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凯:习主席在美国讲中国故事对推动两国交往作用很大

南方+ 记者 蒋伊晋  2016-03-06 08:09

2014年11月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接受新华社等媒体的联合采访。新华社资料图

“习主席讲这些中国的故事,美国的民众听了很亲切,对推动中美两国交往作用很大。”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前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采访中,崔天凯向记者讲述了去年9月22日到25日习近平主席访美背后的故事;并坦率地分享了对中美两国合作与分歧的看法,他希望中美之间的分歧能够变为合作。

访问消息公布后收到美多方邀请

记者:按照外交惯例,国家领导人出访一般提前半个月左右公布。但习主席访美却提前了半年公布,当时出于什么考虑要提前这么久?

崔天凯:中美都希望这次访问能够取得历史性的成果。不仅是双方想通过这次访问让奥巴马总统在剩余任期引导好中美关系,在以后更长时间里对中美关系发展起到好的作用;而且当时双方很快谈好要有这次访问,当时奥巴马总统还跟习主席通了电话,双方达成一致。

既然双方都谈拢了,剩下时间就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都觉得提前公布挺好的,可以给国际社会,给两国的工作发出积极信号。实际上,提前公布访问消息对去年中美关系的管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习主席这次访美去了西雅图、华盛顿和纽约,行程也很丰富,比如访问了塔科马市的林肯高中,参观了波音、微软等。安排这几个城市以及这些行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崔天凯:说实话,做出这些选择挺不容易的。当我们公布了习主席访美的消息后,使馆就收到来自美国各地方各方面的邀请信,都想邀请主席去他们那个州、那个城市访问,工商界、文化界、智库等也希望习主席能够去发表讲话或见面,来自美国东西南北的邀请都有。

但国事访问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对政府,所以华盛顿要去。并且第一天晚上在布莱尔国宾馆举行了双方都只有六七人参加的小范围会谈,第二天在白宫南草坪的欢迎仪式、椭圆办公室的小范围会谈,在内阁会议室正式的大范围会谈,共同见记者,副总统国务卿联合举行的欢迎午宴,下午会见参众两院领导层,晚上举行的国宴,这一系列国事访问的规定动作在华盛顿都做得很好。

习主席到林肯中学引发一片尖叫

记者:华盛顿是首都,去纽约要出席联合国活动,这些都是必须去的。那在剩下那么多城市中为什么选择西雅图?

崔天凯:一个是美国很大,但人口比较集中、经济发达的就是东海岸和西海岸。华盛顿、纽约都在东海岸,所以再选一个西部的比较合适。当然还有中部、南部,但是没有这么多时间。西部的洛杉矶,习主席2012年作为副主席时已经去过,旧金山原来领导人去的也不少。西雅图呢,各界都做了很多工作。

访问前几个月我去华盛顿州长办公室,他就说一定要请到习主席,他要以州长名义代表州政府写邀请信。然后华盛顿州所有联邦的参众议员都联名,邀请习主席访问。微软、波音这些相关企业,还搞了一个欢迎委员会,他们投入很多。

我们就最后选了这里,并且举行了包括各界在内的800人欢迎晚宴,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举行了中美省州长论坛、工商界座谈,参观了微软和波音,会见了互联网业界代表,这些活动照顾的面比较广,搞得非常成功。

习主席还去了西雅图边上的一个小城市,塔科马市的林肯中学,这个安排是有渊源的。因为这个城市和福州建立友好关系城市,正好是习主席当年在福州当市委书记时签的协议。

习主席到林肯中学的时候,跟他们的学生握手谈话,结果教室里一片尖叫,很兴奋。真的有学生说,回去不洗手了。他们表现得很淳朴,我们也很感动,这就是美国最普通老百姓发自内心对中国领导人的欢迎。

记者:习主席出访前王毅外长曾表示这次是增信释疑之旅,中美的互信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这次访问的目的达到了吗?

崔天凯:应该是很好地达到了。特别是在布莱尔国宾馆那天的小范围晚宴,3个小时的同传,谈得很深入。习主席讲到中国的发展目标,中国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对外战略意图,为什么选择这些道路。讲得很深、很坦诚。那天美方的领导层都在,这对加深他们对中国战略意图的了解,中国如何看待中美关系,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民众方面来讲,习主席在西雅图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在800多人的晚宴上发表讲话,提到当年到陕北下乡,当时的农村是什么状况,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现在的经济新常态是怎么回事。中国如何看待与美国的交往,与世界的关系。他讲这些中国的故事,美国的民众听了很亲切,对推动中美两国交往作用很大。

希望网络领域能变成合作领域

记者:习主席访美期间,双方就打击网络犯罪达成共识,年内启动了高级别对话机制,这是中美就网络安全方面跨国合作的最高机制。网络安全一直是中美之间敏感又现实的问题,你觉得在这个机制下,网络安全问题能不再成为中美之间的分歧吗?

崔天凯:习主席访问前,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对美国进行了访问,双方达成共识,要建立一个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和相关问题的高级别对话。中国是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郭声琨牵头,美国是司法部长和国土安全部长负责,这是很高级别的对话机制。

去年11月在美国开了第一次对话会,今年6月将在北京举行第二次对话。这个机制可以把中美解决网络问题纳入对话、协调合作的轨道,有问题我们可以坐下来谈,不要隔空喊话、互相指责,那样并不能解决问题。我希望这个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从此把网络这个双方有分歧和争议的领域变成有合作有协调的领域。当然这是希望,能不能做到还看双方努力。

【记者】蒋伊晋

【实习生】朱修玉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 丁晓然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