民生福祉,关系到珠海的共享发展。

因此,在保持信心与乐观的同时,珠海探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争取让相关的国企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并引导就业,这是为了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最终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看点

产能置换指标有望交易

按照《计划》,珠海将以推动碳排放权交易为契机,在钢铁等行业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产能置换指标交易,促进跨地区产能置换,引导有效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推动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格局。

推进粤裕丰钢铁、红塔仁恒纸业等整体搬迁

按照《计划》,珠海将编制实施《珠海市工业园区工业产业布局规划(2015—2025年)》,明确各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布局;并制定《珠海市创新驱动专业园区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

同时,珠海将实施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搬迁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粤裕丰钢铁、红塔仁恒纸业、裕华聚酯等企业整体搬迁,并积极引导企业在转移过程中实施技术改造。

目标

1 明年国企亏损比2015年减少70%以上

到2016年底,国有“僵尸企业”中,关停企业全部出清,20户以上国有困难企业实现脱困,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机制基本建立。到2017年底,国有困难企业实现脱困,亏损总额比2015年减少70%以上,国有“僵尸企业”基本实现市场出清,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有序推进。到2018年底,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经济结构明显优化;非国有“僵尸企业”基本实现市场出清,企业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

2 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加快退出

2016年—2018年,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和年度节能降耗考核目标任务。国家明确的产能过剩行业产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核心竞争力明显加强。

3 三年内转移落户阳江项目100个

2016年,推动30个项目转移落户,珠海阳江合作共建产业园工业增加值合计达到180亿元。2017年,推动35个项目转移落户,珠海阳江合作共建产业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到2018年底,三年累计推动转移落户项目100个,珠海阳江合作共建产业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产业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4 2018年底新增境外投资15亿美元

2016年,新增境外投资额达4.5亿美元。2017年,新增境外投资额达5亿美元,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成一批经贸合作示范园、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等。到2018年底,三年累计新增境外投资15亿美元,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初步形成境内外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

点评

低端产业包袱小 转型创新是关键

“珠海低端产业和产能过剩的量是比较少的。”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认为,珠海的产业定位独具特色,多年来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尤其是近年着力构建“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与广东其他地区相比,低端产业“包袱小”。

这一特征在两组产业数据中有所印证。2015年,珠海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49.6%和27.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珠三角第二,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增速,发展势头良好。

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受产能过剩影响也较小。市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和电力能源业发展良好,增速均达两位数;石油化工和家电电气业增长则相对缓慢。

从政府布局来看,珠海去产能思路清晰。根据市科工信局的计划,今年珠海将以做优增量和调整存量为抓手,在加快去产能的同时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其中将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海工装备、通用航空、智能交通装备、3D打印等产业,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核心基地。

比如,珠海计划加快建设格力国际智能制造基地和高新区国机机器人产业园,申报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依托三一海洋重工、巨涛海服等骨干企业,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有轨电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客车、市政公用工程专用车,争取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项目落户;培育一批军品科研生产许可企业。

各界企业也在加快去产能、强创新的步伐。“产能过剩是三一集团以前的痛点。”三一海洋重工珠海研究院院长刘木南说,过去企业包揽产销所有环节,产能和成本都集中在一个篮子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因此,三一海洋重工自落地珠海起,就深入考虑产能过剩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刘木南介绍,一方面,公司成立了研究院,进行产品研发生产;另一方面,与高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分散部分科研成本,外包零部件制造、配套服务等环节,合理去除企业产能。

编辑 胡净栋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