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骆骁骅 曹斯
2016-03-01 08:50
今天,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启程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南方日报记者提前采访多名委员发现,在今年委员们拟提交的提案中,全面二孩、供给侧改革、创新创业、精准扶贫等时事热点是高频词,成为委员参政议政的焦点议题。
建言延长产假,促二孩政策落地
“全面二孩”政策是社会热点话题,也进入了全国政协常委、省民革副主委李崴的议政视野中。如何让二孩政策真正落地,激发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成为李崴关注的焦点。
李崴认为,虽然二孩政策放开,但现在的生育主体多为“80后”、“90后”,他们的生育观念变化了,养育孩子的成本也增加了,同时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了,养儿防老的社会观念明显弱化,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为2.21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5.5%。在未来数十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将净增长600万至1200万。“如果不能大幅度提升生育率,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年轻人的大幅减少和老年人的大幅增加,将拖累财政并削弱创新和创业的活力。”李崴以日本举例说,日本人均名义GDP在1991年比美国高20%,但2014年却比美国低33%。极低生育率导致的人口老化,被普遍认为是日本经济长期萎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大城市里抚养一个孩子的直接花费每年可能超过两万元,这还不包括父母职业生涯的机会成本和抚养小孩的时间及精力投入。”李崴认为,要让二孩政策落到实处,需要推出各种辅助家庭养育的政策,消减父母在经济上的顾虑。政府有必要对养育小孩的家庭进行财政支持,方式可以是直接补贴,或按孩子人头抵税。
另外,亟须加大教育投入。李崴建议,应将九年义务制教育向下延伸到学龄前三年。城市入托、入幼、入学耗时耗力,致使很多家庭不敢生育二孩,也导致很多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因此,教育资源的规划配置,至少应按维持常住人口更替水平的孩子数量来作为参考基础。如果把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转移到城市学校中,在他们身上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这些孩子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巨大财富。
为了减轻职业母亲生育小孩的后顾之忧,李崴认为,政府应适当承担产假期间的用工成本。“我国的产假是98天,少于大部分低生育率国家。延长产假由政府买单,是维护职业母亲权益的重要保障。”
李崴建议,我国应充分保障失独家庭等的合法权益,同时应立法保护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技术辅助生育的孩子,加强优生优育、亲子教育等科学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为我国公民的高素质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鼓励中小企业、独立发明者创新创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关注的是供给侧改革话题。这也是今年两会备受关注的热点。
在毛蕴诗看来,长期以来推动经济增长忽视了供给侧对需求实现的促进和制约作用。目前国内低端领域产能过剩,高端领域却产能不足,同时还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配套机制。
“举个例子,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仍然依赖于进口。不仅如此,自2011年以来,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发明专利申请国,但专利的质量不高,我国自主研发的江淮D19TCI、长城TCI等发动机依然要向德国博世缴纳高昂的专利费。”毛蕴诗说。
他还关注到产能过剩、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据BP公司统计,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有66%是煤炭,2014年我国每万美元GDP能耗为4.1吨标准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经合组织国家的2.62倍。”
毛蕴诗建议,推进供给侧改革要强调创新驱动,在认识和观念上激发企业和企业家的能动性,营造多元化创新创业体系,同时企业应加大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培养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改变我国制造业受制于人的局面。他特别建议要鼓励中小企业、独立发明者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例如空调、喷气式发动机、玻璃纸、摘棉机、直升机、石油裂化等。独立发明者和专门研发机构的发明(由大公司开发)的产品包括钛金属、含铬彩色胶卷、涤纶、高速复印机等。”
针对产能过剩、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毛蕴诗建议,可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制度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环节鼓励企业全方位低碳环保;同时淘汰一批亏损严重、以信贷资金和财政补贴为生的僵尸企业,减少无效供给。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骆骁骅 曹斯 实习生余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