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4 11:04
今年以来多个消息源印证,将于今年开工的赣深高铁有望在塘厦设站,再加上设计中的深茂高铁沿线虎门南站,东莞有望成为坐拥三座高铁站的城市,在全省、全国的交通区位版图中占据更大分量。
人们常说“一条高铁带动一座城”。然而开通4年多来,虎门高铁站对周边经济驱动力并未显现,反而因为糟糕的配套,成为人们纷纷吐槽的对象,屡次引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关注,要求提升虎门高铁站形象,发挥其经济作用。
2016年两会期间,高铁经济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各方建言,期待高铁成为东莞市发展的一张好牌,成为东莞融入珠三角、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虎门高铁站成城市烦恼
2011年底,广深港高铁客运专线开通,伴随虎门站开通,高铁附近与广深连接距离迅速拉近,形成半小时生活圈。虎门高铁站位于虎门镇与长安镇之间,同时也是东莞城市轨道2号线、穗莞深城际的站点,三条轨道交通同时交会在一起。在建设构想中,厚街、虎门与长安所构成的东莞西南片区会因为虎门交通枢纽商城的建设,步入更为深度的区域融合发展轨迹。为此,虎门高铁站周边的虎门、厚街等镇街,纷纷出台规划与之对接,希望从预想中的庞大高铁经济分一杯羹。
然而,随着高铁客流的增加、城轨施工等因素的影响,虎门高铁站配套差饱受市民的指责,高铁站成为各界吐槽的对象。“被称为‘中国最差最乱的高铁站’,严重影响了东莞的城市形象。”农工党东莞市委会在提案中这样写道,“较之于广州、深圳两地的高铁站,东莞市的高铁站给人档次不高、秩序混乱的感觉。”
虎门高铁站运营之初客流量在每天3000人次,目前已经增至日均两万人次,“此次春节期间,高峰期旅客接近30000人次/日,比最初增加将近10倍,剧增的客流对高铁站配套设施提出新要求,不过当前受场地的限制,无法增加。”虎门高铁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二层为旅客候车区,候车区面积只有3706平方米,候车坐椅约300个,无法满足旅客的需求。此外,由于高铁站位于博览大道以及省道S256交会处,拥堵也成为日常景象,加之车站停车场面积狭小导致停车位供给不足。
虎门高铁站站场情况整治甚至惊动了东莞市主要领导亲自督导,以期改善虎门高铁站的环境,还市民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
虎门高铁站周边商业规划搁浅
高铁站成为城市烦恼,高铁经济亦随之搁浅。
按照预想,高铁巨大的人流必将带来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些流动性将为周边地区乃至东莞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实际上,在虎门高铁站建成之前,其所在的白沙地区,成为当时人们看中的“热土”。当时,虎门镇出台规划,在虎门白沙高铁站附近将建成一个集商务、采购、高尚住宅、写字楼经济于一体,建筑面积为10平方公里的交通枢纽商城。
根据当时东莞市规划局制定的《虎门白沙枢纽站站点地区规划研究》显示,规划以白沙枢纽站为基点,带动周边用地发展,其带动范围半径分为500m、1000m、3000m,分别归纳为核心区、辐射区(重点区)、影响区,形成以区域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商务办公、商贸采购中心区,打造成虎门最具活力、形象鲜明、引领城市发展的门户地区,发展成为东莞城市副中心重要组成部分。
对照当时的规划,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并未得到落实,现在周边仍是破旧的厂房和民居。
与虎门镇相邻的厚街镇,则在2010年7月推出《厚街镇白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在该方案中,白濠片区预留了600亩土地并未纳入该控规方案,而是留下“待机而动”。在方案中,白濠将成为厚街南部创新发展区和区域性高端职能培育区,白濠片区在打造工商业、居住、办公职能的同时,在交通集散、设施共享、生态构建等方面将有意分担白沙新城可能面临的压力。
不过这一“待机而动”似乎已宣告破产。记者走访白濠片区发现,此处景象与高铁开通之初相比,并没见多大变化。
而曾经颇为成功的房地产高铁板块,自位于虎门镇国际公馆项目后,并没有主打高铁的新项目诞生,反倒是临近广深、沿江两条高速虎门出口处,成为开发新热点,楼盘项目增长迅速。
操盘过虎门多个项目的一房产销售公司负责人周红告诉记者,高铁与周边地区连接当前不够便利,让房产高铁板块失去光环,导致开发商放弃了高铁地产板块。
围绕着高铁站的商业规划也几乎全部搁浅,当初人们想象中的“高铁经济”并没有来临。
网状城轨交通体系成催化剂
缘何虎门高铁站未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商圈?市政协委员、广东宏远地产董事长钟振强认为,由于配套不到位,虎门高铁站当前只是东莞与外界沟通的一个点,该点尚未与东莞市内部形成网状联系,导致虎门高铁站影响有限,其也无法支撑起周边形成新的商圈或者新城建设项目。
“一旦高铁站与当前东莞市开始建设的地铁连接走向成熟,虎门高铁站正式成为东莞市网状交通中的枢纽,其发展潜力也能够激发。”钟振强说,随着莞深、广深交通网络日趋完善,虎门高铁站的经济意义将逐步显现,“从当前情况来看,其已成为人们出入东莞的一个方式,其并不是最佳的方式。当前广深两地人员来东莞,仍以高速出行方式为主。不过,有理由相信,随着东莞内部及东莞与外部的城轨交通的完善,城轨出行时间可控性这一特点优势将逐渐显现,虎门高铁站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通枢纽,届时,人流才能真正转化为商业机会。”
与钟振强看法相似,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认为,虎门高铁站如果解决接驳问题,高铁经济将成为东莞产业升级的一个助推器。他说,传统经验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但是高铁站的建设受土地成本等因素影响,其规划建设地点与城区距离较远。其搭乘高铁来东莞,发现虎门高铁站与周边的配套设施和交通接驳问题较大,让人感觉不便利。
丁力说,高铁站开通之后,从广州、深圳坐高铁来到东莞均在半个小时之内,那些高新技术人才可以选择来到东莞居住,享受东莞较低的居住成本,而拿广深的高工资,“当前之所以未有大规模广深人才流入东莞,滞后的公共交通是重要原因。”
“东莞市高速交通网络发达,在高铁站路网不够发达的情形下,人们还是倾向于汽车出行,虎门高铁站只是人们通向东莞的一个选择。”丁力说,如果城轨交通网络形成,尤其是东莞市与深圳地铁接驳以及东莞内部城轨交通网络完善后,高铁作用将会逐渐显现,高铁将成为东莞经济的一块新王牌。
今年两会上,农工党东莞市委会在提案《关于全面改造提升虎门高铁站对外窗口的建议》中提出,要将虎门高铁站到市区沿线建设成高铁经济走廊。提案认为,虎门和厚街应搭上这班经济快车,重新确定沿线区域的功能定位,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高起点编制城市设计,通过三旧改造或重建重构沿线城市景观,使之成为经济活跃、形象鲜明、景观怡人、城市空间丰富的新的城市黄金轴线。
高铁经济仍被寄厚望
今年以来,多个消息源印证,将于今年开工的赣深高铁有望在塘厦设站,作为东南组团的中心,塘厦能否打好“高铁牌”也格外令人关注。
赣深高铁是京九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与珠三角间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承担珠三角、粤东地区对外中长途客流为主同时兼顾沿线及粤东与珠三角间城际客流。项目建设对于实现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带动沿线城镇化进程、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今年1月,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耀忠在广东“十三五”规划分组讨论时说,作为国家高铁南北两条大动脉之一的赣深铁路,江西部分已经修完,广东段争取今年开工。赣深铁路选线最后仍未确定,现在是西线经东莞的可能性更大些。在1月份召开的东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东莞市主要领导印证了上述消息。
2月,新建铁路赣州至深圳客运专线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的建设项目概要介绍,该线路北起昌赣客运专线赣州西站,途经河源市、惠州市、东莞市,终点为深圳市。
2月18日的深莞惠经济圈党政主要领导第九次联席会议上,东莞市提出对接研究东莞轨道交通4号线与周边城市轨道衔接,称目前东莞市正在积极争取赣深客专采用西线方案经东莞市后接入深圳,按照该方案,赣深客运专线将经过东莞市东南片区并设置站点;若能成功,东莞市东南片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建设规划将有重大调整。
建议由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城市规划、发改、交通部门在城市总规及交通规划上进行远景规划对接研究。
除了带来交通上的便利,以塘厦为中心的东南组团有望与深圳、香港等发达地区更紧密的联系,被认为有利于东南组团乃至东莞的招商引资和进行产业对接,接受创新辐射,吸引更多人才集聚。
塘厦镇显然对此已有准备,一张交通大网正在打造之中。今年的塘厦镇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塘厦将按照《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要求,强化东南组团公共服务中心定位,积极促进赣深高铁、东莞轻轨等轨道交通在塘厦设站,进一步提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一个中心,两个支点”,借助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强化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北部的林村,西部的科苑城和大坪片区为城市支点,增强片区带动效应,提高城市辐射力。加快优化镇内公交规划、道路规划,加大与东南组团及周边城市之间路网规划的对接力度,大力配合从莞高速、深圳外环高速塘厦段的建设工作,为促进东南组团产业融合、承接深圳城市辐射奠定基础。
市发改局局长朱斌华在东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分组讨论中也表示,一旦赣深高铁在塘厦设站,如何将其辐射作用导向松山湖和主城区,这是东莞未来要更多谋划考虑的。他说,高铁站的作用在于改变一个地区的战略布局,提升一个地区的地位和积聚资源的能力。在讨论中,市委书记徐建华也强调,一旦赣深高铁在塘厦设站,塘厦在选址和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盯好”,要将之建设成能代表东莞形象的高铁站,要求市发改局共同把好关。
市人大代表、莞城街道市桥社区党委书记尹锦培:
急群众所急用心办实事
尹锦培担任莞城街道市桥社区党委书记已有8年,作为一位深耕社区的人大代表,今年两会上,他最为关注医疗问题,希望以后形成更完善的医疗机制。还希望市里大力支持旧城盘活、注入活力。
发现莞城“水浸街”问题
市桥社区地势较低,以往每逢遇到暴雨天气,像辖区的迈豪街、市桥商业街、木巷、登桂里等巷道地势低洼,几乎每次都会“水浸街”,商家备受水浸内涝的折腾。随着群众呼声不断,市桥排涝设施终于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2013年8月,市桥排涝站的4台泵机坏了3台,使得雨水倒灌,整个市桥被“水淹”,“莞城内涝”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尹锦培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水浸较严重,我与多位同事赶往莞城市桥河排涝泵站了解情况,发现由于雨水倒灌而烧坏了泵机。”
2014年两会上,尹锦培向市长袁宝成直言市桥河排涝泵站去年遭受水浸一事,提出要对设备方面问题进行考究与整改,才能避免问题再发生,将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上。
目前,内涝问题基本解决了。市桥社区还配备了两只橡皮艇,为每位巡逻队员配备长水靴、雨衣、钢盔、电筒等必备品,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同德街水浸时,有位老人在家里不肯走,敲门也不回应,我们便将窗户砸开,将老人背出来,发现水浸已到床沿,就用橡皮艇把老人救出来。”
为盘活旧城出谋献策
针对莞城被“边缘化”、“空心化”,市长袁宝成对莞城寄予厚望:“老树发新枝,改革再出发,如果不努力,老树就会枯死”。对于旧城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尹锦培说:“随着政治中心转移、交通不便、停车位受限等问题,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尹锦培坦言,所在的市桥社区有3万多户籍人口,可常住人口只有9000人左右,连1/3都不够,如何使人回流真要动动脑筋。
他提出,市要给些倾斜政策,对莞城的规划建设、旧城改造、商业发展等给予更大支持,让莞城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旧城拆掉的区域,个别地方可以按照岭南建筑风格进行设计,保持旧城的活力,另外需要解决停车问题。“通常说,用经济带动文化,对于莞城而言,用文化带动经济,莞城要打造文化特色,破除区域影响,利用好现有资源,重新发芽成长。”
■基层代表故事
开栏语
东莞有一大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人大代表,他们对基层情况了解深入,对社情把握准确,提出了一批优秀的建议、意见,对政府决策具有高价值和参考性。今日起,本报东莞两会报道特别开设专栏,将陆续推出基层人大代表故事,敬请关注。
【来源】南方日报