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2016-03-11 21:26
日本“3·11”大地震已过去5年。地震海啸造成的破坏相对容易修复,但核事故导致的后果却难以收拾。5年来,事故核电站报废、核污染应对、核能政策等一直是日本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报废难度大
大地震发生后,地震和海啸摧毁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应急电源系统,核电站反应堆冷却系统无法发挥作用,3个反应堆内部温度过高导致极为严重的堆芯熔化,3个反应堆发生氢气爆炸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2012年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7级,与上世纪80年代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级相同。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报废工作量巨大,对日方来说,核污水处理、反应堆冷却、核燃料的取出转移等都是没有先例的难题,每一项工作都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而这些工作只能依赖决策和处置能力饱受诟病的东京电力公司。
5年来,报废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2011年年底,核电站所有反应堆处于冷温停止状态;2014年,4号机组内存放在乏燃料池中的燃料棒转移工作宣告完成;去年,核事故以来存储在储水罐中的高浓度核污水的净化处理已经结束。
但难题依然不少。比如,发生堆芯熔化的核燃料棒难以取出,甚至要研发专门的器具。据东京电力公司推测,整个事故核电站的报废工作可能要花费三四十年时间。
“鬼城”难复苏
核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以福岛第一核电站为中心分别划出了半径20公里和30公里的强制疏散区域和建议疏散区域。5年过去了,核电站周边20公里依然是禁区,曾经生机勃勃的村镇变成了一座座“鬼城”。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的专题节目显示,那些村镇里现在只有疯长的野生植物和野猪、浣熊等野生动物随意栖息。
迄今,依然有大约10万名福岛居民过着背井离乡的避难生活。一项针对灾区民众的调查显示,有38%的人认为故乡再也回不去了,只有22%的人认为5年以内可以返乡。
福岛县的健康调查还显示,有超过160名核事故发生时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此后患上甲状腺癌(含疑似病例)。去年10月日本冈山大学教授津田敏秀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福岛县青少年甲状腺癌患病率是日本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到50倍。不过也有学者质疑这一数据,认为从甲状腺癌的潜伏期来看,并非所有患者都是由于受到核事故影响而患癌的。福岛县儿童甲状腺癌发病率与核事故的关系还需更多研究确认。
日本核电引担忧
由于日本地震频发,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民众对于核电站安全性的担心更加强烈,全国各地发起多次反核电游行。
政界也为此争执。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和菅直人都是呼吁“零核电”的带头人,认为日本应该转向更安全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过,安倍政府依然看重核电,其核电发展目标设定为到2030年新建14个核电机组。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暂停所有核电站运行,并制定了更严格的安全标准。2015年8月,川内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重启,日本也由此结束了“零核电”状态。
日本全国目前仅有川内核电站两个核电机组在运行,有22个核电机组正处于审查中,还有18个已停运,已报废的有14个,另有3个核电机组正在新建。
日本核电重启工作阻力巨大。今年1月和2月,关西电力公司重启了高浜核电站的两个机组,但由于受到居民控诉,日本大津地方法院日前刚刚作出禁止运转的决定,认为关西电力公司的重启准备工作不充分。这也是日本法院首次判决关停正在运转的核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