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团队里的梅州人:“学霸”也曾沉迷游戏

南方+ 记者 陈萍  2016-02-24 14:59

中学时,罗家伦与同学制造机器人。

2月12日,在美国卡尔顿学院举行的发现引力波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一张年轻而自信的东方面孔,他正是发现引力波千人团队的其中一员和发现论文合作作者之一、就读于美国卡尔顿学院四年级的广东小伙罗家伦。

据了解,由于母亲工作的缘故,罗家伦曾在梅州度过了6年的童年时光,随后转学到了广州,是2012年广州天河区的高考英语状元,曾同时被美国卡尔顿学院和中山大学录取。罗家伦从小便是个科学的“狂热”爱好者。2013年起,才上大二的罗家伦便开启了寻找引力波之旅,加入其中一个50余人的研究团队,主要负责探测器测量的数据处理。

年纪轻轻就能参与到全球瞩目的科研活动中,并见证了人类在天文学上的历史性突破,在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时候,罗家伦和他的家人却非常平静,如今在美国的他正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毕业论文和考试当中,“引力波的发现是由许多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共同完成的,家伦只是其中一个普通成员,他只是比较幸运,能得到良师的指引和参与的机会。”罗家伦的母亲李粤海说。

从小就埋下科学梦的种子

李粤海是梅县区松口人,1996年因为工作调动,她回到梅州工作,当时她还可以选择去另外一个城市工作,但是考虑到梅州崇文重教的氛围有利于儿子的成长成才,梅州又是她的家乡,因此她选择了带着罗家伦回到梅州。

李粤海从小就对儿子没有很高的要求,而是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让他自由成长,“只要他的作业能做完,考试能过关就可以了,我比较注重的是他习惯的培养。”从幼儿开始,李粤海就每天给儿子读睡前故事,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他识字后能自己看懂书为止,此后罗家伦对阅读的爱好也一直坚持到现在。

“虽然罗家伦小时候并不是班里的尖子生,反而成绩经常起起落落,但是他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让他在中学的学习中受益匪浅,也逐渐崭露头角。”据罗家伦在天河中学的老师介绍,在高三的时候,他已经学完了物理科的全部知识,开始自学英文原版物理书,钻研例如广义相对论等同龄学生难以读懂的专业书本,并积极向老师讨教。

因为住在城郊,一有时间李粤海便会带着儿子去附近的农村踏青,接触大自然。罗家伦也比较喜欢科学类的书籍,在书本上若看到有趣的实验,家人便会支持他,为他提供材料做实验。“我本人对天文现象也比较有兴趣,听到有百年一遇的天文现象便会带着儿子一起去看,凌晨三四点把他叫醒一起去看流星。”受宽松的家庭环境和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罗家伦的心中从小就埋下了科学梦的种子,家人的浇灌让他的梦想得以萌芽。

学习成长给予充分信任和自由

小学三年级时,罗家伦从梅城江南育才小学转学到广州读书,高中考入了天河中学,而天河中学也刚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进入高中的罗家伦“如鱼得水”。他不仅在物理上成绩拔尖,而且也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开始学习编程写码,期间他编程的“舞狮机器人”在全国机器人比赛429支一等奖参赛队伍中获得第一名。

可就是这样一个“学霸”类型的学生,也有令家长头疼的时候。“初中有段时间他沉迷于游戏,我们管不了他,成绩也是时高时低,从级里的50名到200名之间徘徊。”说起罗家伦那段青春“叛逆期”,李粤海流露出了作为家长的那份担心。幸运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罗家伦渐渐懂事,心思也逐渐回到了学习中,“也是初一的时候,他突然就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游戏也玩得少了。”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罗家伦的家长始终都是以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去对待,而没有采取极端的方式去制止,罗家伦在采访中也曾表示十分感恩父母和师长给予自己的学习成长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度。

罗家伦从小性格比较内向、沉静,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和表达能力,李粤海经常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看到他在媒体采访中对答如流我很是欣慰,我希望他是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只会读书或只会做实验的机器。”高中就在课堂上非常活跃的在罗家伦在美国大学里也经常有当众解说或演讲的机会,中学培养的能力让他很快适应那边的学习方式。

对“引力波”有信仰

宽松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学校教育,让罗家伦从小就学会了独立思考,刚上高中,罗家伦就向家里提出想要出国留学,“留学是他自己的决定,国内的教育已经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也希望他能走出去接受不同的教育,这对他成长成才会有所帮助。”母亲李粤海说。

由于从小就跟随父母搬家、转学,他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到了美国之后很快就适应了那边的学习节奏,但是也明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他跟我说,他觉得自己的阅读量远远不够,感觉到学习的压力比较大,他每天都争分夺秒地在看大量的专业书籍,补上这块短板,跟我聊天的时候他经常聊了几句就去看书了。”罗家伦在美国读书非常用功,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看书,即使专业方面的任务繁重,但罗家伦也会抽出时间经营自己的爱好。据了解,罗家伦在实验室里放了一架钢琴,在空余时间弹钢琴陶冶身心,舒缓心情。

科研工作是枯燥的,但是罗家伦坚持了下来,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他说:“此次能接触到前沿的研究团队是由于大学导师是LIGO的负责人之一,我们这个团队,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加入,也可以随时离开。”自己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对引力波的存在“有信仰”。“导师曾告诉我,2014年探测设备升级后,很有希望发现引力波。”

然而,在实际的探测中依然困难重重。“仪器会探测到成千上万的数据,如果是人工一个个去看,需要很多年”。罗家伦说,其所在的小组需要运行程序来分析在探测到的引力波候选信号中,哪些是真正的引力波。

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一件事让罗家伦最为兴奋——自己曾与博士学生一起推导出一个某天文事件的数值近似公式,还被发表出来。“这个公式是引力波的一种形式”,罗家伦解释,不同天文事件产生的引力波都有不同的计算公式,虽然这次被探测发现的引力波并非该形式,但这意味着多了个验证引力波信号的理论。

临近本科毕业,罗家伦也表示将继续深造,目前已经向美国的十多所高校递交了申请,期待着在学术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编辑 马吉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